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24例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8例未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随访1.5~4.5(3.4±1.1)年,4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未见转移.结论 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 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的临床应用,寻找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颈前弧形切口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术,手术开始时先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使VI组等淋巴结染色以利于清扫时辨认,手术时劈开患侧胸锁乳突肌胸以利于暴露颈鞘清扫Ⅱ、Ⅲ、Ⅳ组淋巴结。同时设对照组40例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4例;对照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1例,两组患者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5352)。经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后,颈部淋巴结蓝染明显,以VI区淋巴结尤明显。观察组出现手术后不同程度手足及面部麻木或手足抽搐3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9)。观察组术后5年内发现颈后区域淋巴结或(和)远处转移4例,对照组发现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7837)。结论: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颈后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手术简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中用亚甲兰标记淋巴结可有效防止清扫淋巴结时误伤甲状旁腺,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分析136例cN0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PCR方法对其石蜡包膜组织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结果 136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2%(52/136),BRAFV600E基因突变率44.9%(61/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P=0.0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V6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BRAFV600E基因突变、包膜侵犯者,应该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狄欣 《现代保健》2013,(16):99-101
目的:探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疗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齐鲁石化中心医院普外科诊治的8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检查:结节内有微小沙粒样钙化者62例(79.4%),结节内或周围有较丰富血流者62例(32.4%),边界欠清有尾足者56例(61.8%),形态呈“站立式”生长、回声不均匀者48例(85.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45例,甲状腺全切除1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论:高频彩超明显增加PTMC的早期检出率,PTMC不必全部行甲状腺全切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侧及双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cN0 PTC)患者喉返神经腹侧和背侧淋巴结清扫范围,为完善其临床手术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右侧和双侧cN0 PTC患者,均行甲状腺摘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统计阳性率。对于喉返神经背侧淋巴结阳性者,分析其病理资料与其他患者的差异。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4.6%(83/186),共检出231枚阳性淋巴结,依次位于喉返神经腹侧(43.7%)、喉返神经背侧(28.6%)、喉前(15.2%)和气管前(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大小、类型、包膜侵犯、病灶数目及T分期均能影响喉返神经背侧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1.5 cm、包膜侵犯、病灶数目为多个及T_4均为喉返神经背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N0 PTC患者手术中建议喉返神经腹侧区域常规清扫淋巴结,对于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喉返神经背侧区域也应做预防性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及方式,提供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58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颈部淋巴结转移频率、方式及外科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4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4例.颈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双侧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Ⅲ、Ⅳ区)切开探查47例,颈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6.28±2.23)mm,共26例(44.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倾向(P<0.05).88.5%(23/26)患者仅有颈Ⅵ区淋巴结转移,3.8%(1/26)发生颈内静脉旁Ⅱ、Ⅲ、Ⅳ区跳跃性转移;7.7%(2/26)发生颈Ⅵ区伴其他区域转移.结论 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颈Ⅵ区是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对于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进行常规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采用Ⅵ区淋巴清扫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甲状腺癌患者资料60例,均行Ⅵ区淋巴清扫,与早期常规手术来采用Ⅵ区淋巴清扫I临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Ⅵ区淋巴清扫术后Ⅵ区淋巴结为46例,占76.7%.14例N0期患者术后Ⅵ区淋巴结为6例阳性,阳性率为42.8%;34例N1a患者术后Ⅵ区淋巴结为29例阳性,阳性率为85.3%;12例N1b患者术后Ⅵ区阳性率为10例阳性,阳性率为83.3%0 60例患者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出现转移的患者11例,占18.3%;在随访中患者死亡6例.对照蛆50例中.出现转移患者16例,占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采用Ⅵ区淋巴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及保留卵巢功能的宫颈癌根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卵巢移位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研究资料选择45例年龄为26~40岁宫颈癌Ⅰb-Ⅱa期的患者。其中,研究组(22例)宫颈癌根治术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术,对照组(23例)行传统的官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随访1~4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差异有硅著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2年卵巢功能正常。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的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保留卵巢功能.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颈部中央组(Ⅵ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195).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5.4%(69/19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包括年龄(OR=0.924)、性别(OR=0.213)、病灶数目(OR=2.208)和病灶总直径(OR =2.106).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可发生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当患者为年轻人或男性,病灶呈多灶性或总直径> 0.5 cm时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2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拟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拟行常规手术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例(19.4%),而对照组有35例(7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P〈0.005);经3—48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Ⅰ、Ⅱ、Ⅲa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清扫依据,对85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广泛肺门、叶间及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85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74枚。总转移率为58.8%(50/85),N1占21.2%(18/85),N2占37.6%(32/85),跳跃性N2共9.4%(8/85)。分布在纵隔第1、2、4、5、6、7组淋巴结。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肺癌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有关。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肺癌早期淋巴转移在T1期,所以,肺癌术中有必要常规胸内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无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食管癌患者346例,住院期间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且均无淋巴结转移。搜集患者完整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清扫淋巴结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46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9842枚,平均每例(24.6±7.2)枚。术后获得有效随访315例(91.0%),1年和3年生存率为80.3%(253/315)和66.3%(209/31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0~14枚的患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清扫数目≥15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术中应尽量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消除复发或转移隐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术中切除范围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46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33例,27例采用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除,1例腺叶次全切除,1例腺叶大部切除.双侧13例,11例腺叶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单、双侧淋巴结肿大者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无淋巴结肿大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6例术后2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6个月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损伤.42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复发,二次手术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及PTMC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PTMC临床漏诊率较高,术前仔细触诊,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术中认真探查可疑结节有助于提高微小癌的诊断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决定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甲蓝用于临床早期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测阴性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2020年4月—2022年3月在甲状腺乳腺外科住院的111例经彩超穿刺或活检证实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乳腺癌早期患者,采用亚甲蓝染色显像,行腋窝SLNB。结合术中SLNB结果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结果 106例患者找到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平均2.45枚,累计找到272枚。SLN冰冻或病理提示有癌转移以及未成功找到SLN者,均行ALND。所有患者未发生皮肤、全身过敏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SLNB中运用,安全有效,SLNB阴性结果避免ALND,有助于保护患侧上肢功能,提升生存质量,大大提高了早期乳腺癌保腋窝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邓小荣 《现代保健》2011,(16):137-13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AM区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淋巴结扩大清扫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胃远端切除手术,并行包括第16组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28%的患者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 肿瘤直径大于5 cm、胃浆膜受侵犯、BorramnⅢ型以上、分化程度低为第16组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作为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外科手术,对具有高危因素的(AM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包括清除第16组淋巴结在内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合理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经过病理证实为PTMC的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甲状腺彩超敏感率为85.7%,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活检阳性率66.9%,65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全切除,30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全部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随访1~8年,仅1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保留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两组患侧上臂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6、36个月,2组患者局部均未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上臂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18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1例,切断肋间臂神经组患侧上臂内侧均发生麻木。12例上肢有烧灼样疼痛,上肢沉重,有蚁行感,6例感觉减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