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吴国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3):170-17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系我院中医门诊病人。男26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1岁,平均56.8岁。其中晚期血吸虫病4例,病毒性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腹水者26例。 1.2 诊断依据 ①肝性腹水,腹水为漏出液。②肝功能明显损害,如A/G倒置,ALT、AST高于正常,TBil高于正常,或有末梢血WBC、PCT低于正常。③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等内分泌失调。④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 1.3 临床表现与体征 30例经B超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腹水,伴有胸水者3例,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者30例,舌苔白腻者26例,脉弦细者25例。 1.4 实验室检查 A<30g/L者26例,A/G倒置 相似文献
2.
软肝活血散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38例,病程1~10年。年龄21~58岁,平均39.5岁,男21例,女17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1例,B级27例。其中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我院自制的软肝活血散每次10g,1日3次,开水冲眼。3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3.
活血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治疗组(30例)用活血消水汤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常规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水汤能明显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消退腹水、改善肝功能疗效较好,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益母软肝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2002年4月门诊及住院肝硬化腹水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全部病例均属失代偿性肝硬化,经B超检查腹腔内有液性暗区,PV>1.2cm。其中男性96例,女性24例,年龄31~72岁,平均47岁。肝炎肝硬化92例,血吸虫病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活动性肝硬化86例,静止性肝硬化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 相似文献
5.
俞祖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2,(2)
我院自1984年应用本院拟方复肝散治疗肝硬化100余例,对其血清蛋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复肝散”具有升高蛋白的怍用,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5例进行分析,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9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3.1∶1;年龄最大74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25例中肝炎后肝硬化16例,血吸虫肝硬化8例 相似文献
6.
7.
我们于 1 993年 4月~ 2 0 0 0年 1 0月 ,以藻草软肝灵胶囊为治疗组 ,乙肝养阴活血冲剂为对照组 ,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76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按门诊和住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 38例 ,男 31例 ,女 7例 ;年龄 35 .5~ 68岁 ,平均 42 .5岁 ;病程 2~ 1 3年 ,平均5 .5年。临床主要表现 :胁痛 37例 ,腹胀 34例 ,腹水2 5例 (腹围分别为 1 0 0~ 1 5 0 cm1 3例 ,1 5 1~ 1 80cm1 2例 ,全部伴有腹壁静脉怒张 ) ,腰痛 2例 ,鼻衄或牙龈出血 1 5例 ,蜘蛛痣 1 4例 ,脾肿大 2 5例。肝功能异常 [血清酶… 相似文献
8.
9.
利散通补法治疗肝硬变腹水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收集的90例肝硬变腹水患者系我院1994年1月~1998年4月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确诊,无合并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病因、病情、腹水的性质、发病次数及腹水量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安体舒通每次20~40mg,每日1~2次,若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每周适当补充人血白蛋白10g。并运用利散通补法,主要药物:海藻40g,连皮云苓、陈葫芦、生牡蛎、薏仁米、白茅根各30g,制鳖甲20~30g,黄芪、泽兰、当归、丹参各15g,商陆、白术、大黄、莪术各10g,二 相似文献
10.
11.
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肝硬变腹水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陆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2):112-113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肝硬变腹水30例,通过设对照组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人共45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之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合并症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另加服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汤和软肝消瘢散,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4.8%(23例),有效率为38.1%(16例);对照组显效率为32.1%(9例),有效率为42.9%(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水和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其产生主要是由于门脉压升高、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有关,肝性胸水还有膈肌破裂形成裂孔等有关。治疗上多采用利尿剂、排放腹腔积液、输注白蛋白、腹水浓缩静脉回输、外科手术,甚至肝移植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肝硬化腹水的排放腹水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排放腹水疗法作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措施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2年5月,用本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进行了治疗,获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经临床证实为肝硬化腹水的住院病人16例,其中有5例合并有原发性肝癌,16例病人中9例为顽固性肝硬化腹水,7例为第一次出现腹水的病人。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3~65岁,平均39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5)
目的通过研究软肝消臌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2.5 g·kg~(-1)·d~(-1))、中剂量组(5 g·kg~(-1)·d~(-1))及高剂量组(10 g·kg~(-1)·d~(-1)),每组15只。模型建立后每天灌胃治疗,持续5 w。治疗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γ免疫计数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采用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TL)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偏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LN及PC-Ⅲ水平明显偏低(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均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明显偏高(P<0.05)。结论软肝消臌汤10 g/kg剂量能降低肝硬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及PC-Ⅲ水平,升高外周血WBC、RBC、Hb及PTL水平,对肝硬化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启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2):34-35
肝硬变一旦出现腹水,预后极差,有人认为,即使有较好的治疗条件,仅40%的患者能生存2年。 笔者自1990年起,以中医药化瘀通络为主,每日坚持1付汤剂口服、配合西医对症处理,共治疗肝硬变腹水病人6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中,男性5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3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变10例,酒精性 相似文献
20.
软肝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51-52
我院从1995~1997年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且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指标高于正常的62例患者采用中药软肝丸进行治疗,观察软肝丸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1 临床资料 根据1990年5月上海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患者81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81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9~65岁,平均37.2岁,病程3~24年,平均5.7年,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6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