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MM患者20例,均于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诊断.结果 19例18F-FDG PET/CT检出阳性病灶(95.00%),SUV为2.81±0.98(1.30~6.00), 共检出病灶303处,其中PET有22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73.27%),CT检出268处灶状溶骨性改变(88.45%).PET和CT同时检出的病灶为187处(61.72%);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的病灶35处(11.55%);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81处(26.73%).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方法 对68例肿瘤患者肺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8例CT显示阳性病例中,PET显示阳性18例,部分阳性27例,总阳性率为66.18%;阴性23例,占33.82%.CT发现病灶数目575个,PET显示194个,PET检出率为33.74%.FDG有无摄取以及摄取的程度与转移灶大小有明显关系,与原发肿瘤的来源无关.随着病灶增大,PET阳性率和SUV值均明显增高. 结论 18F-FDG PET对肺转移瘤、尤其是单个转移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心包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心包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其中恶性9例,良性7例.测得病灶SUV_(max)值,并观察病灶内部密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病变或心包穿刺液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良恶性.结果 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SUV_(max)分别为10.1±6.0、3.0±2.1(P<0.01).以病灶SUV_(max)值3.5~4.5作为鉴别心包病变良恶性的阈值,判断心包病变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可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心包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肝转移癌及其原发灶和肝外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肝转移癌的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对肝转移病灶、原发肿瘤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进行图像分析,并分别测量其SUVmax值。结果 61例肝转移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肝转移灶为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95.1%),SUVmax值为3.2~16.0(平均5.1);47例(77.1%)为肝内多发病灶,同机CT平扫中58例(95.1%)病灶表现为稍低或低密度。原发肿瘤中胃肠道恶性肿瘤占50.8%,肺癌占24.6%;但不同原发肿瘤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并无统计学差异。80.3%肝转移患者同时伴有肝外转移,其中胃肠道肿瘤中29%患者仅有肝转移,而肺癌则全部同时伴有肝外转移。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肝转移癌、寻找原发灶及肝外转移灶中具有重要价值;肝转移癌多来源于消化道肿瘤及肺癌,常为多发病灶,并多同时伴有其他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并最终检出原发癌灶的患者51例,其中胃癌14例,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3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2例,胰腺癌6例,肝癌2例,均接受体部18F-FDG PET/CT扫描,并经进一步检查或3~13个月随访证实;分别统计PET/CT及单独CT查找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中,PET/CT检查发现原发灶40例,其中胃癌10例,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9例,胰腺癌5例,肝癌2例,检出率为78.43% (40/51);11例PET/CT检查未发现原发灶,5例仅为腹膜增厚、代谢增高,3例仅为大网膜增厚、无代谢异常,3例仅提示腹腔积液.CT提示原发病灶31例,其中胃癌6例,肠癌3例,卵巢癌18例,胰腺癌3例,肝癌1例,检出率为60.78%(31/51),占 PET/CT发现原发灶的77.50% (31/40).结论 对于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者,PET/CT查找其原发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18F-FDG PET/CT及螺旋CT资料,分析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以SUVmax≥2.5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本组18F-FDG PET/CT阳性率为92.00%(46/50).鳞癌的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674,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很高价值,结合螺旋CT形态学特点,能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PET/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瘤患者病例资料,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原发灶,行~(18)F-FDG PET/CT扫描查找原发灶.比较溶骨性转移瘤和成骨性转移瘤SUVmax的差异.结果 经组织细胞学或3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证实,34例患者中,PET/CT检出22例原发灶(64.71%).12例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29%).23例溶骨性为主转移瘤和11例成骨性为主转移瘤的SUV_(max)分别为6.78±3.66和4.13±1.69(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提示多数骨转移瘤患者的原发灶,进而指导患者的治疗计划.溶骨性转移瘤的代谢活性较成骨性转移瘤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宫颈癌患者应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进行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18F-FDG对75例宫颈癌患者行PET/CT显像定性诊断,显示肿瘤部位及范围,同时进行全程的护理配合,包括检查前的心理、饮食及药物等护理;检查中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结果 PET/CT图像清晰,能清晰观察到宫颈病变及其转移灶.结论 完善及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是PET/CT检查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2.
