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行T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33土0.52)、(1.83±0.7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7±0.82)分(P值〈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由术前的(70.67±9.61)%降为(20.67±6.15)%,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觌优4例,良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麻木,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应用经皮椎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8月,在c臂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按改良Ma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例患者俯卧位后疼痛加剧,不能耐受而改行开放手术。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70min;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8.4±.5)°,术后为(69.7±3.9)°;术前VAS评分为(83±1.2)分,术后为(2.6±1.5)分;术前ODI指数为(77.5±17.5)%,末次随访为(19.6±8.6炀,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善、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165例,良15例,可8例。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微创、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1952-1954
目的 研究Wallis棘突间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是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复查、减缓腰椎退变.方法 对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植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通过VAS评分、JOA评分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天VAS评分(3.5±1.0)分,术后7天(2.3±0.5)分,JOA评分术后1个月(25.1±1.2)分,术后6个月(24.5±2.0)分.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简便,早期效果良好,有效减少短期椎间盘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42.75±5.63)m L,平均手术时间为(98.16±7.53)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70±1.82)d;60例患者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5.00%(51/60);术后患者出现3例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患者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的VAS腰痛、腿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且患者术后7 d、1个月与2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功能障碍,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PLIF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随访1年后优良率为90.0%,腰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7%.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纳入我院自2015年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并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5±10.6)min,出血量(30.2±8.6)ml,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的VAS评分不断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JOA分数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疗效。方法对38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手术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2.51±0.98)分显著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3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住院时间6~9 d,平均住院时间(7.1±0.8)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椎间孔镜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均存在腰痛伴下肢疼痛不适。随机分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Ⅰ组)25例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Ⅱ组)25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57岁,平均37.4岁。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Ⅰ组(84.36±6.94)min,Ⅱ组(98.92±19.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14±3.31)个月,术后患者腰疼末次随访VAS评分:Ⅰ组(2.50±0.54),Ⅱ组(2.01±0.578);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术后和末次随访腰疼及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腰部疼痛VAS评分Ⅱ组优于Ⅰ组(P<0.05);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Ⅰ组:优1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88%。Ⅱ组:优13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至随访结束2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复发。结论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腿、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结果 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腿、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 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VAS评分(2.8±1.0)分、腰VAS评分(2.5±1.1)分以及术后6个月腿VAS评分(1.1±0.1)分、腰VAS评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1.2)、(3.4±1.5)及(2.0±0.2)、(1.8±0.6)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4±3.6)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24.7±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4±3.1)、(2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对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腰椎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开窗组112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6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20例;融合组100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5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18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开窗组VAS和ODI评分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融合组无1例复发,复发率为0;开窗组复发19例,复发率为16.9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窗髓核摘除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腰椎终板Modic Ⅰ型改变可能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该技术治疗且随访半年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包括L34 2例,L45 21例,L5S1 8例。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靶向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经椎间孔安置工作通道至椎管内,镜下显露并摘除突出到椎管内的髓核、椎间隙内松动的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切口缝合一针。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7例顺利摘除突出髓核,并充分显露神经根和硬膜囊。首例患者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摘除髓核后未充分显露神经根,第2例椎间盘突出行椎间盘内摘除未显露神经根,此2例术后症状均缓解。2例中转全麻椎间盘镜手术,1例为向远侧脱出的巨大突出物取出困难,1例为女性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术后1-2天下地活动,患者均感神经根性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周复发突出1例,保守治疗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腿痛由8.1±1.9降至1.1±0.9,ODI评分自31±8降至3.4±3,根据MacNab评分,优25例,良6例。结论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优良,但存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2月本院1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75%。末次随访时行X线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结论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及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3-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进行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YESS、TESSYS及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通过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以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皮下血肿及椎间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第一次PTED术后出现再突出,而再次行PTED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VAS评分由术前的(7.2 ±1.3)分降至(2.1 ±0.4)分(t=32.255,P<0.001),ODI指数则由术前的(79.37 ±12.58)%降至末次随访的(15.83 ±3.13)%(t=42.164,P<0.001),直腿抬高试验则由术前的(34.71 ±8.52)°提升至(68.29 ±3.31)°(t=31.603,P<0.001),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功能改变,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临床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术前ODI为(42.2±7.3)%,术后终末随访ODI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合适的术式,进行良好减压的同时可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刘超 《中国医药》2013,8(8):1134-1135,1138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湖南省株洲中心医院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术后24、48、72、96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69±0.23) cm比(4.92±0.35) cm,(60±12) min比(71±18)min,(11.6 ±2.2)ml比(85.9±16.3)m1,(27±8)h比(94±19)h,(3.3±1.1)d比(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椎间孔镜组在24、48、72、96 h VAS分别为(3.76±1.21)、(2.19±1.13)、(1.45±0.93)和(0.72 ±0.18)分,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6.83±1.97)、(5.39±1.68)、(4.41±1.56)和(3.27±1.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1、6个月时ODI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分别为(12.1±4.7)分比(18.6±3.6)分,(5.4±2.3)分比(13.2±2.7)分](P<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最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欧宣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4,(31):169-170,1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CT引导下,对突出的髓核进行核射频热凝消融治疗,然后向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在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术后24h、1周,1个月、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疼痛程度。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值分别为(4.25±1.51)、(2.84±1.02)、(1.79±0.99)、(1.30±0.85)分,低于术前的(7.63±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MED组(即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42例)和PLIF组(即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随访末临床基本情况,包括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0~45)、视觉疼痛模拟标尺(VAS)(腰,0~10)、VAS(腿,0~10)。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改善,MED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7%、76.6%、90.3%,PLIF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5.0%、86.7%、91.8%,PLIF组总体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内ModicI型下腰痛的改善程度优于ModicII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不同终板类型间VAS、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改变间存在相关性,MED术和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Modic改变均有效,但处理终板后的PLIF术疗效优于MED术,特别是对ModicI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TLIF技术治疗的1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L3-L4病变2例,L4-L5病变7例,L5-S1病变8例;L4-L5合并 L5-S1病变3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1.6±0.8)个月,优良率94.1%.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低等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