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中,并渗透到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各个角落。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的运用,对我国诸多疾病的诊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将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充分运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并形成新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点所在,这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为现代影像技术自身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即西医之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2种。中风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广泛运用,中风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客观、更规范,从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疗效,许多中西医学者就中风病颅脑CT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3.
曹学斌 《光明中医》2014,(8):1647-1649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CT、MRI扫描检查,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和扫描检查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型,前者以腔隙性梗塞为主,后者以大面积梗塞为主,二者CT、MRI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扫描检查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及时行CT、MRI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具有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90例,共包括6种中医证型,对所有患者的肝脏体积进行测量,对患者肝脏CT灌注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证患者以及瘀血阻络证患者,在HAP方面表现较高(P0.05);水湿内阻证患者的PVP表现较高,湿热蕴结证以及肝肾阴虚证患者表现较低,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同CT灌注影像表现出相关性,伴随着证型的逐渐发展,患者自身肝脏体积以及CT关注血流动力学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侠  于霞  王建文 《中医药学刊》2010,(8):1732-1734
中风病即西医之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而TCD是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存在,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通过阐述中风病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认识到亟需将中风病TCD的表现纳入中医辨证分型体系中,利用TCD技术分别研究中风各个证型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9.
急性中风CT诊断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头部CT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从病变性质、病灶范围等方面观察分析了急性中风患者不同证型的影像特征与各型之间的差异,以探讨不同证型的病变基础。为从影像学角度研究证的实质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与方法 中风患者206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均经临床主治医师以上认定。属中经络型者144例,其中男96例,女48例,年龄37~50岁33例,51~6O岁42例,61~70岁56例,71~82岁13例。首次发病者83例,有中风病史者61例。主要症状为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患者CT和MRI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CT诊断患者161例,MRI诊断患者170例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瘀型:以后外侧型为主;寒湿型:以后正中型为主;湿热型:以后外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韧带下型为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CT和MRI影像特征结合中医辨证,在客观程度上揭示了发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