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n J  Yu HW  Liu Z  Liu H  Zhang Q  Yao QW  Feng YM  Li J  Meng QH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03-607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筛选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 选取2004年11月-2009年6月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进行肝移植的病例,筛选出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和(或)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胆碱酯酶、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钾、血清钠、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氨水平,彩色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宽度及脾静脉厚度,并对其在不同组别患者间的差别进行比较.2组间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数据比较用F检验.结果 51例患者中,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64.7%.慢性重型肝炎组ALT及AST分别为(675.0±510.0)U/L和(392.0±370.0)U/L,均高于活动性肝硬化组的(67.0±45.0)U/L和(103.0±59.0)U/L(t值分别为2.349和2.332,P值均<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发病时间<30d者的ALT为(761.0±743.0)U/L,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0d者的(117.0±112.0)U/L(t=2.928,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化组的酶-胆分离现象发生率分别为78.9%及0.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观察ALT和AST升高幅度及疾病过程中有无酶-胆分离现象有助于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淤胆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及其特点。方法同顾性对照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与非淤胆患者临床指标差异,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化及B超所见。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与非淤胆比较,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生化方面,如血清直应胆红素/总胆红素(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有显著差异(P〈0.05):淤胆型肝炎B超异常声像图.如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欠光滑、胆汁透声差,有鉴别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表现,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B超的检测对早期诊断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IH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测定婴儿IHS组84例与非肝胆疾病患儿(对照组)32例的TBA水平,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IHS组分为肝炎型48例、瘀胆型36例。[结果]①IHS组的TB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IHS组瘀胆型血清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均高于肝炎型(P〈0.01);③IHS患儿TBA与血清TB、DB、ALT、r-GT呈正相关(P〈0.01)。[结论]IHS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胆汁瘀积,瘀胆型IHS胆汁瘀积程度更严重。血清TBA的表达在反映肝功能损伤方面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对婴幼儿IHS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STB)超过10mg%,是病情严重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病例根据临床、病理可区分为慢活肝胆汁郁积和慢性重症肝炎。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地改善了慢活肝胆汁郁积的预后,而慢性重症肝炎死亡率却高达84~100%。但是目前对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76例分析,提出二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向荣 《肝脏》2009,14(5):430-431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数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的慢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及病程日久的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常有重度黄疸。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常可致胆汁性肝硬化或肝细胞发生液化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成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病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重叠感染者的TBil、ALT、GGT、AKP、PT的水平,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能使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肝内淤胆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血栓素 B_2(TXB_2) 和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PGF_(1α))的变化与肝炎病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看法尚不一致。为进一步探讨TXB_2、 PGF_(1α)与肝炎病情及病理的关系,我们对肝内胆汁郁积(简称肝内郁胆)、慢性重症肝炎(简称慢重肝)病人的血浆及实验动物的肝内、外胆汁郁积、肝坏死血浆和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饮加减治疗慢性瘀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瘀胆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饮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20%,对照组总有效率44.1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三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药桃红四物饮结合常规护肝方法治疗慢性瘀胆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炎综合征经验方汤剂直肠滴入联合西药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经诊治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每个疗程2 wk,2组均进行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CMV-Ig M转阴率,肝脏大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CMV-Ig M转阴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TBA、ALP、TBIL、DBIL及G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水平更为显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肝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炎综合征经验方汤剂直肠滴入联合西药常规治疗降低婴儿肝炎综合征淤胆型患者的ALT、TBA、ALP、TBIL、DBIL及GGT水平,提高巨细胞病毒感染抗-CMVAg M阴转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研药和国产药腺苷蛋氨酸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9例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原研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A组)、国产药腺苷蛋氨酸治疗组(B组),分别观察治疗2周以及4周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2周结束时,A组较B组直接胆红素(DBiL)下降显著(P0.05);治疗第4周结束时,在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DBil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方面,A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结论在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方面,原研药腺苷蛋氨酸疗效优于国产药腺苷蛋氨酸,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的诊断标准是否过严.方法选取凝血酶原活动度(Pa)和血清胆红素(BIL)只一项达重型肝炎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病例109例,根据Pa和BIL的不同,分成3组,比较各组的生化指标、住院天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第1组(Pa<40%,BIL<170)病例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值比第3组(50%>Pa>40%,BIL>170)病例明显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比其他2组明显升高,CHE平均值较其他2组患者的CHE明显降低,第3组病例的住院天数、症状持续时间、BIL和TBA3项指标比其他2组长或高.结论Pa比其他指标更能反映肝脏的损害及储备功能,Pa应动态观察,短时间、多次重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不同之处就是Pa与BIL未同时达到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提示其肝脏损害较轻.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二者似有质的不同,现行重肝生化指标是Pa在40%以下是合理的,若放宽至50%将混淆慢肝重度与重肝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重症淤胆型肝炎系指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之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疸)。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对部分病例疗效不理想,因而致使本病黄疸进行性加深或持久不退,逐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为加速黄疸消退,改善病人预后,历时20余年对此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13.
