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估对低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PESI分级Ⅰ~Ⅱ级的68例AP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院外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院外治疗组进行自我抗凝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3个月时的疗效,包括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复发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VTE相关的急救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及总体病死率.结果 治疗期间住院治疗组2例(5.9%,2/34)VTE复发,院外治疗组仅1例(2.9%,1/34) VTE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组INR达标时间(8.5±2.9)d,明显短于院外治疗组的(16.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VTE相关的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仅院外治疗组发生1例严重出血、1例死亡.结论 对于PESI分级Ⅰ~Ⅱ级的APE患者早期进行院外自我抗凝管理,安全有效,可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物质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对40例确诊的老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PTE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脏病、恶性肿瘤、下肢静脉病变及制动.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常见,易发生晕厥(占25.0%);而胸膜性胸痛及咯血较少见.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者占97.5%;D-Dimer>500μg/L者占100.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老年PTE最常误诊的疾病是冠心病、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老年PTE常合并多种疾病.结论 老年人PTE临床表现多样,D-Dimer有筛选急性PTE的价值,CTPA可作为首要诊断方法.老年人PTE常合并多种疾病,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有效的,但常规溶栓治疗发生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对40例确诊的老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PTE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心脏病、恶性肿瘤、下肢静脉病变及制动。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最常见,易发生晕厥(占25.0%);而胸膜性胸痛及咯血较少见。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者占97.5%;D-Dimer〉500μg/L者占100.0%;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老年PTE最常误诊的疾病是冠心病、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老年PTE常合并多种疾病。结论老年人PTE临床表现多样,D-Dimer有筛选急性PTE的价值,CTPA可作为首要诊断方法。老年人PTE常合并多种疾病,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有效的,但常规溶栓治疗发生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床旁心脏彩超联合栓塞指数(pul monary arteryobstructionindex,PAOI)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名,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床旁心脏彩超,计算PAOI,观察两组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计算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心脏彩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为90.00%,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共确诊67例,床旁心脏彩超联合PAOI检出63例,同确诊结果相比的符合率为94.0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OI评分低于治疗前,床旁心脏彩超+PAOI指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心脏彩超联合PAOI应用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诊断效能高,且可判断栓塞程度、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的变化。方法将2001~2006年间的11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6例患者存在不同危险因素,以血栓性静脉炎、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及外伤、肿瘤多见;临床表现和体征多不典型,活动后气促、咳嗽、胸痛、安静时呼吸困难多见。结论认识肺栓塞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估症状、体征,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提供整体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尘肺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 以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尘肺并发PTE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男16名,女10名),选择同期住院无PTE尘肺患者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确诊PTE抗凝治疗前、后检测血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蛋白S(Ps)、血浆蛋白C(Pc)、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结果 26例尘肺并发PTE临床症状表现为新发或原有呼吸困难加重、咯血、胸痛、晕厥.经抗凝治疗,23例明显好转,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PTE组血D-Dimer(0.63±0.14mg/L)、TM(5.02±1.24μ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分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96.68±7.23%)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凝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尘肺并PTE患者D-Dimer阴性率(《0.05 mg/L)为26.9%(7,26).结论 尘肺并发PTE多发生于老年、尘肺高分期(Ⅱ期及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而缺乏特异性;D-Dimer阴性率高,病情重,死亡率高,抗凝治疗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08ESC指南标准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21例APE患者(A组)中低危10例、中危7例、高危4例的PPDS%,按此确定PPDS%对APE危险分层的参考值(PPDS%标准)。依据PPDS%标准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34例APE患者(B组)进行危险分层,研究其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中低危、中危、高危APE患者的PPDS%分别为(25.94±3.95)%、(45.63±4.38)%、(58.42±4.96)%(t34.755,P〈0.01);B组34例APE患者按PPDS%标准分为低危17例、中危11例、高危6例,依据ESC指南分级为低危15例、中危13例、高危6例,二者的分级一致率为94.11%(32/34),其中高危患者的分级一致率为100.0%(6/6)。