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选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包含恶化组患者40例、有效组患者40例,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接受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接受临床治疗前,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恶化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7 d,恶化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中采取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能够良好地预测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和血沉(ESR)在判断糖尿病足(DF)感染中的作用,探讨PCT在判断DF感染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寻找临床中反映DF感染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8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22例、轻度感染组26例、中度感染组28例和重度感染组7例,比较4组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根据DF预后分为治愈组23例、好转组44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各组中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PCT、hs-CRP、WBC和ESR均逐渐升高,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及好转组的PCT(0.75±0.12)、(0.20±0.08)ng/ml和hs-CRP(48.60±4.85)、(22.69±2.36)mg/L均显著高于治愈组的(0.12±0.01)、(6.53±0.6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是可以反应DF患者感染程度和预后的良好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变化率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肺炎患者98例,重症肺炎组50例,轻症肺炎组48例.动态观察其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情况.记录重症肺炎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率及病死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19.8±21.6)μg/比(1.5±0.8) μg/L,(34.3±13.1) ng/L比(11.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IL-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随着病情被有效控制而迅速下降,WBC、CRP及IL-6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RP下降幅度(10.3±7.8)%,IL-6下降幅度(12.4±6.9)%,PCT下降幅度(4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炎性指标WBC、CRP及IL-6而言,PCT更能协助对感染的诊断,且其变化率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评估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以28d死亡与否进行分组和对照组,各30例.28d死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未死亡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颅脑手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颅内感染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7例颅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16例)、肺部感染组(17例)、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11例)以及无发热无感染组(13例)。比较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指标,评估血清PCT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患者PCT、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颅内感染组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组患者WBC计数高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患者(P<0.05),与肺部感染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颅内感染组为对照组,ROC曲线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2.5%。颅内感染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5 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无诊断价值。血清PCT升高与否可用于颅脑术后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姚贵江  蔡玉 《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30-130,13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判断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期间入住该院ICU的患者74例,其中未感染组(对照组)25例,存在感染但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病例1组)29例,存在感染性休克(病例2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入科后24h内血清PCT水平。结果病例1组、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例2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病例1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价早产儿院内感染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早产儿院内感染病例,分析不同程度早产儿院内感染患儿的PCT水平,并分析PCT、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SCI)、合并新生儿败血症与NEC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等。结果在200例患儿中,病死率为7%(14/200),PCT升高发生率为94%(188/200),合并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35.5%(71/200)。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年龄、是否有窒息史、是否合并肺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CT水平[(5.71±3.5)ng/ml]与[(1.63±1.4)ng/ml]、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CIS)[(81.6±25.1)与92.3±19.7]、是否合并败血症85.7%(12/14))与32.8%(59/180)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早产儿院内感染程度及预后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及时了解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以指导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生存组90例与死亡组30例,分别记录肺部感染患者第1、5天、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探讨PCT浓度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年龄及入院时的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入院第5天及之后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CT水平越高、则感染越重;PCT水平持续升高者常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r=0.979,P<0.01)。结论 PCT水平能及时反映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严重程度,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但临床应用多集中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对于泌尿系感染诊断价值尚缺乏分析。本研究探讨血清PCT水平对于泌尿系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性判断与预后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01-02-2018-12-06荣成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重症泌尿系感染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1d预后分为生存组(65例)与病死组(26例)。入院后第1、2、3和5天,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对于重症泌尿系感染患者预后判断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PCT呈先升后降变化,而病死组呈持续升高,两组入院第2天血清PCT水平分别为(21.79±2.41)和(42.59±6.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7,P<0.001;第3天分别为(8.79±1.04)和(54.38±7.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11,P<0.001;第5天分别为(2.18±0.24)和(51.90±6.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61,P<0.001。血清PCT变化值分别为(-31.67±3.18)和(11.84±2.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25,P<0.001。入院后第3天血清PCT对于严重泌尿系感染患者有预后判断价值,AUC=0.873。