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糖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322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173例(53.73%),低血糖组病死率为48.55%(84/173),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重型肝炎的肝衰竭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8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基础治疗的临床分析,认为合理的基础治疗将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恢复。特别是急、慢性重型肝炎输注血浆及新鲜血后,凝血机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补充少量白蛋白,能有效地防治腹水。关于基础治疗的具体实施,我们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命名和诊断分型的再认识——附4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 通过477例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重型肝炎的分型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分型方法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表型及转归。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8.5%;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19.4%病例既无腹水亦无脑病;将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时间延至2周时,新增病例仍符合该型特点。结论 建议将重型肝炎更名为重症肝炎,并分成非脑病型和脑病型,分别称为重症型肝炎和剧症肝炎;  相似文献   

4.
老年重型肝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近年来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笔者对本院1998-2001年收治的老年重型肝炎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4例,女4例,共68例,年龄61~74岁,平均67.1岁。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5.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洪尚游  万谟彬  赵汉美 《肝脏》2005,10(2):98-99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糖低于正常值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做动态分析。结果 9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低于正常67例(72.8%),其中死亡56例(68.7%),与其他并发症并存的发生率较高。动态分析空腹血糖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变化有三种形式,空腹血糖持续多次减低患者死亡率亦较高。空腹血糖减低患者中,仅部分呈典型低血糖症表现,死亡率最高。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常并发空腹血糖减低者的死亡率高。在积极综合治疗后,持续多次空腹血糖减低患者死亡率较高。呈低血糖症患者死亡率最高。血糖减低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临床特征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为探讨我国西南地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将我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近十年来收治的重型肝炎病人的临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及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9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肝炎临床分型与血糖水平的变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重度低血糖患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低血糖症患者(P〈0.05)。重型肝炎有血糖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型肝炎常有低血糖发生(98例重型肝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达44.9%),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后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低血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重型肝炎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检测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病情复杂,肝功能损伤严重,合并症多,治疗困难,国外报道重肝病死率为60%~80%,国内1975年以后报道为65%左右。本组共收治重肝34例,病死率为47%。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4年共收治34例重肝病人,其中急性肝坏死1例;亚急性重肝15例;慢性重肝18例,男性26例,女性8例。患病年龄5~60岁,其中31~50岁占19例。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33例早期表现均有高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深度黄染。有出血倾向者15例,有腹水者29例。出现肝脑综合征者16例;腹腔感染者1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者5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0例;肝肾综合征者10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我院2000~2003年110例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并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可以出现糖代谢紊乱(69.4%),明显多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空腹低血糖,空腹高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升高均可能出现。结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10):113-123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翁志宏等(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430022);《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4):249-251[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脏的生理功能极其复杂,目前常用的肝功能试验主要是检测肝脏排泄能力、肝脏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及清除能力。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肝功能之目的:①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②了解肝脏损害的程度;②观察病情发展(好转或恶化)的重要指标;④预测预后;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12):111-124
重型病毒性肝炎影像学检查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余方琴(河南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476000);《中原医刊》,2005,32(12):22.23[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脾容积大小及比值测定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用影像学CT对43例急性重型肝炎,6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进行脑病出现时及脑病出现后10-20d肝容积、脾容积测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血清AFP水平和血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按血清AFP水平分为A组(〈20μg/L)、B组(20-400μg/L)和C组(≥400μg/L)三组,分别为17例、62例和21例,其中在A组患者中,死亡3例(17.6%)、B组死亡5例(8.1%),C组死亡1例(4.8%),提示AFP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2001年9月-2002年6月,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对45例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21~56岁,平均38.7岁。慢性重型肝炎3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7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其中HBsAg阳性39例,抗HEV-IgG阳性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系我院1995年5月~1999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型肝炎患者,其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8例。平均年龄45.67±19.33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 1.2 检测方法 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红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预后单因素分析与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从而构建出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并检验其效能。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301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并发症、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借助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些因素与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程度。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各自的相关系数构建重型肝炎预后评分公式,将原始数据代人公式进行评分,验证系统的评估效能。结果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酸碱失衡、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既往肝硬化基础、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钠等指标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构建的评估系统的评价效能进行研究发现: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于40分组,治疗有效率为76.9%,40~80分组,治疗有效率仅12.5%,80分以上组,治疗均无效,两组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评分系统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123-13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预后评分模型与晚期肝病模型的比较;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临终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19.
肝炎患者684例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氨基多糖,由透明质酸酶参与在间质细胞内合成,90%HA位于肝内皮细胞浆内。国外已有文献报道认为血清HA水平是判断肝病严重程度,鉴别有无肝硬化和预测肝病发展趋势的有价值指标。我们对684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了HA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炎患者糖耐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肝病时糖代谢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对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糖代谢及有关激素的测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急性病毒性肝炎38例(下称Ⅰ组,甲肝6例、乙肝21例、丙肝1例、戊肝5例),年龄32.71±10.92岁;慢性病毒性肝炎38例(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