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8例药物性淤疸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6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000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250毫升每日1次静点,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临床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上有较好疗效,能较早促进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再生以缓解症状、体征及肝功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血光量子血氧疗法(UBIO)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前者使用UBIO外,两组均采用了护肝、基础治疗和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2.68%,总有效率为73.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66%和51.19%(P<0.05);治疗组TBiL下降至52.34±12.72,对照组下降至123.98±13.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LT下降至68.23±24.36,对照组下降至126.74±32.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TFA上升至45.60±12.46,对照组上升至36.24±10.8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清蛋白上升至35.83±2.22,对照组上升至30.22±3.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甲皱微循环恢复、肝血流图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UBIO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比目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肝素、立其丁联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小剂量肝素、立其丁联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对照组(苦黄)比较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75例入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用立其丁针10mg和肝素针50mg加入10%葡萄糖液1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分钟20-30滴,每日一次;对照组用苦黄针40ml加入10%葡萄糖液加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均为5—6周。治疗组显效率59%,有效率86%,对照组显效率36%,有效率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STB,SCB,AL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小剂量肝素、立其丁联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疗效肯定,优于苦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朱洪坤 《肝脏》2013,(8):587-588
慢性淤胆型肝炎可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各种肝炎,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退黄效果不理想,且高胆红素血症可进一步引起肝细胞死亡,加重肝损伤,若高胆红素血症持续存在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说明病情较重,因此加速黄疸消退、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我科近几年收治的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receptor,CaR)在淤胆型肝炎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ANIT(80mg/kg,po)制备小鼠淤胆型肝炎模型,检测给予ANIT24h、48h后小鼠血清ALT、ALP及B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aR在淤胆型肝炎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给予ANIT24h、48h后,小鼠血清ALT、ALP及BA水平逐渐升高,48h后明显上升;病理结果显示48h后,肝细胞坏死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淤胆型肝炎小鼠肝组织中CaR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CaR在淤胆型肝炎小鼠肝脏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可能与淤胆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1],急性淤胆型肝炎虽较重,病程较长,但一般预后较好,而慢性淤胆型肝炎较易转为重型肝炎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预后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减缓肝硬化的进程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而导致的肝脏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晚期予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治疗对控制肝炎活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把116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1×105拷贝/ml,ALT≥2×ULN,伴或不伴TBil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孕28±2周)在护肝降酶的基础上服用LdT,600 mg/d,对照组51例仅予护肝降酶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新生儿在7个月时HBsAg携带率、抗-HBs阳转率,观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孕妇分娩前及产后7个月HBV DNA、ALT、TBil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7个月时HBsAg携带率分别为1.5%和15.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5.4%和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LdT能有效控制肝炎活动,快速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的HBV DNA水平,同时减少HBV母婴垂直传播,对母婴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胆平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应用肝胆平口服液(主要由大黄、胆草等组成)治疗病毒性肝炎500例.男350例,女150例,急性肝炎42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8例,瘀胆型肝炎62例.所有患者口服肝胆平20mL,2次/d,5d为一疗程.重症者连用2~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菌桅黄、门冬氨酸钾镁等国内常用保肝退黄药物治疗.通过1mo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服用肝胆平口服液组,用药15d后,退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22%(P<0.01).用药2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降酶率分别为75%和23%(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降浊分别为54%和20%(P<0.01)用药40d,治疗组和对照组转阴率(HBsAg)分别为42%和20%.结论经非煎煮方法制备纯中药制剂(肝胆平口服液)对各种类型肝炎的治疗,可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可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BsAg转阴率,尤其对于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疗效独特,具有速效、高效、长效的作用.与相同药物经煎煮所得之药液相比,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