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以反映泌尿系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性,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于尿源性脓毒血症预后有判断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对脑电图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h内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5):脑电图分级与预后转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及其分级可以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变化规律,探讨HLA-DR表达与感染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0例(试验组),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试验组分为试验1组(GCS评分13~15分)、试验2组(GCS评分9~12分)、试验3组(GCS评分3~8分),每组30例,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各组入院后1、3、7、14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情况,入院后30 d统计试验组患者感染率、治愈率、残疾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结果 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3、7、14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分别为(28.11±2.37)、(26.45±1.63)、(27.75±1.83)、(27.15±2.17) MCF,(29.34±2.07)、(27.55±1.63)、(28.42±1.94)、(29.46±2.12) MCF]与对照组体检当天[(29.18±1.91) MC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3、7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HLA-DR表达与试验3组入院后1、3、7d[分别为(18.02±1.78)、( 16.05±1.97)、( 20.76±1.65) MC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入院后14d及对照组体检当天与试验3组入院后14d[(26.13±2.15) MC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感染率分别为0、3.6%( 1/28)、82.8%(24/29),治愈率分别为100.0%(30/30)、100.0%(28/28)、10.3%(3/29),残疾率分别为0、0、41.4%(12/29),植物状态率分别为0、0、20.7%(6/29),病死率分别为0、0、27.6%(8/29),试验1组与试验2组感染率、治愈率、残疾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1组、试验2组与试验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1、3、7、14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不明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LA-DR表达伤后1d开始下降、3d明显下降、7d开始升高、14d恢复到正常水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HLA-DR表达下降与感染有相关性,并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DHSCB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DHSC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3、7d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20.0%(6/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63.3% (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3、7d颅内压[(21.34±3.05)、(18.43±2.63)、(15.52±2.21) 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31.21±4.46)、(29.13±4.16)、(24.97±3.57) mm Hg](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53.3%(1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 7/30)(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16.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 (P< 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DHSCBI明显优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可以减少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的发生,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在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以期掌握脓毒症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取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在患者确诊为脓毒症后24h内检测D-二聚体含量及降钙素原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探讨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以患者临床死亡或存活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通过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联合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病情越严重,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含量越高(P<0.05),而且死亡组患者的PCT、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以患者死亡为最终截点,降钙素原、D-二聚体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和0.730;当降钙素原浓度为7.1ng/ml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2.7%;当D-二聚体浓度为2.75mg/L时,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65.5%。结论降钙素原以及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索原(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记录血常规、血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感染和MODS的情况。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ODS组PCT、白细胞计数、ISS、血糖、ALT和Cr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均〈0.05);发生感染前后,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伤可引起PCT水平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MODS有关;检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和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G1组(GCS评分3~5分,39例),G2组(GCS评分6~8分,41例);根据高血糖控制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Ⅱ)治疗组40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组40例,均控制血糖目标在相同范围.记录两组治疗后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 G1组入院随机血糖为(12.0±2.4) mmol/L,G2组人院随机血糖为(8.6±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治疗组与MSII治疗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3.35 ±0.98)d比(6.20±1.02)d]、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39.3±7.6) U/d比(52.6±10.2) U/d]、低血糖发生率亦明显降低[5.0%(2/40)比15.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2例,血糖水平为(7.1±1.8)mmol/L,预后较差26例,血糖水平为(9.1±2.2) mmol/L,死亡12例,血糖水平为(11.9±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快速平稳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而且能够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检测64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记录血常规、血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感染和MODS的情况。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ODS组PCT、白细胞计数、ISS、血糖、ALT和Cr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均<0.05);发生感染前后,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伤可引起PCT水平升高,且与损伤严重程度、感染、MODS有关;检测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和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7例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SIRS组(非细菌性)17例,同时收集非SIRS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于入院第1天、第4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等炎性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eT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6.68μg/L(1.16~12.46μg/L)比0.22μg/L(0.05~0.54μg/L)比0.05 μg/L(0.05~0.27 μg/L),P<0.05];死亡组15例患者血清PCT高于生存组35例患者[11.89μg/L(10.00~28.67μg/L)比2.44μg/L(1.11~10.00μg/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1,P=0.000);PCT的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CRP、WBC、N、ESR;生存组血清PCT呈下降趋势直至正常,死亡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血清PCT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炎性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反映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白新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16-4317,4319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监测的意义.方法 共纳入69例颅脑外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3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从入院d2开始,每天至少1次检测血糖,每周取平均值,共监测3周.并比较恢复良好组、遗留残疾组及死亡组的入院血糖及3周的血糖.结果 GCS评分3组患者中,中度组及重度组两组患者的入院血糖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患者血糖均明显增高.在预后的3组患者中,遗留残疾组及死亡组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患者;与遗留残疾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增高.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且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对该类患者早期行降血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