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实行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CA)和颈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CAS)后患者并发症及康复情况。方法从2006年到2009年,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70.9±8.2)岁。按照PTCA及CAS手术施行方式分为,延期手术组:PTCA术后1月内实行CAS手术,共24例;同期手术组:同时实行PTCA术及CAS术,共33例。进行术后1d及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昏迷、脑卒中、心梗及死亡)的随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无行动及言语障碍,两组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术后随访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期实行PTCA及CAS手术能有效防止脑卒中且术后恢复较好,具有可行性及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有CAS将7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AS组(128例)和非CAS组(6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CAS的发生率为16.5%(128/775)。CAS组年龄高于非CAS组[(69±6)岁比(68±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的发生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x2=11.425,P〈0.01)。左主干病变CA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x2=7.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和冠心病多支病变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A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高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过性黑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眼科就诊及体检中心受检者的一过性黑矇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狭窄者103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一过性黑矇及颈动脉狭窄者103例为对照组。对2组一般情况、眼部情况、双颈动脉彩超及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一过性黑矇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压及血脂指标升高可增加一过性黑矇及颈动脉狭窄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魏江涛  徐海燕  陈晓飞 《江西医药》2005,40(11):715-7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119例冠心病(局部心肌缺血,梗死组87例,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32例)患者和38例年龄相当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MT),对斑块分级。结果 冠心病组119例中112例有颈动脉病变,占94.11%;对照组38例中有颈动脉病变11例,占2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分级:冠心病中部心肌缺血,梗死组与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且颈动脉斑块病变程度可预测冠心病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0P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治疗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时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房颤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在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主要探讨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522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1例,分别应用药物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治疗,同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主要随访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30例,其复发率为49.8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出现心绞痛复发的患者有101例,其复发率为38.69%。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治疗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治疗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选取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且均给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对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成功率达100%且经有效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细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能够极大降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风险系数、也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134例患者中,共植入144枚支架.全组技术成功率100%,行支架植入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67.3%,术后残余狭窄率≤30%.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下降者18例;脑出血2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28例;1例在拔出导管鞘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休克症状;皮下血肿2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合并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2018,22(4):621-623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预诊冠心病的价值,寻找一个较理想的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方法 用超声观察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及球部,并与部分冠脉造影对照。观察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数量、是否钙化、彩色血流、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RI),计算颈总动脉内一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结果 本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多为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IMCSA增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I和RI增加。本研究还显示,斑块形成以心绞痛组发生率最高,高血压组和心肌梗死组次之,以软性斑快为主,多在双侧CCA及分叉处。结论颈总动脉尤其分叉处的IMT增加或内-中膜精糙,回声增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对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段乃荣  关金玲  赵芳  曹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6-30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住院患者共131例,其中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高危组46例,对照组31例,测量颈动脉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长度及厚度,所得数据用SPSS 17.0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心病组与冠心病高危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厚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以上两组与对照组之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与厚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3.48,均P<0.05),三组之间的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以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8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0例,应用心血管超声系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计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和双支病变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 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鹏  王玮玮  宋执敬 《河北医药》2016,(11):1611-16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2例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浆Hcy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评价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正常患者、单纯冠脉斑块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闭塞患者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 =0.564,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吸烟、SBP、TC、LDL-C、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Hcy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碟呤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新碟呤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新喋呤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喋呤浓度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喋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0.5%,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l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例。随访3个月~1年,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发现DSCTA(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16例,签署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周后行冠脉造影术检查,选取左主干、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