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以1996年1月至1998年4月进行治疗的1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8~78岁,平均61.1岁。其中舌癌5例,喉癌5例,口腔底癌2例,腮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舌癌、喉癌、口腔底癌为扁平上皮癌,腮腺癌为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为非何杰金氏型恶性淋巴瘤。15例在治疗前均进行MRI检查,用turbo-STIR法行冠状面摄影。13例经  相似文献   

2.
焦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98-1198
我院1997年3月至2007年1月诊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为我院1997年3月至2007年1月诊治的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35~60岁,平均48岁.临床均符合Dawson提出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B细胞性淋巴瘤14例(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1例(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WHO(2008)分类标准对31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71例。43例HL中以混合细胞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为主。NHL中,B细胞淋巴瘤多于T细胞淋巴瘤。结外淋巴瘤少于结外淋巴瘤.NHL中发病率较高的淋巴瘤类型依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少数民族和汉族均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结论应用WHO(2008)分类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涎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结果涎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病理确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涎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困难;确诊需要行包含部分腺体的完整肿物切除术,并依赖病理;病理分型上多属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12例出现中上腹痛,患者中只有2例经胃镜确诊;肿瘤位于胃小弯侧9例;溃疡型8例;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在胃小弯侧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1例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女,50岁,主诉为左侧腰部不适2个月.CT示左肾中下极7.0cm×6.5cm软组织影,密度均匀.结果 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6疗程,随访29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法主要是单纯化疗或根治性肾切除加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38例,通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0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4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2例;另2例患者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建民  付刚  封琳  刘卫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52-2853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胃恶性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表现。结果:21例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均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MALT淋巴瘤多见,并可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7例原发性丸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临床多见于老年,表现为病变睾丸不同程度冲大,组织学类型多为弥漫型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确诊依赖于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症状、X射线、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处局部疼痛和压痛;X线检查及CT显示,浸润型改变者8例、溶骨型5例、硬化型3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16例中单发骨病灶13例,多发病灶3例。2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本病常侵犯单骨,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性和溶骨性骨破坏。X线及CT定性诊断困难,最后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骨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图像。结果4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有42例在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正确,1例被误诊为腮腺囊肿,有3例被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准确率为91.30%,误诊率为8.70%。结论临床上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容易和其他腮腺肿块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要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涎腺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手术确诊为大涎腺肿瘤的7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大涎腺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3例,囊腺淋巴瘤(Warthin瘤)21例,嗜酸性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淋巴上皮癌1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12.5%。大涎腺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各异,不容易区别具体病理类型,一般良性表现为形态规则、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且容易与周围组织区别,偶尔出现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内部血流信号清晰或出现多点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于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判定,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病理的对照,总结腮腺区良、恶性新生物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区新生物的CT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分析腮腺区新生物的CT表现.结果新生物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20例,呈不规则分叶状5例;密度均匀16例,密度不均匀9例;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21例,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病理证实为腮腺良性病变18例,恶性肿瘤6例,汗腺恶性肿瘤1例.CT术前诊断良性新生物正确16例(正确率84.2%),恶性新生物正确5例(正确率83.3%).结论 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对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难以确定.在对病变良、恶性鉴别方面,熟悉腮腺区解剖是基础,掌握腮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是关键,同时不应忽视腮腺CT强化扫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志宇  张丽萍  郭兰  张强  陈晖 《中国医药》2012,7(11):1439-144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式采用以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浅叶扩大切除术叶及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性根治放疗.术后定期随访2~5年,评价治愈率、局部控制率、转移率等.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26例.138例患者中,126例治愈,治愈率为91.3%.随访良性肿瘤中1例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9.1% (111/112),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2% (18/26)和88.5%(23/26),术后淋巴结转移率19.2% (5/26).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85.5%(118/138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以改良术式为基本术式,采用腮腺浅叶肿瘤瘤体外0.5 ~1.0 cm的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同顾性分析5例喉部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喉部恶性肿瘤分别为2例喉类癌、2例喉癌肉瘤、1例多形型喉横纹肌肉瘤.结论:喉类癌以声门上为主.局部肿瘤往往无包膜;喉癌肉瘤以声门处病变为主,多呈息肉样外观;喉横纹肌肉瘤十分罕见,喉部以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见.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one case of mature cystic teratoma that presented as a tender, well-defined round mass in the right parotid gland region. Teratomas are common neoplasms but are very rarely found in the parotid gland region, s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hen such occurs is a challeng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ing is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nature of teratomas, and only surgery and pathology can provide a final diagnosis. The treatment strategy is to preserve both the facial nerve and the surrounding parotid gland tissue, while completely extirpating the teratoma.  相似文献   

17.
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36-1038
目的提高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1)男4例,女8例,其中50-59岁女性7例(58.0%);(2)12例共14个病灶,11例单发,1例单侧3个病灶;(3)病灶位于浅叶者12个,2个病灶跨深浅两叶;(4)病灶最大径均〈3em,其中〈1cm者5个,1—2cm者6个,〉2cm者3个;(5)所有的病灶边界均清楚;病灶边缘光整者13个,不光整者1个;(6)病灶内密度均匀者3个,其中2个见于〈1cm的病灶;病灶中央规则囊变者4个,不规则囊变者7个;其中5个病灶囊变区〉50%;(7)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幅度I〉40Hu。结论病灶较小、单发、位于腮腺浅叶、边界清楚、边缘光整、病灶易囊变及强化明显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认识这些CT表现结合患者性别、年龄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We herein describe a case of accessory parotid gland tumor, including diagnosis and surgical approach. The accessory parotid gland is salivary tissue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parotid gland and lying on masseter muscle. It has secondary duct empting into the Stensen's duct. The accessory parotid gland exists in 21-61 %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appearance of an accessory parotid tumor is rare, with a reported frequency of 1-7.7 % of all parotid gland tumors.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he accessory parotid gland tumor.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buccal branch of the facial nerve to avoid injury to the facial nerve. The tumor in our case was surgically resected without facial nerve injury. 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pleomorphic adenom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情况、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310例患者中有11例(35.5‰)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肿瘤7例,淋巴瘤2例,宫颈癌1例,肝癌1例,除1例肝癌外其余10例均经病理确认,泌尿系统肿瘤中单发输尿管癌3例,单发膀胱癌1例,输尿管膀胱癌并发2例,另有1例为多器官性肿瘤,其肾移植术后36个月发生单侧输尿管癌,术后46个月发生单侧肾脏肉瘤样癌,术后60个月再发膀胱癌,并于膀胱癌术后15个月复发,随后出现肝脏转移。11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6~108个月,平均53.5个月。患者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个别配合以放化疗,免疫抑制剂作适当调整。结果:2例淋巴瘤、1例肝癌及1例输尿管并膀胱癌患者1年内死亡,1例多器官性肿瘤术后第8年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尿路上皮肿瘤较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