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干预方案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维生素B。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500mg,2次/d。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2、12周Hcy、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2、12周Hcy[(14.94±5.13)、(10.91±3.85)μmol/L]、ADMA[(0.17±0.08)、(0.12±0.05)μ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22.42±9.28)μmol/L和(0.21±0.12)μmol/L]明显降低,且与A、B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后12周收缩压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期A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ADMA与Hcy呈正相关(r=0.557,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和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Hcy、ADMA水平,进一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兼有辅助降压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明确诊断的46例肺癌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癌患者和对照组人员的空腹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Hcy及叶酸水平变化显著,其可能与肺癌的存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刘鸿雁 《现代保健》2014,(26):58-6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影响Hcy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Hcy、叶酸等指标的水平差异,探讨脑卒中发病、神经缺损程度与Hey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体内的Hey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Hcy每上升1μmol/L,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上升11.8%;Hev每上升1μmol/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上升3.124分。结论:高Hcy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cv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简称"H型高血压")对患者Hcy、叶酸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5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体检的14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36)、叶酸A组(n=60)和叶酸B组(n=44)。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常规降压治疗;叶酸A组患者治疗方案:常规降压治疗+叶酸(0.4mg/次)+维生素B_(12)(500μg/次);叶酸B组患者治疗方案:常规降压治疗+叶酸(0.8mg/次)+维生素B_(12)(500μg/次)。结果治疗12周时,对照组、叶酸A组和叶酸B组患者Hcy水平分别为(26.73±8.99)μmol/L,(16.26±5.71)μmol/L,(16.59±6.12)μmol/L。3组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A组、叶酸B组患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叶酸A组、叶酸B组患者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叶酸A组和叶酸B组患者叶酸水平分别为(3.88±1.37)μg/L,(10.72±3.39)μg/L,(12.78±4.73)μg/L。3组患者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A组、叶酸B组患者叶酸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叶酸A组、叶酸B组患者叶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B组患者叶酸水平高于叶酸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叶酸A组和叶酸B组患者收缩压(SBP)水平分别为(141.2±10.9)mmHg(1mmHg=0.133kPa),(133.8±10.6)mmHg,(129.3±7.8)mmHg。3组患者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A组和叶酸B组患者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过敏、肝肾损伤等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_(12)可显著降低Hcy水平,提高叶酸水平,改善血压水平,同时每天服用0.8mg叶酸在改善Hcy水平及SBP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每天服用0.4mg叶酸,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及B族维生素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有自然流产病史的孕前检查病例200例,其中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复发流产组)和单次自然流产史(单次流产组)的孕前检查病例各100例,对照收集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正常孕前检查者100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对Hcy≥10μmol/L的138例自然流产史病例进行B族维生素治疗30天,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并评估治疗结果。结果单次流产组、复发流产组及正常孕前检查对照组Hcy的检测值分别为:10.54±2.14μmol/L、12.76±2.38μmol/L和9.41±1.21μmol/L,单次流产组和复发流产组的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前检查对照组(F=10.67,P<0.05)。在Hcy≥10μmol/L的有效观察130例中,治疗前Hcy平均水平为11.38±2.12μmol/L,经B族维生素治疗后,Hcy平均水平为9.56±1.76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9.32,P<0.05)。结论血清Hcy可以做为自然流产风险因素来检测,并可通过B族维生素有效降低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来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同期6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为(20.08±8.72)μmol/L,对照组为(12.50±2.2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叶酸为(4.98±5.01)μg/L,对照组为(7.68±2.0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维生素B12为(227.39±127.89)pmol/L,对照组为(311.64±152.1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是升高的,而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c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方法 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A组(合并高血压)70例和B组(未合并高血压)74例,其中A组患者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B组患者随机分为B1组和B2组,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1、B1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型NO合成酶(eNOS)、Hc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观察2亚组FMD、血清NO、eNOS、Hcy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并分析A、B两组血清Hcy与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B两组IMT、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FMD、NO及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A组增加、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1)。治疗后12周,A1组、B1组NO、eNOS水平及BI评分明显增加(P0.01),Hcy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A2组、B2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A1组、B1组NO、eNOS水平及BI评分高于A2组、B2组(P0.01),Hcy水平及NIHSS评分低于A2组、B2组(P0.01)。A组、B两组患者血清Hcy均与NO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两者与高血压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叶酸、维生素B_(12)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AS组,而AS组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AB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Icy水平,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AS组83例(69.17%),非AS组37例(30.83%)。AS组ABI为(0.75±0.13),低于非AS组的(1.18±0.22);AS组Hcy为(19.72±4.16)umol/L,高于非AS组的(12.64±2.5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中34.94%(29例)为不稳定斑块,65.06%(5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组ABI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Hcy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I、血Hcy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而且血Hcy水平可作为评估斑块稳定性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建武 《现代保健》2010,(8):118-1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1,2,3级)和50例正常健康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8-iso—PGF2α的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和3级患者的血清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18.5±4.7)ng/L、(29.3±7.7)ng/L和(40.8±10.6)ng/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5)。