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的36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共累及254处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其中肺段动脉受累最多,占59.1%。栓塞在CT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其中22例经治疗后(溶栓13例,抗凝9例)再行MSCTPA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痊愈。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即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24例,阳性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亚段及亚段以上肺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和评价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造影CT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检测肝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临床初诊疑为肝血管疾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根据结果来判断MSCT对肝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29例都能清楚显影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三维图像及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造影,对肝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直肠内充气造影检查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表现,评价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度.结果 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扫描患者直肠及乙状结肠充分扩张,直肠周围脂肪间隙与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及极低密度肠腔对比清晰.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对直肠癌术前总的T分期准确率为86.2%(50/58),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86,P<0.05);术前总的N分期准确率为75.9%(44/58),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1,P<0.05).结论 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癌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对周围器宫的侵犯.直肠内充气造影MSCT图像分期与T、N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为制定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及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重建1.25mm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肢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18例上肢中CT血管成像有3例右侧肱动脉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侧腋动脉瘤,2例前臂动静脉瘘,4例未见明显异常,CT静脉成像中3例多发静脉石;其中18例同时进行DSA检查,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血管成像敏感度为87.5%(14/16),准确度为88.9%(16/18)。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灵敏度较高,比DSA方便,快捷,可作为血管造影筛选及替代DSA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21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及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重建1.25 mm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肢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18例上肢中CT血管成像有3例右侧肱动脉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侧腋动脉瘤,2例前臀动静脉瘘,4例未见明显异常,CT静脉成像中3例多发静脉石;其中18例同时进行DSA检查,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血管成像敏感度为87.5%(14/16),准确度为88.9%(16/18).结论 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灵敏度较高,比DSA方便,快捷,可作为血管造影筛选及替代DSA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并与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及在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中的优越性.术前以容积再现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并模拟手术人路.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检出56个动脉瘤,CT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术中所见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瘤体指向、瘤体上有无穿支血管、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均与CTA影像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多层CT灌注成像探讨肝硬化血流灌注变化及与门静脉径线的相关性。方法肝硬化31例,选取第一肝门层面作为CT灌注扫描靶层面,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并对门静脉径线进行均值测量;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肝脏灌注参数分别为:肝动脉灌注量(HAP)(24.80±5.84)、(19.49±7.30)ml/(min·100ml),门静脉灌注量(PVP)(104.91±21.70)、(79.17±23.05)mL/(min·100ml),总肝灌注量(TLP)(129.90±25.19)、(98.67±22.74)ml/(min·10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灌注指数(HPI)(19.13±3.33)%、(20.61±8.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TLP与门静脉前后径呈负相关(r=-0.4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评价肝硬化血流灌注变化的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肝硬化时门静脉前后径的变化反映其肝脏血流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的烟雾病患者23例(烟雾病组),有脑血管病症状,但脑内动脉无狭窄患者18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脑CT灌注成像。对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布区脑CT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统计分析。结果VR、MIP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病变血管部位、狭窄程度及颅底异常血管网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分布区脑血容量(CBV)增大[(8.46±0.91)ml/100g比(2.92±0.72)ml/100g]、达峰时间(TTP)延长[(30.27±5.02)s比(24.83±4.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分布区CBV增大[(8.06±1.05)ml/100g比(6.08±0.56)ml/100g],MTT、TTP延长[(6.34±1.01)s比(3.83±0.83)s、(32.06±2.55)s比(25.83±2.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动脉分布区脑CT灌注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形态学与功能学相结合,对烟雾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临床可疑或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29例患者行颈部动脉MSCT检查,并与导管法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29例患者共203支颈部动脉中,导管法造影显示正常及轻度狭窄179支,MSCT对其中171支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导管法造影显示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24支,MSCT对其中22支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MSCT显示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计值分别为91.7%(22/24)、95.5%(171/179)、73.3%(22/30)和98.8%(171/173).在203支颈部动脉中,导管法造影显示正常、轻度及中度狭窄189支,MSCT对其中186支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导管法造影显示重度狭窄及闭塞14支,MSCT对14支狭窄程度分级与前者一致,MSCT显示颈部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4/14)、98.4%(186/189)、82.4%(14/17)和100.0%(186/186).结论 MSCT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度很高,可部分替代导管法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MSCT诊断为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MSCT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9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1例证实为肠多发息肉所致套叠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定性准确率为97.5%(39/40),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梗阻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与升结肠复合病变1例,结肠及小肠多发病变1例,MSCT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结论 MS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7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 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两种方法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72例SCAG显示的72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 SCT提供可供分析为684节段,可评估率为95.0%.与SCAG对照分析,64SCT判定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67.4%、92.9%、69.5%、92.3%和88.0%.结论 64 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检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 17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并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根据各灌注参数值评价肝癌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TACE术后,HBF、HBV和HAP[(167.89±96.06)ml/(100 g·min),(14.95±15.13)ml/100 g,(97.71±68.18)ml/(100g·min)]较TACE术前[(250.59±129.56)ml/(100 g·min),(24.44±20.03)ml/100 g,(184.61±178.83)ml/(100 g·min)]减少(P<0.05或<0.01),而MTT和PS在TACE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灌注参数可有效评价TACE前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碘(水)密度变化,以探讨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2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谱CT成像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疾病19例(良性组),肺癌23例(肺癌组).结果 能谱CT成像诊断肺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转移灶的x2值分别为26.1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恶性占位性病变keV越低,CT值差异越大.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密度(0.13±0.08) g/L显著低于肺癌组的(0.20±0.1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水密度(1.01±0.01) g/L与肺癌组(1.00±0.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能谱曲线斜率(1.10±0.07)与原发肺癌灶(1.07±0.08)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在不同单能量下成像,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定量分析有助于肺部良恶性占位及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较难诊断病灶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颅底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成像,并比较其显像效果.结果 在对前颅窝和中颅窝颅底骨折的CT诊断中,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0%和95.0%,与常规CT扫描相比(分别为67.9%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后颅窝颅底骨折的显示率,薄层CT扫描并MPR阳性显示率为100.0%,常规CT扫描阳性显示率为88.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