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uralVenousSimusThrombosis,DVST)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特殊少见类型,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较多,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已大大提高,尤其是MRI以其高敏感性、准确性、无创性及简便易行、费用低而被用于此病的诊断随访观察中,从而能帮助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1例再障患者服用十一酸睾酮致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案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分析静脉用药及颈动脉用药疗效。结果患者多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治疗疗效佳,颈动脉用药优于静脉用药。结论在高危因素存在下,出现高颅压症状,精神症状、肢体瘫痪等,应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早行血管检查(MRV或DSA),诊断明确后早期应用溶栓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用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静脉窦血栓形成,而静脉窦血栓形成很罕见,按病变性质分为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近年随着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笔者复习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40例患者均给予尿激酶50万U双侧颈内动脉交替注射,10次一疗程,之后给予华法令抗凝治疗3~6个月。颅压高者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结果 40例中29例基本治愈,7例明显好转,4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癫或智能障碍。结论有临床症状及CT间接征象者,应行MRI或DSA等检查。CVST主要给予抗凝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期间注意凝血机制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伴颅内压升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0.5%-0.1%,颅内静脉窦血栓好发于年轻女性,一旦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处理,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上较少见。其病因多、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现将近年来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加深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年龄自16岁到61岁;临床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可伴发呕吐、视乳头水肿、癫痫、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及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可采用MRV/DSA/CTV,血栓累及侧窦、上矢状窦最常见,且常合并累及多个静脉/静脉窦;经抗凝、降颅压、对症等治疗,有 20例症状缓解,复查提示原来血栓形成的静脉/静脉窦不同程度的再通; 2例病情加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种,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随着磁共振MRV、CTA、DSA的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已不是难题,且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神经介入治疗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变化。方法对12例孕产妇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CVST患者中孕晚期1例,产褥期11例;剖宫产7例,自然分娩4例;头MRI4-MRV检查明确诊断9例,DSA明确诊断3例。结论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剖宫产后及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与MRV检查的联合使用诊断准确性高,抗凝治疗疗效确切,重症患者可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苗清  刘斌 《哈尔滨医药》2002,22(3):18-18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多及症状各异,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极易误诊误治,误诊率达50%。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0例,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8~49岁,平均36岁,病程在2个月~1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因"头痛半月,加重伴意识不清8d",于2009年4月12日入院.患者就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整头胀痛,初期不剧,尚可忍受,可自行缓解,无复视,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发热、意识丧失,未予特殊处理.5d前突然头痛加剧,性质同前,伴有意识模糊,对答不切题,烦躁不安,仍无恶心呕吐、肢体抽搐、视物旋转、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转我院治疗.急诊查磁共振静脉成像(2009-04-08):上矢状窦、双横窦、右乙状窦内充盈缺损,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予抗凝脱水等对症治疗后入院.专科检查:T 36.5℃,P 100次/分,R22次/分,BP 118/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颜面水肿明显,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球活动自如,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颈抵抗存在,面部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腱反射(++),四肢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采用脱水治疗,其中20例患者直接行静脉溶栓,15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25d,近期疗效评价:基本痊愈60例,好转5例。随访1~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复发。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随着MRI、MRV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诊断率大大提高,其准确率高于MRI及MRA,它不仅能显示各静脉窦的充盈状态,还能显示颅内静脉窦闭塞的程度。而早期诊断以及静脉内溶栓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8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间共收治 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8例 ,男性 2例 ,女性 6例 ,年龄 18~ 4 0岁 ,病程 2~ 18d。 4例为分娩后 12~ 18d发病 ,1例患中耳炎 ,1例患贫血 ,2例病因不清 ;4例为急性起病 ,4例亚急性起病。1 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昏迷 2例 ,视乳头水肿 5例 ,癫痫发作 4例 (2例为强直 阵挛发作 ,1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 ,1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 ) ,双下肢瘫痪 3例 ,偏瘫 2例。1 3 辅助检查 :①腰穿 :8例脑压均增高 ,压力为 2 8~ 3 9kPa ,其中 3例 >3 9kPa ;红细胞 (RB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在23~46岁。②早期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③MRI及MRV检查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4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3例,单纯横窦1例。④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MRI MRV检查,以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围生期5例,2例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期,1例合并副鼻窦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有明确的乳突炎史,1例有中耳炎史,2例有颅外伤史;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围生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联合使用奥扎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CVST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46例腰穿压力正常,3例腰穿压力未正常,3例转入上级医院,3例无明显好转出院。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MRV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诊断明确,值得推荐。对于不明原因的脑血管病,可以行MRV来排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为一少见的脑血管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使本病能够得以早期诊断 ,但治疗上缺乏统一的方法 ,现就我院近几年发现的5例经核磁共振和 DSA证实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女性 4例 ,男性 1例 ,年龄为 16~ 6 5岁 ,平均 39岁 ,病程为 0 .5~ 6个月。1.2 临床表现 :头痛 5例 ,呕吐 3例 ,癫痫发作 1例 ,轻偏瘫 1例 ,视力下降 2例 ,复视 2例 ,昏迷 1例 ,发烧 2例 ,失语 1例 ,眼底视乳头水肿 4例 ,视神经萎缩 1例 ,脑膜刺激征 2例。1.3 诱因 :1例有口服避孕…  相似文献   

19.
刘虹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417-41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例CVST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15例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早期诊断,有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例死亡其余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CVST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因此,关注患者是否存在CVST发生的高危因素,尽早行头颅CT、MR/、MR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地抗凝治疗,并纠正病因、控制症状等治疗,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20.
1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围产期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肾病综合征2例,副鼻窦炎1例,另外7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丰富多样,颅高压为其主要症状;CT表现普遍性脑水肿,脑室变小;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显示颅内静脉窦病变的部位及范围。采用降颅压、扩容、抗凝及溶栓等治疗,10例痊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围产期高发,血液成分改变、感染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诊该病主要手段;溶栓、抗凝、扩容等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