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膜联素V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膜联素V(AnnexinV)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分布,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胎盘细胞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39例、血清学HBsAg阴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4例,将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制成细胞爬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中的Annexin V.随机选取7例胎盘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对Annexin V进行重测.结果Annexin V存在于人类胎盘组织中,位于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结论胎盘中含有丰富的AnnexinV,推测其可能是乙肝病毒进入滋养层细胞并感染胎儿的潜在受体.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 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与机制 ,笔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与胎盘组织的免疫组化。收集陕西省妇幼保健院 2 4 2例 HBs 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 ,母亲 HBe Ag阳性 ( OR=32 .63)和先兆早产史 ( OR=2 2 .80 )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在 32例足月孕妇的免疫组化 HBs Ag阳性的胎盘组织中 ,HBs Ag阳性率在脱膜细胞层为 10 0 % ,滋养层细胞为 59.38% ,绒毛间质细胞为 65.50 %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 39.38% ,表明 HBV感染从母面到胎儿血管呈逐渐下降趋势 ( P<0 .0 1)。而且绒毛毛细血管 HBs Ag阳性与婴儿宫内感染有关( OR=2 0 .86,P<0 .0 1)。根据上述结果 ,我们提出假设 :HBV宫内传播可能有两条途径 :经先兆早产等引起的胎盘血管渗漏的“血源传播”和 HBV经胎盘各层细胞“转移”至胎儿血循环的“细胞转移传播”。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 ,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妇足月胎盘上人膜联蛋白Ⅴ(HAV)及β2糖蛋白Ⅰ(β2GPI)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胎盘组织中的意义,从细胞分子水平角度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 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无其他任何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的40例单胎足月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Elivision Plus/HR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孕妇胎盘HAV、β2GPI蛋白,另选取20例HBV正常孕妇胎盘为对照组。结果血HBsA 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中HAV及β2GPI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AV及β2GPI蛋白在HBV DNA阳性组胎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BV DNA阴性组胎盘中的表达(P0.05)。HAV与β2GPI蛋白在外周血HBsA 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8,P0.05)。结论 HAV、β2GPI蛋白在HBsA g阳性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两种蛋白在HBV宫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血及胎盘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FGR孕妇和120例正常孕妇血及胎盘组织TGF-β1水平,比较两组孕妇血及胎盘组织TGF-β1水平变化及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结果TGF—β1阳性颗粒主要表达于绒毛中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中的胞浆,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未见TGF-β1表达,而蜕膜细胞呈弱阳性表达。FGR组孕妇血清中TGF-β1水平(76.5±33.4)高于对照组(47.6±24.2,t’=4.65,P〈0.05)。TGF-β1在两组孕妇绒毛组织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阳性率为100%,但合体滋养层细胞中TGF-β1强阳性率(81.82%)高于正常妊娠组(5.83%,P〈0.01),两组孕妇蜕膜细胞中TGF-β1阳性率均为100%(P〉0.05)。结论胎儿生长受限与TGF-β1水平高低有关,动态监产妇血TGF-β1水平有利预测胎儿生长受限,对临床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HBsAg阳性孕妇胎盘HB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eAg ;巢式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HBVDNA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中的HBsAg ;非条件Lo 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受检的 2 0 5例胎盘中有 4 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BV感染 ,并且蜕膜细胞 (DC)、滋养层细胞 (TC)、绒毛间质细胞 (VM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CEC)阳性率呈逐层下降趋势(趋势 χ2 =9 38,P <0 0 0 5 ) ,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0 %(41 / 2 0 5 ) ,1 8 0 5 %(37/ 2 0 5 ) ,1 4 1 5 %(2 9/ 2 0 5 )和 1 0 2 4 %(2 1 /2 0 5 ) ;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产前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以上和母亲血清HBVDNA阳性 ,OR值分别为 0 2 1和 4 77。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 ;HBV经胎盘及胎儿的主要途径是经血和 (或 )细胞传递方式实现 ;胎盘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是胎盘感染的危险因素 ,产前注射HBIG可预防HBV胎盘感染 ,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1例妊娠6~10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为:流产组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35.99±6.35、44.11±11.89、51.40±15.26和50.76±15.74,对照组分别为32.64±5.01、42.82±8.13、49.67±10.19和48.70±10.40.