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是维持人体磷酸盐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它通过调节近端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来维持血磷的平衡。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对磷的调节能力下降,血磷的升高可以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软组织钙化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以往认为,磷酸盐内环境的稳定是由涉及钙内环境稳定的因子调节的,如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PTH),但后来研究表明限制饮食中磷酸盐的摄入可降低血PTH的浓度,延迟或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这一作用不依赖于血中的钙或钙化醇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慢性心力衰竭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择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轻度减低组(LVEF 40%~50%,50例)、LVEF中度减低组(LVEF30% ~ 39%,35例)、LVEF重度减低组(LVEF< 30%,4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FGF-23、血磷、PTH、左室质量指数(LV MI)、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68.44(55.85~ 94.73)ngL比34.18 (30.57~38.87) ng/L、(1.13±0.13) mmol/L比(1.02±0.12) mmol/L、(15.51±3.99) ng/L比(9.97±0.89) ng/L、(112.27±52.02) g/m2比(71.37±12.95) g/m2、(6 265.3±15 991.6) ng/L比(76.12±51.80) ng/L],血钙、GFR低于对照组[(2.28±0.16) mmol/L比(2.48±0.13) mmol/L、(78.28±14.20) ml/(min· 1.73 m2)比(85.03±14.44) 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GF-23与年龄(r=0.256,P<0.01)、血磷(r=0.326,P<0.01)、PTH (r=0.584,P<0.01)、NT-proBNP(r=0.799,P<0.01)、LVMI(r=0.540,P< 0.01)呈正相关,与血钙(r=-0.308,P<0.01)、GFR(r=-0.527,P<0.01)呈负相关.FGF-23水平随着LVEF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FGF-2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功能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碳酸镧(lanthanum carbonate)在慢性肾衰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时对血钙、血磷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300—500pg/ml、血钙磷乘积〈4.52(mmol/L)2的CA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碳酸镧组给予口服碳酸钢500mg,3次/天,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0μg,2次/周冲击治疗;碳酸钙组给予口服碳酸钙750mg,2次/天,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0μg,2次/周。结果:碳酸镧组12周后血磷及iPT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碳酸镧组血钙、血磷明显低于碳酸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能有效预防CAPD患者应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SHPT时的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窒息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血钙、磷、镁动态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窒息足月新生儿36例(窒息组),测定出生后24h、72h及7d时血钙、磷、镁及PTH,并选择31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24h血镁、钙分别为(0.68±0.08)、(1.94±0.19) mmol/L,72 h分别为(0.72±0.07)、(1.90±0.17)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1±0.08)、(2.29±0.20) mmol/L和(0.89±0.07)、(2.27±0.2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24、72 h PTH分别为(12.31±1.33)、(13.06±1.4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0.75)、(8.35±0.8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血镁、钙降低,PTH升高,血PTH与血钙、镁可作为窒息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的不断增长,终末期肾病患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因矿物质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等引起心血管疾病[1].同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脑损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采用白酒灌胃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酒精中毒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每组10只。另10只不灌白酒作为正常对照组。bFGF治疗组大鼠按12μg/kg剂量肌肉注射bFGF,共14d。各组大鼠到d14后取出各组大鼠脑、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脑、肝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酒精中毒后大鼠脑和肝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经bFGF治疗后脑和肝组织中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和羟自由基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bFGF起到降低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示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脑损伤和和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低硒条件下T-2毒素对大鼠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骨节病(KBD)软骨深层损伤和继发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60~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饲料组(硒含量101.5 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软组织内热针与其他微创疗法对大鼠骨骼肌、腓肠神经慢性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内热针组、银质针加热组、银质针未加热组、小针刀组、射频组各12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各治疗组在治疗3、7、14、28 d时分别处死实验大鼠3只,对损伤部位的组织进行VEGF、BFGF测定.结果 (1)治疗3d后腓肠肌肌肉肌腱接头处组织和腓肠神经中VEGF和BFGF活性升高,且各治疗组高于损伤对照组(P<0.01),内热针组、银质针加热组高于其他组(P<0.05);(2)7 d和14d,内热针组、银质针加热组VEGF、BFGF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1),且内热针组高于银质针加热组(P<0.05); (3)28 d,各治疗组VEGF、BFGF低于损伤对照组(P<0.01),内热针组、银质针加热组低于银质针未加热组、小针刀组、射频组(P<0.01),且内热针组低于银质针加热组(P<0.05).结论 软组织内热针和银质针加热疗法可以明显提高大鼠骨骼肌和神经慢性损伤组织中VEGF、BFGF活性,促进组织修复,增强机体恢复能力.软组织内热针治疗效果优于银质针可能与其针刺内热稳定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行血液透析疗法时对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内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各择取60例进行研究,前者为参照组,后者为实验组,2组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组间患者血钙无明显不同(P>0.05);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给药方式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剖宫产妇女腹部切口愈合的近期影响及瘢痕形成的远期影响.方法 入选5 16例剖宫产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喷雾组和冲洗组,每组172例,安慰剂组术后给予0.9%氯化钠冲洗腹部切口后缝合;喷雾组于切口缝合后直接给予rh-aFGF喷雾,3~4喷/cm2,3~5次/d;冲洗组术中腹壁缝合前给予2支rh-aFGF溶于0.9%氯化钠直接冲洗后缝合切口,然后给予喷雾治疗.近期随访15d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远期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冲洗组腹部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为(8.6±3.5)d,较喷雾组的(10.4±3.7)d及安慰剂组的(12.7±4.9)d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组延迟愈合占4.2%(7/166),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20.2%(34/168)及喷雾组的9.7%(16/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脂肪液化、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组渗出、腹壁粘连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和喷雾组[2.4%(4/166)比10.1%(17/168)、5.5%(9/165),3.6%(6/166)比17.3%(29/168)、9.7%(16/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发现,冲洗组瘢痕面积比喷雾组减少13.5%,比安慰剂组减少27.2%.结论 rh-aFGF近期可缩短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减少腹壁粘连及渗出;rh-aFGF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术中冲洗联合术后喷雾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邓红  邹飞  罗海吉 《营养学报》2005,27(4):314-317