B组低危、中危、高危患者(依据PPDS%标准)分别有1例(5.89%)、3例(27.27%)、4例(66.67%)发生I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3,P〈0.01)。结论PPDS%可作为APE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肺移植术后病人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索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肺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评估术前PNI能否做为肺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3例行肺移植手术早期预后良好病人(30 d存活)和69例行肺移植手术早期预后不良病人(30 d未存活)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3d内的化验结果计算术前PNI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出预测早期存活的截断值为39.38,进一步分为低PNI组(PNI <39.38)和高PNI组(PNI≥39.38)。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PNI和其它观察指标对预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高低PNI组肺移植术后病人在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应用有无、术后ECMO的应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分级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根据术后30 d存活情况分组比较,在术前血红蛋白、术前CRP、术前PNI、术后PCT、术后房颤的有无、术后ECMO的应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PGD的分级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核素肺灌注-深静脉显像(Ps-DRNV)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疑诊PTE的患者分别进行Ps-DRNV及SCTPA等检查。结果两种检查同时阳性28例;Ps-DRNV检出PTE31例,敏感性93.5%,特异性66.7%,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66.7%,正确指数60.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检出率51.3%,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检出率22.2%。SCTPA检出PTE30例,敏感性96.7%,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6.7%,阴性预测值85.7%,正确指数82.3%;SCTPA与Ps-DRNV一致性百分比为86.5%。结论Ps-DRNV为肺动脉的功能显像,可显示3~5级肺动脉内的栓子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PTE的间接诊断方法,对大部分不全阻塞的肺动脉不能检出,但可以检出DVT;SCTPA可对PTE的栓子进行定位、定量诊断,精细诊断可以检出1~6级肺动脉内的栓子,并可显示非血管性病变;故对于PTE的诊断SCTPA明显优于Ps-DRNV,但Ps-DRNV可检出DVT,为PTE提供病因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疑诊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判断临床评分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诊急性肺栓塞的2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neva评分、Wells评分、SYSU评分将患者罹患肺栓塞的可能性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与肺栓塞金标准确诊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三种肺栓塞评分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应用三种临床评分方法评估低度可能患者占43.9%~52.5%,中度可能患者占38.0%~42.1%.高度可能患者占9.5%~14.0%,而急性肺栓寒的发生率低度可能为6.2%~14.4%,中度可能为65.9%~76.2%,高度可能为88.5%~90.5%.若以低度可能排除肺栓塞,则SYSU评分在低度可能中漏诊率最低(P<0.05),Geneva评分在中度可能中肺栓塞的诊断率最高(P<0.05),而在高度可能中三种临床评分方法一样准确(P>0.05).研究还发现结合D-二聚体测定(以D-二聚体<500μg/L排除肺栓塞),可降低低度可能的漏诊率.结论 临床评分方法能对罹患肺栓塞的可能性做出预测,三种临床评分方法有相似的准确性,但应用范围不同,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相应的临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后急性肺栓塞(APE)的易患因素、表现特点以及漏诊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术后APE的早期认识并增强预防观念.方法 对43例外科手术后APE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别、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APE存在明显易患因素;常发生于术后2周之内;常见于恶性肿瘤(53.5%,23/43)、骨科(27.9%,12/43)等手术后;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以胸闷、呼吸困难最常见(93.0%,40/43),与其他术后症状相似,易漏诊、误诊.结论 手术是APE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术后加强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术后APE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 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李晋齐  邵华强 《现代保健》2011,(33):133-13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和溶栓治疗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是多样的,但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对它的诊断却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在急性肺栓塞(P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18例PE病人的sT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把PE患者分为大面积PE组和非大面积PE组,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分别对其sTM水平进行比较。结果PE组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面积PE组和呼吸衰竭组sTM水平分别高于非大面积PE组和非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sTM水平是评价PE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病变血管范围和病情轻重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在急性肺栓塞(P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18例PE病人的sT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把PE患者分为大面积PE组和非大面积PE组,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分别对其sTM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PE组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面积PE组和呼吸衰竭组sTM水平分别高于非大面积PE组和非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 sTM水平是评价PE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病变血管范围和病情轻重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