流产组绒毛间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208,P<0.05),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的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t分别为0.474、0.585、0.503,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为:流产组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率分别为100.00%(31/31)、80.65%(25/31)、100.00%(31/31)和90.32%(28/31),对照组分别为75.00%(18/24)、58.33%(14/24)、100.00%(24/24)和95.83%(23/24),流产组绒毛间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免疫组化还显示:流产组中,与合体滋养层接触的细胞滋养层和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阳性表达增强.结论 绒毛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的效应,导致胎儿界面局部绒毛组织间质细胞的功能改变或损害;部分细胞滋养层及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水平的升高加速了细胞滋养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使细胞滋养层生长受限制,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D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在人胎盘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了解一些可能参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入胞的宿主因子表达。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81、LDLR在人胎盘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81、LDLR在不同孕期胎盘绒毛组织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孕期胎盘绒毛组织的CD81、LDLR表达量随孕期呈递增趋势。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证实了CD81、LDLR在不同孕期胎盘绒毛组织的表达。结论胎盘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中可以定位并表达HCV入胞的宿主相关因子CD81、LDLR。为进一步研究CLEC4M传播HCV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34-1435
目的探讨PTEN表达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每组各30例,另选同期在我院正常分娩的孕妇30例作为正常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的胎盘组织中PTEN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PTEN阳性表达于胎盘血管内皮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几乎无PTEN表达阳性反应;血糖控制不良组、血糖控制良好组、正常组的PTEN表达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存在不同程度的PTEN表达水平降低,PTEN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糖基化的肝素结合糖蛋白,能特异地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已证实VEGF在血管发生、生成及控制微血管通透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缺氧是VEGF合成的强烈刺激物,可增加其mRNA表达。已有研究证明VEGF在孕早期细胞滋养细胞和足月妊娠合体滋养层和绒毛外滋养层均有表达。本研究测定了先兆子痫胎盘VEGF改变,并试图阐明胎盘VEGF与子宫动脉血流及全身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例首次妊娠正常血压妇女、8例先兆子痫患者在孕32和36周行多普勒子宫动脉血流测量。分娩后立即取4块胎盘胎儿面不同部位各1×1cm大小组织进行VEGF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妊娠时期Mas1受体在健康孕妇胎盘中的表达变化, 分析Mas1受体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水平, 及在滋养层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正常孕妇胎盘绒毛组织, 并从孕早期绒毛组织中分离培养人滋养层干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妊娠时期胎盘中Mas1受体表达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足孕PE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健康足孕产妇为对照组, 收集两组产妇胎盘绒毛组织, 利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 研究PE时Mas1受体表达变化;采用HTR8/Svneo和BeWo细胞, Mas1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干预, 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Mas1受体对滋养层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孕早期纳入8例, 孕中期纳入7例, 孕晚期纳入6例, 正常胎盘绒毛组织中Mas1受体主要表达于人滋养层干细胞膜和胞质, 且绒毛组织中Mas1受体m RNA孕晚期表达量明显高于孕中期;病例组纳入24例, 对照组纳入12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胎盘绒毛中Mas1受体表达显著降低;激活/抑制Mas1受体对HTR8/Svneo细胞和BeWo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TNF-α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子痫前期胎盘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NF-α和Caspase-3在子痫前期胎盘的表达,并采用Morphology/BX51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TNF-α与Caspase-3在正常孕妇、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和分布基本一致,但表达强度逐渐增高(P<0.01).阳性细胞为细胞滋养细胞与合体滋养细胞以及蜕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等.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TNF-α在胎盘组织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与外周循环TNF-α的增高和胎盘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施蕾  龚护民  茹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21-242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胎盘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滋养叶细胞凋亡与Fas、Bcl-2两种蛋白的关系,从而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晚孕妇女20例(对照组)做胎盘组织中Fas、Bcl-2蛋白的表达及滋养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Fas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在滋养层细胞(合体细胞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尤以合体细胞最多见.