目的:研究视黄酸(RA)、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裂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NSCs,采用不同组合配方的培养液培养细胞,利用MTT法检测其对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鉴定和分化细胞的分类计数法,判定bFGF、RA等对NSCs分化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表明,bFGF组、bFGF+RA组以及RA组均能促进NSCs增殖,其中bFGF作用最明显,bFGF+RA次之,RA最弱。RA处理组经诱导分化后产生的神经元是bFGF组及对照组的2~3倍。结论:bFGF对NSCs增殖及较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抑制其分化;RA可以部分抵消bFGF的促有丝分裂和分化抑制作用,并促进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每天早晨40 mg,1次/d,根据患者耐受每1~2周剂量加倍,最大剂量每天不得超过120 mg,长期维持,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测定两组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及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Klotho蛋白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前EF、FS及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后6个月观察组EF、FS及LVDD分别为[(63.26±3.12)%、(31.25±3.91)%及(3.13±0.44)mm]低于对照组[(66.31±4.01)%、(33.51±4.26)%及(3.20±0.41)mm](均P0.05)。两组治疗前FGF23、Klotho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FGF23蛋白水平[(35.31±8.29)ng/L]低于对照组[(78.47±10.91)ng/L],Klotho蛋白水平[(172.31±11.49)U/L]高于对照组[(153.26±10.91)U/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缬沙坦治疗可提高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降低FGF23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碱性FGF(b FGF)和wortmannin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B的活性。结果 25 ng/ml bFGF刺激人肝癌细胞(BEL-7402)10 min,细胞膜和胞质PKB酶活性达高峰。Wortmannin预处理后,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膜和胞质PK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结论 bFGF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途径迅速激活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PKB活性。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卵巢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Ras-Raf-ERK 1/2途径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探讨bFGF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以bFGF和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1(MEK1)抑制剂PD98059处理CAOV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活性。结果bFGF处理后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且与bFGF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bFGF浓度为75 ng/ml时细胞增殖比最高为140%;bFGF使无血清诱导的凋亡细胞比例下降[(33.20±5.32)%~(2.38±3.36)%];bFGF诱导ERK1/2活性增高。PD98059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bFGF通过Ras-Raf-ERK 1/2途径介导,促进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抵抗无血清诱导凋亡。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信号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宫颈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LEEP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rh-bFGF)和对照组(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流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阴道流液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慢性宫颈炎LEEP术后宫颈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9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情况,以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PTH、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1,5.746,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C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BUN和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和iPTH降低作用显著,但高通量透析是否联合血液灌流对血Ca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Norplant使用者子宫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对使用Norplant月经规律和有不规则子宫出血者的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显示:Norplant使用者子宫内膜无典型的周期特点,子宫内膜VEGF比正常子宫内膜减少,尤其是不规则出血组减少更为明显,但bFGF及GFβ1无明显差异。提示Norplant使用者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VEGF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毕冬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91-579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在该院切除并存档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其他疾病患者,手术切除或刮宫的子宫内膜标本34例作为比较组,及正常子宫内膜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分析Hpa和bFGF的染色强度及表达阳性率。结果:与FIGOⅠ期相比,Ⅱ期和Ⅲ期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与G1分化相比,G2分化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与无肌层浸润相比,肌层浸润浅部和深部患者Hpa和bFG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比较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的Hpa和bFGF阳性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比较组。结论:乙酰肝素酶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并且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联合诊断和病情评估以及疗效观察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检测指标,同时也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豚鼠透镜诱导近视眼(lens inducedmyopia,LIM)后极部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在抑制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周龄的清洁级健康花色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双眼均不处理)、LIM 组、LIM PBS 组、LIM bFGF 低剂量(100 ng)组、LIM bFGF 中剂量(500 ng)组和LIM bFGF 高剂量(1000 ng)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右眼(实验眼)配戴-10 D 透镜7 d 后,将相应浓度的 bFGF 或 PBS 注入豚鼠玻璃体腔,3 d 后再次注射,配戴透镜15 d 后,取后极部巩膜组织,用电镜、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巩膜的凋亡细胞,应用 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巩膜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M 组处理眼有明显近视形成[(3.57±0.78)D]和巩膜细胞的凋亡[凋亡率为(11.2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LIM PBS 组比较,LIM bFGF 低剂量组、LIM bFGF 中剂量组和 LIM bFGF 高剂量组处理眼近视被抑制,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 bFGF 剂量加大,bFGF 抑制近视的作用增强。结论 bFGF 能通过降低后极部巩膜细胞凋亡率有效抑制豚鼠 LIM 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系统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水平及与其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56例(病例组)未系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3名健康者(对照组)b FGF、VEGF和MMP-9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病例组血清b FGF和MMP-9水平分别为(13.27±1.88)和(218.32±16.49)pg/ml,均高于对照组[(8.53±1.39)和(159.13±14.2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组血清VEGF水平[(118.80±23.01)pg/ml]低于对照组[(235.49±20.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性别患者血清b FGF、VEGF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 FGF、VEGF和MMP-9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轻重无明显的相关(r值分别为-0.15、-0.26、-0.03,P0.05)。结论未系统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b FGF、VEGF和MMP-9水平发生变化,但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