PET/CT实现了PET与CT的同机图像融合,一次扫描即可获得组织功能与解剖两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肿瘤的诊断与分期、疗效监测、指导活检和介入治疗以及改进放疗计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ET/CT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呼吸伪影、造影剂所致伪影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病因分为良性梗阻组(n=11)和恶性梗阻组(n=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水平;比较PET/CT、MRI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效能。结果 28例患者中,胆道无或轻度扩张15例(15/28,53.57%),中-重度扩张13例(13/28,46.42%)。恶性梗阻组中,肝门胆管癌2例、胆总管癌5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4例,其中14例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梗阻部位近端高代谢结节。良性梗阻组中,胆道炎性狭窄7例,其中4例合并胆管结石,18F-FDG PET/CT显像6例表现为相应梗阻部位条片状或结节状轻度代谢增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例,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胰腺多节段性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肿大,代谢普遍性增高。恶性梗阻组SUVmax(6.88±2.81)明显高于良性梗阻组SUVmax(4.20±1.70;t=3.143,P<0.05)。18F-FDG PET/CT、MRI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为94.12%(16/17)和58.82%(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 5,P=0.043),特异度为81.82%(9/11)和63.64%(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9 2,P=0.632),准确率为89.29%(25/28)和60.71%(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 7,P=0.031)。结论 18F-FDG PET/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99mTc-MIBI核素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价值.方法 于患者静脉注射99mTc-MIBI 370~740 MBq后行颈胸部的即刻和40 min延迟的双时相静态平面采集;注药后20 min行同部位的SPECT/CT采集,评价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SPECT/CT显像提供信息是否明显优于平面采集和常规SPECT显像断层采集,并对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平面采集加SPECT与平面采集加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病变符合率为86.96%,多结节腺体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1.30%.SPECT/CT显像使1例阴性诊断改为阳性,并为3例患者提供更确切的腺体定位.SPECT/CT在2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定位诊断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优势.各血生化指标与显像结果 无相关性.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技术在异位PHPT定位诊断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出SPECT/CT一体机中SPECT和CT图像配准精度的测试方法。方法 试验模体由立方体构形的8个点源构成,点源由放射性同位素和碘对比剂制备,在SPECT和CT上均可清晰成像,模体构形和尺寸可代表典型的临床应用条件。首先选用具有临床代表性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对模体分别行SPECT和CT成像。对图像分别进行分析,得到点源空间坐标,计算配准精度;以点源最大值像素点为中心,得到3个坐标方向的一维分布,分别计算分布重心作为对应方向的坐标值。结果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GE和Philips的主流SPECT/CT产品上进行验证,点源都可在SPECT和CT图像中完整成像,测试和分析方法的精度达0.1 mm以上。结论 该实验方法可为SPECT/CT产品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18F-FDGPET/CT显像资料,计算并比较2种方法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8个甲状腺小结节中,37个为恶性结节,11个为良性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与18F-FDGPET/CT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别为91.89%(34/37)、81.82%(9/11)、89.58%(43/48)、94.44%(34/36)、75.00%(9/12)和29.73%(11/37)、72.73%(8/11)、39.58%(19/48)、78.57%(11/14)、23.53%(8/34);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优于18F-FDGPET/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经病理证实的P-EHE的临床及CT、PET/CT资料,并根据影像表现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结果:7例患者中5例行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PSP的患者的临床及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病灶内部及边缘情况、代谢情况,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其中6例接受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的患者,计算平均滞留指数(RI)。比较早期与延迟期SUVmax的差异,并分析病灶直径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16例患者共16个病灶,位于右肺7个,位于左肺9个。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97±0.61)cm,密度均匀,无囊变及坏死,CT值(29.87±4.71)HU。5个病灶可见钙化。14个病灶边缘光滑,2个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2个病灶可见边缘磨玻璃影,12个病灶存在"血管贴边征",3个病灶存在"空气新月征"。PSP病灶SUVmax值为 2.71±2.13。6例双时相显像患者早期(2.44±1.57)与延迟期SUVmax值(2.74±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P>0.05),RI为(7.23±10.29)%。PSP病灶直径与SUVmax间无相关性(r=0.188,P>0.05)。结论 PSP的PET/CT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其放射性分布呈轻或中度增高,"血管贴边征"和"空气新月征"及周围磨玻璃影常提示PSP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最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 < 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 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MSCT及PET/CT特征,及其评估胸膜侵犯的价值。方法 收集屏气胸部CT见胸膜凹陷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72例,对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和MSCT,根据MSCT表现,将胸膜凹陷征分为Ⅰ、Ⅱ和Ⅲ型,测定肿瘤胸膜连接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患者胸膜侵犯发生率差异,比较不同胸膜凹陷征类型SUVmax差异,比较代谢增高、有患者中无胸膜侵犯患者SUVmax差异。结果 胸膜凹陷征Ⅰ型22例、Ⅱ型20例、Ⅲ型30例,Ⅲ型胸膜侵犯发生率[93.33%(28/30)]高于Ⅰ型和Ⅱ型[63.64%(14/22)、65.00%(13/20),P均<0.05],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胸膜侵犯患者局部胸膜摄取18F-FDG增高,其中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11例,三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0.48、1.33±0.20、1.48±0.53,P>0.05);代谢增高患者中有、无胸膜侵犯病例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9±0.45 vs 1.34±0.22,P>0.05)。结论 MSCT中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Ⅲ型提示肿瘤胸膜侵犯,而肿瘤胸膜连接部18F-FDG代谢状态不能反映肿瘤胸膜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