试验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子痫前期时,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呈负性相关;Bcl-2蛋白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负性相关,而Fas蛋白的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 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凋亡及Bcl-2、Fas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HBV感染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HBV感染足月胎盘20例;选择无HBV感染足月胎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两组胎盘中MDR1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两组胎盘中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mRNA的相对表达量乙肝组为0.454±0.398,正常组0.086±0.09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量乙肝组为0.406±0.303,正常组0.167±0.13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糖蛋白在HBV感染胎盘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Twist及Livin在稽留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0例稽留流产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早孕女性(对照组)绒毛滋养细胞中Twist、Livin表达.结果:Twist和Livin在两组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Twist表达部位以合体滋养层细胞为主,Livin表达部位以细胞滋养层细胞为主;Twist和Livin在实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wist、Livin的低表达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对胎盘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无菌胎盘组织分离提纯滋养层细胞,以含20%感染CMV患者血清的培养液感染滋养层细胞(实验组),同时用含20%正常人血清的培养液感染滋养层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滋养层细胞肿胀,可见"猫头鹰眼细胞",细胞内观察到许多病毒颗粒样结构;溶酶体大量增生,可见到类似病毒核衣壳样小空泡;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增生,线粒体增大.结论CMV可通过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而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CMV使胎盘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其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丧失了对胚胎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的细胞模型,为HBV母婴传播过程中胎盘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进行体外培养,用高浓度HBV DNA阳性血清(5×106/拷贝.ml-1)与Bewo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选择性PCR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HBVrcDNA和HBVcccDNA。结果:HBV DNA阳性血清与Bewo共培养48 h,Bewo细胞中HBV rcDNA和HBV cccDNA均呈现阳性结果(243 bp和373 bp)。HBVDNA阳性血清与Bewo共培养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HBV能够直接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该细胞系可用于进行HBV母婴传播过程中胎盘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CD4、CCR5、CXCR4和DC-SIGN分子在HIV-1不同感染状态晚孕胎盘和早孕绒毛的存在及表达情况,为探索HIV-1宫内传播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1例HIV-1感染孕妇胎盘、13例正常孕妇胎盘和10例早孕流产绒毛,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3组孕妇胎盘或绒毛组织中HIV-1相关受体CD4、CCR5、CXCR4和DC -SIGN分子的存在情况及其表达强度.结果 CD4在早孕绒毛和晚孕胎盘中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早孕组、对照组和病例组CD4阳性率分别为70.00%、61.54%、72.73%,3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CCR5、CXCR4和DC-SIGN分子在胎盘均有表达,均定位于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和/或Hofbauer细胞,且在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强度均低于晚孕胎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9,P1<0.001;t2=-4.80,P2<0.001;t3=-4.57,P3=0.001).结论 胎盘组织中存在多种HIV-1受体相关分子,具备感染的分子基础.胎盘滋养细胞上是否存在CD4分子具有个体差异;CCR5、CXCR4和DC-SIGN分子在晚孕胎盘中的表达高于早孕的绒毛,可能是HIV-1感染宫内传播多发生于孕晚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及HIF-1α的表达,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52例,并随机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为对照组。两组胎盘组织HE染色高倍镜下计数绒毛滋养细胞层增生细胞结节数和绒毛间质的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Ang-2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增生结节数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数量明显增多,绒毛间质血管密度显著下降(P<0.05)。子痫前期组Ang-2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IF-1α的表达水平与滋养层细胞增生结节数呈正相关(rs=0.794,P<0.05),Ang-2表达与绒毛间质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s=-0.38,P<0.05)。结论:胎盘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致绒毛血管密度减少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原因,Ang-2和HIF-1α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此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