结论血清8-iso—PGF2α水平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有利于高血压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65例(SA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cy及Cys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cy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cy:(22.35±8.18)、(16.54±7.56)、(14.52±6.38)μmol/L比(9.35±3.23)μmol/L;CysC:(1.32±0.27)、(1.88±0.66)、(1.19±0.46)mg/L比(0.80±0.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22.35±8.18)μmol/L比(16.54±7.56)、(14.52±6.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及CysC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且Hcy水平随着冠心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cy及CysC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ADMA/NOS/NO信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效应及ADMA/NOS/NO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等指标,观察乙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量-效关系(乙醇处理细胞24 h)和时-效关系(终浓度为100 mmol/L的乙醇分别于处理0、3、6、12、24、48 h后观察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乙醇浓度为0 mmol/L)、乙醇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mmol/L的乙醇)、乙醇&VitC组(乙醇终浓度为100 mmol/L,VitC终浓度为100 mg/L)和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500μmol/L的过氧化氢)。结果50-200 mmol/L乙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性(OD值:0.91±0.10-0.58±0.04,细胞生长抑制率:0.00±0.00-35.57±3.13,P〈0.01);能显著性诱导内皮细胞MDA升高(258.72±7.36-524.07±8.25,P〈0.01)。50-200 mmol/L的乙醇还能显著性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下降(6.27±0.10-0.47±0.23,P〈0.05)及总NOS活性下降(10.69±0.54-3.77±0.32,P〈0.05);NO含量降低(191.61±7.96-88.38±5.07,P〈0.05)。而且上述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100 mmol/L乙醇处理时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ADMA含量最高,且分别在处理后24 h到达最高峰。VitC均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50-200 mmol/L的乙醇能显著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ADMA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菁  高波  张志明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23-132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叶酸和甲钴胺干预治疗对VD病人血浆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VD病人为病例组,81例同龄非痴呆老人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浆中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随机选取20例VD病人接受口服叶酸5 mg及肌内注射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干预治疗4周。结果VD病人血浆中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中叶酸水平、维生素B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接受叶酸和甲钴胺干预治疗的20例VD病人,4周后血浆中Hcy水平下降(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升高(P〈0.01)。结论VD病人血浆中Hcy水平高;使用叶酸和甲钴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VD病人血浆中Hc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关系。方法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PVD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30例)和PVD组(2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CRP,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踝肱比等。结果三组BMI、TG、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PVD组FBG、HbA1c、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7.54±1.25)、(8.12±1.57)mmol/L比(4.68±0.54)mmol/L,(6.92±0.89)%、(7.544-O.97)%比(4.80±0.54)%,(3.79±0.73)、(4.41±0.93)mmol/L比(2.68±0.5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VD组和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PVD组Hcy、CRP明显高于对照组[(10.26±3.62)、(19.83±5.54)μmol/L比(8.92±2.41)μmol/L,(4.12±0.57)、(5.47±0.85)mg/L比(2.73±0.54)mg/L],踝肱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92士0.18、0.81±0.16比1.0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VD组Hey、CRP明显高于DM组,踝肱比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Hey与踝肱比呈负相关(r=-0.635,P〈0.05),CRP与踝肱比呈负相关(r=-0.529,P〈0.05),Hey与CRP呈正相关(r=0.528,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ey与踝肱比仍呈负相关(r=-0.315,P〈0.05),CRP与踝肱比仍呈负相关(r=-0.243,P〈0.05)。结论ttcy和CRP参与了2型糖尿病PVD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PVD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及夜尿增多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氯沙坦钾治疗12周以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原有降压药物均继续服用,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3个疗程,同时常规使用氯沙坦钾及其他降压药物,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及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浓度、尿β2微球蛋白(B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尿mALB、尿p2_MG及尿NAG均低于对照组[(88.6±14.2)μg,/min比(123.9±14.8)μg/min、(0.84±0.41)mg/L比(1.61±0.49)mg/L、(30.2±10.5)u,L比(75.7±12.8)U/L],尿渗透浓度高于对照组[(591±71)mmol/L比(454±6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素E。可减轻早期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肾脏缺血状态,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百奥蚓激酶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奥蚓激酶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BUN水平为(7.92±5.37)mmol/L,SCr水平为(87.46±37.29)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为(191.39±69.27)mg,全血粘度低切水平为(5.28±1.96)cp,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02±0.27)g/L。对照组BUN水平为(8.53±4.38)mmol/L,SCr水平为(89.19±35.31)μmol/L,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为(181.36±64.16)mg,全血粘度低切水平为(5.36±1.73)cp,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06±0.35)g/L。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全血黏度低切、纤维限蛋白原检查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百奥蚓激酶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其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8例SLE患者为SLE组,42例慢性肾炎患者为慢性肾炎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分析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补体C3水平的相关性,评估维生素D水平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 SLE组维生素D水平为(13.3±6.2) μg/L,显著低于慢性肾炎组的(21.4±9.7) μg/L和对照组的(20.8±9.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合并狼疮肾炎(LN)患者维生素D水平为(9.8±6.1) μg/L,显著低于SLE组未合并LN患者的(15.9±7.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712、-0.682、-0.769,P<0.05),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608,P< 0.05).结论 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且与病情活动度及肾损害明显相关,维生素D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5例。测定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总胆红素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67μmol/L)高于NDR组(13.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水平(7.5μmol/L)低于NDR组(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DR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45μmol/L)低于NDR组(11.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