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的好发疾病,容易误诊。我院2004年-2006年对临床疑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超声检查,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提高了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4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个月,于2009年6月2日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包块,开始为1个,大小约1.0cm×1.0cm,随后增至5个左右,体积略变大,轻度疼痛,约5d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伴乏力、头痛及盗汗,于当地诊所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为求中西医结合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的现场调查、诊断特征、医疗救治措施及处置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的规范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人心理保健,对减轻其死亡恐惧感的作用与意义。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所于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了80例7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行的是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实行的是一系列心理保健措施。我所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有10例不满意,20例基本满意,10例满意,总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有2例不满意,22例基本满意,16例满意,总的满意度为95.O%。结论:给予老年人一系列的心理保健措施,可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锋 《大众健康》2006,(11):19-19
正在读高三的莉莉,在准备迎战高考的节骨眼上却发起烧来。这可急坏了莉莉父母,她们带女儿到县医院看病。医生说是感冒,可打了几天吊针烧也不退,体温38.5℃,有时烧得39℃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方法:对8例SNL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儿童SNL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中曾有4例误诊,误诊率50.0%,需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鉴别。结论:激素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首先于1972年由日本Kikuchi和Fujimoto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或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小儿、中青年患者,尤以后者为甚,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相似文献   

8.
颈淋巴结核症状常比较隐蔽,与颈部淋巴结炎引起的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极易误诊。笔者回顾性收集1998—2005年所在所门诊收治的32例颈淋巴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在儿科并非少见病,但对于发病时间较晚的病例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误诊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9个月。发现左腋下肿物2月入院。病后无发热、咳喘、呕吐及腹泻。患儿于入院前多次就诊于门诊疑诊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治疗近1月,门诊查4...  相似文献   

10.
27例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及组织EBV、CMV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方法:临床综合分析并应用PCR方法对淋巴结组织进行了EBV、CMV的DNA扩增。结果:EBV、CMV总阳性率60%,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7例中男:女=2:1,81.5%于4-10月发病。18例住院患者38.9%发烧与淋巴结肿大同时出现;33.3%首先出现发烧;白细胞减低、增高各4例;1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17d体温正常;2例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淋巴结肿大,停药当天体温正常,3d淋巴结消失。结论: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不是直接致病原因,可能是由病毒或其他因素诱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坏死性淋巴结炎可随着致病因素的去除和/或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而自限,但对短期内病情不能自行好转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