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其中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dc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严重的心理并发症之一.PSD对中风后临床症状恢复影响较大,其通过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1].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深感针灸治疗PSD确实有独特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小素  庞勇 《四川中医》2006,24(11):37-39
本文概述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体针治疗、头皮针治疗、电针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强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并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阮明军 《光明中医》2012,(10):2133-2134
本文论述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并论述了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研究进展、动物实验、临床机理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目前针灸治疗该病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科研文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医学数据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从文献中筛选出针灸药物结合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分析得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在逐年增多,多以抑郁症和中风诊断标准综合进行准断。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受人们关注,相关文献较多,为临床提供了大量资料。药物结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但其研究方法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常佩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20-12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科研文献、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各医学数据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从文献中筛选出针灸药物结合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分析得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文献在逐年增多,多以抑郁症和中风诊断标准综合进行准断.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受人们关注,相关文献较多,为临床提供了大量资料.药物结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但其研究方法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常规抗抑郁症药物效果明显,但副作用多。近年来针灸、中药治疗PSD的研究逐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对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中风后抑郁症(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0%-65%[1]。笔者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PSD相关报道综述如下。1电针疗法龚燕等[2]选用电针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NE、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针能使PSD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脑神经递质NE、DA含量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2-113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后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近10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申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研究机制,并包含笔者对抑郁症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抑郁症针灸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4%-79%,多在35%~45%左右,PSD对中风预后影响较大,可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死亡率,给社会造成很重的负担。因此,PSD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将PSD的针灸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继发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和肢体功能等各方面的康复,属于中医郁证脏燥等范畴。目前药物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中存在副作用严重,起效慢,价格昂贵等问题,而针刺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无毒、疗效显著等优势,故近年来针灸治疗的优势已愈来愈多的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阳  吴节  吕颖 《中医临床研究》2011,3(5):121-122
中风后抑郁症(PSD)为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患病率为14%~79%,多在35%~45%左右。PSD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针灸治疗PSD具有独体疗效。本文主要介绍近十年针灸治疗PSD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张玉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04-105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的研究近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8篇相关文献的内容,先分析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又探究了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再对各种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众医家多采用辨证取穴、特定针刺法、特殊取穴法、电针治疗和综合疗法等,多选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头维、本神、风池,配合内关、太冲、神门穴。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无副作用等优点。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善。强调针灸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优越性,对优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针灸疗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继发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严重影响脑卒中疗效,妨碍康复的进程与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具有一定优势。目前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主要分为针刺治疗、电针治疗和针药并用。针剌治疗中,“醒脑开窍”针法之精髓在于治神,旨在醒神、调神,常选百会、四神聪、人中、上星、印堂等穴。  相似文献   

16.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PSD的发生率为14%~79%,但多在35%~45%左右[1~6]。 1 发病机理 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包括多发腔隙性梗塞,任何部位的脑卒中病变均可诱发抑郁[7]。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病灶数量多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缺损恢复程度有关[8]。卒中后抑郁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 Starkstein及Robinson认为,急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是病变破坏了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  相似文献   

17.
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志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忧解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9%、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综合疗效优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11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疗程、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74.14%)(P0.05);HMDA治疗前评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MDA治疗后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MDA治疗后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治疗前评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arthel指数治疗后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Barthel指数治疗后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组入组患者均未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研究(以古方加减及自拟方为主)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如何准确阐述中风的中医病理机制,以把握其本质和发展演变规律,建立完整的辨证体系,从而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仍是目前较为迫切的课题。同时还应加强有效方药的药理毒理等实验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20.
聂瑞竹 《光明中医》2009,24(3):588-589
本文概述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况.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观察,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自拟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