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症状改善程度和食管pH变化。结果观察组反流症状消失19例(95.0%),反流症状不消失1例(5.0%);对照组反流症状消失14例(70.0%),反流症状不消失6例(30.0%),两组患者反流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pH〈4观察组2例(10.0%),对照组5例(25.0%);食管pH〉4观察组18例(90.0%),对照组15例(75%),两组患者食管pH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胃汤辅助奥关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67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夜间睡前服用和胃汤,对照组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疗程6周。于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及24h食管pH值,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5.71%、94.28%,对照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68.75%、71.8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82.35%、73.33%、66.67%,对照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级食管炎内镜下治愈率分别为46.67%、37.14%,C—D级食管炎治愈率为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6周后经24h食管pH值监测,治疗组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汤辅助奥关拉唑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相似文献   

3.
四磨汤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5例需经鼻饲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随机分为两组。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同时进行食管24h pH值监测,记录以下指标:24h内总反流次数;反流指数(RI);反流持续时间〉5min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结果四磨汤组24h内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0~24)次,13(6~28)次,P〈0.05];pH〈4的总时间和反流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1.64±4.23)d,(15.75±4.55)d,P〈0.05]。结论早产儿鼻饲管喂养期间给四磨汤口服液加山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辅助喂养方法,可有效的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24h食管pH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标准的43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Barrettt食管组,随后进行高分辨多通道毛细灌注测压检查及食管pH动态监测,比较各组24h食管pH监测指标。结果三组患者食管pH〈4反流次数(次),反流持续时间≥5 min反流次数(次)、pH〈4总时间, pH〈4百分时间(%), DeMeester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粘膜损伤与食管酸反流无相关性,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酸反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韩驰  张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849-850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予奥曲肽0.1mg缓慢静脉滴注作冲击量,然后以230~50μg/h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予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滴注,继之以0.2-0.4U/min静脉维持给药,两组均同时每日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日2次,维持用药至72h。结果: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7.5%,止血时间(17±12)h,平均输血量600ml;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62.5%,止血时间(34±26)h,平均输血量140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梁大铭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65-106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70例GER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8.57%(24/35),优于对照组的20.00%(7/35)(X^2=16.733,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34/35),优于对照组率77.14%(27/35)(X^2=4.59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患者不但疗效佳,而且安全性也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50003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奥美拉唑治疗。经过5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及内镜检查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症状及内镜检查总有效率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泮托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4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40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MAP、HR、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 A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后30 min下腹痛VAS评分分别为(3.8±1.0)min、(4.64±1.1)min、(111.0,4±14.5)mg、5.0%、10.0%、7.5%、(1.0±0.9)分,B组分别为(3.9±1.1)rain、(4.7±1.2)min、(108.9±13.6)mg、7.5%、45.0%、27.5%、(4.4±1.9)分,c组分别为(5.0±1.1)min、(5.8±1.2)rain、(137.3±18.7)mg、42.5%、15.0%、5.0%、(5.0±1.7)分,A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B组(x。=12.29,P〈O.05);A组、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的体动反应发生率评分均优于c组(t=5.11、4.47,4.67、4.10,7.03、7.76,3.25、2.16,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较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夏春生  何松  沈薇 《中国药业》2006,15(4):47-4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断为GERD Ⅰ~Ⅱ级(胃镜检查)伴HP感染(快速尿素酶测定)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d,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d+甲硝唑0.4g(2次/d),克拉霉素0.25g(2次/d),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24h食管内pH值监测及HP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24h食管酸反流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胃灼热和反流的症状评分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更明显,但是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1个月,时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可更明显地改善一些反流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接受治疗的咽喉反流病患者11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每次10mg,每日早、晚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窥镜检查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内窥镜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0.2±0.1)分比(1.5±0.6)分;对照组:(0.3±0.1)分比(1.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窥镜检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39/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早产儿胃食管返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宏英  刘晓红  王卫 《中国药师》2010,13(6):848-84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20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给予红霉素剂量(2.5 mg·kg-1),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浓度为5 mg·ml-1溶液鼻饲q6h,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鼻饲.通过24 h食管pH测定及喂养耐受情况评估,了解两组患儿胃食管反流情况.结果:200例患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92.5%(185/200) 鼻饲红霉素治疗后,干预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从94%(94/100)降至32%(32/100),对照组从91%(91/00)降至77%(77/100),DeMeester评分干预组从36.9±10.8降至16.8±56.4,对照组从34.3±11.1降至29.0±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干预组达到出生体重及喂奶量120 ml·kg-1·d-1的天数都比对照组平均提前4 d(P〈0.01),静脉营养天数及胃储留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饲小剂量红霉素可以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建议尽早建立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 将64例NERD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予兰索拉唑30 mg,早餐前1次;莫沙比利5 mg,早、中、晚餐前各1次;对照组32例,予兰索拉唑30 mg,早餐前1次.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分,并于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 (27/3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2.5% (20/3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7.0±2.0)分比(9.8±2.6)分;对照组:(8.2±2.0)分比(10.3±2.1)分;均P<0.05],且治疗8周后观察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NERD疗效优于单用同剂量兰索拉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bid)+莫沙必利(5 mg,tid),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5 mg,tid),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症状缓解率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通过胃镜观察比较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烧心、反酸、反流、胸痛等症状的平均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85.7%vs.63.3%,P<0.05),镜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77.5%vs.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均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可达到较高的症状缓解率和镜下有效率,临床疗效、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以及观察组不同疗程的胃镜检查结果.结果 采取联合治疗的观察组4周后总有效率为78.0%,6周后为90.0%,与对照组的62.0%(4周)、76.0%(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0周胃镜积分等级(0级0例、1级19例、2级22例、3级9例)与4周(20级0例、1级10例、2级18例、3级2例)或6周(0级41例、1级7例、2级2例、3级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奥美拉唑治疗,6周后胃镜检查结果显著优于4周,可见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奥美拉唑治疗疗程适宜设定为6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方法: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对照组患者恢复率分别为60%、82%,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分别为80%、98%,观察组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后的疗效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高于对照组的68.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能最大限度减少反流的发生,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促进黏膜尽快修复。  相似文献   

17.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8.
鱼龙草颗粒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 《中国医药》2014,(5):738-741
目的 探讨鱼龙草颗粒对小鼠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阐明鱼龙草颗粒药效学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50只小鼠(做3个试验,每个试验50只,每个试验分5组,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0.2 ml/只)、阳性药物组(磷酸可待因30 mg/kg或盐酸氨溴索0.05 g/kg或阿司匹林0.2 g/kg)和观察组(鱼龙草颗粒)中高剂量组(12.0 g/kg)、中剂量组(6.0 g/kg)、低剂量组(3.0 g/kg)三剂量组,按分组剂量每天上午9:00左右,每只小鼠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后进行实验: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用SO2刺激小鼠呼吸道15 s引起小鼠咳嗽反应,观察3种不同剂量组及磷酸可待因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②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利用酚红注射后可在小鼠气管分泌排泄机制,腹腔注射2.5%酚红氯化钠注射液30 min,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出气管,测量3种不同剂量组及盐酸氨溴索组小鼠气管对酚红分泌排泄量;③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利用二甲苯外涂可引起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方法,给予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100%浓度),4h后处死小鼠,取下左右耳,对3种不同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称重.以上3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并与3种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结果显示:在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15)s比(50±18)s] (P <0.05);在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16±9)次/3 min比(35±10)次/3 min] (P <0.01),与低剂量组[(20±7)次/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可待因组[咳嗽潜伏期(68±15)s、咳嗽次数(12±6)次/3 min]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鱼龙草颗粒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咳嗽次数.②空白对照组、鱼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氨溴索组酚红量分别为(1.03±0.37)、(1.59±0.23)、(1.56±0.21)、(1.43±0.26)、(1.55±0.22) mg/L.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鼠结果显示:高、中、低3种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4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2.0)、(10.0±1.1)、(10.9±1.6)、(8.0±1.1)mg比(14.2±1.7)mg](均P<0.01).结论 小鼠的SO2引咳试验、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显示:鱼龙草颗粒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2 mg,3次/d吸入,氨茶碱0.1 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5 mg,3次/d,泮托拉唑40 mg,1次/d口服。对两组患者夜间咳嗽、白天咳嗽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7.0±3.4)、(3.7±3.3)、(1.4±1.5)分,治疗4、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9±3.6)、(5.1±3.4)、(2.8±1.9)分,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1±2.9)、(3.2±2.6)、(1.2±1.6)分,治疗4、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2±3.1)、(3.7±3.0)、(2.6±2.2)分,治疗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8周后白天及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4、8周嗳气、烧灼感较治疗前缓解率分别为61.5%(16/26)、88.5%(23/26),对照组较治疗前无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8周后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率分别为46.2%(12/26)、25.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积极寻找消化源性病因,抗反流治疗可以较快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咳嗽症状评分,减轻烧灼感、嗳气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