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ECA-79在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A组)、36例卵巢上皮性囊肿患者(B组)和2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病理证实卵巢无病变)患者(C组)血清和组织中MECA-79的表达.结果 A组血清MEEA-79水平明显高于B、C组[(385.3±140.0)ng/ml vs.(93.2±22.2)ng/ml、(65.8±23.0)ng/ml](P<0.05);A组术后血清MECA-79较术前减低[(177.0±50.2)ng/ml vs.(385.3±140.O)ng/ml(P<0.05)).随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增加、淋巴结转移,A组血清MDCA-79水平增加(P<0.05).A组组织MECA-79总阳性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在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MECA-79可能是重要因素,并可能促进了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53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判断。术后综合临床及病理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FIGO分期为"金标准",评价MRI分期可靠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结果术前MRI拟诊Ⅰa期5例、Ⅰb期22例、Ⅱa期22例、Ⅱb期4例,术后FIGO分期Ⅰa期6例、Ⅰb期23例、Ⅱa期21例、Ⅱb期3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拟诊51枚淋巴结转移中38枚被病理证实,病理另发现MRI未发现的11枚淋巴结转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能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宫颈癌、CINⅡ/Ⅲ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并评价VEGF-C用于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6例正常对照、12例CINⅡ/Ⅲ、6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6例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及VEGF-D的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用ROC曲线评价VEGF-C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高于宫颈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高于CINⅡ/Ⅲ组(P<0.05);CINII/III组血清VEGF-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CINⅡ/Ⅲ组三组血清VEGF-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及CINⅡ/Ⅲ组均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当划定VEGF-C的诊断阈值为356.52pg/mL时,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3.3%。在ROC分析中,VEGF-C的曲线下面积为97.2%。结论①VEGF-C在宫颈癌生长、转移和预后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VEGF-D可能在癌前病变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作用;②可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来预测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术对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心胸外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96例,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三野组(48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二野组(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预后指标、肿瘤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1年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LDH、NO及NOS水平分别为(133.62±12.81) U/L、(66.39±5.73)μmol/L、(1.36±0.13) U/ml,二野组分别为(199.07±13.33) U/L、(44.18±3.56)μmol/L、(2.88±0.17)U/ml,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预后指标明显优于二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CEA、Cyfira21-1、SCC水平分别为(7.45±0.62) ng/ml、(2.17±0.17) ng/ml、(0.36±0.03) ng/ml,二野组分别为(15.71±1.44) ng/ml、(2.95±0.22) ng/ml、(0.98±0.08)ng/ml,三野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学指标明显优于二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1年随访期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二野组,但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高于二野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预后指标及肿瘤学指标水平,提高远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水平变化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定量检测 15例正常健康人、10例胃溃疡患者及 4 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sCD4 0L水平 ,并比较其中 1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CD4 0L水平变化。结果 胃癌组外周血清sCD4 0L水平 (3 5 7± 1 6 4ng/ml)与正常组 (1 94± 0 86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胃癌患者 (n =10 )血清sCD4 0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胃癌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sCD4 0L水平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检测胃癌患者血清sCD4 0L水平有助于评估胃癌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OPN测定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癌术前患者60例、胃溃疡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外周血清OPN含量;比较分析胃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改变。结果胃癌组、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OPN浓度分别为:(114.2±68.7)ng/ml、(67.3±29.8)ng/ml、(29.5±17.0)ng/ml,经统计学处理,胃癌组血清OPN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及健康对照组(F=10.663,P<0.01),胃溃疡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PN水平与远处转移呈正相关(t=3.14,P<0.01),与病理类型、是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OPN水平检测对胃癌具有一定的筛选辅助诊断价值,可作为胃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田丹  李新  尚学琴  罗雁 《安徽医药》2019,23(10):1971-1974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 RNA UC001kfo在宫颈癌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整理 2012年 4月 2日至 2017年 2月 2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手术切除的宫颈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共 8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 qPCR)技术检测 UC001kfo表达水平,分析 UC001kfo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人宫颈癌组织中 UC001kfo的表达水平( 4.694± 1.3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1.543±0.598)(P<0.01)。 UC001kfo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人的 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关系密切( P<0.05)。 Kaplan?Meier分析显示 UC001kfo高表达病人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病人( P<0.0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UC001kfo表达水平、 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为影响宫颈癌病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 UC001kfo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 UC001kfo高表达与宫颈癌病人的预后不良有关, UC001kfo或可成为宫颈癌病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本市宫颈癌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等对寿光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5年存活率为73.66%(137/18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14.490、7.143、39.841、5.859、18.093、6.533,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本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95%CI分别为1.017-4.689、0.335-1.248、0.746-1.383、1.235-2.164、0.035-0.763、1.354-1.492,P<0.05).结论 优化术后治疗方式,尽量建议患者选择术后化放疗结合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在放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ⅡA~ⅣB期宫颈癌患者84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进行分期:ⅡA期6例、ⅡB期33例、ⅢA期7例、ⅢB期32例,Ⅳ期7例。盆腔淋巴结阳性50例,盆腔淋巴结阴性34例。抽取同步化放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6个月的血清标本,所有血清标本进行SCC-Ag的检测。结果 SCC>30ng/mL 12例,20ng/mL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入住本科室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血浆DD水平分为DD水平升高组(A组)和DD水平正常组(B组),并进行术后随访,以宫颈癌复发为随访的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计算组间生存率曲线差异,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有16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5.5个月(6 ~ 50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74.0%;B组有11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36个月(15 ~ 6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88.8%.Kaplan-Meier曲线表明,A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浆DD水平、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均为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浆DD水平是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该指标对早期宫颈癌的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与病理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手术治疗后的石钠组织标本75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瘤变Ⅰ级标本30例(CINⅠ级组)、宫颈上皮瘤变Ⅱ~Ⅲ级标本30例(CINⅡ~Ⅲ级组)、体检收集的正常宫颈标本30例(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样本中的 IDO 阳性表达率,并追踪观察 IDO 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病理及生存与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标本的 IDO 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 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正常组( P <0.05);CINⅡ~Ⅲ级组 IDO 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正常组( P <0.05)。低分化宫颈癌患者、Ⅲ+Ⅳ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 IDO 阳性率表达显著的增高,IDO 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P <0.05)。经过36个月的随访,IDO 阳性表达53例患者中有7例死亡、2例失访,IDO 阴性表达患者22例中有3例死亡,1例失访,IDO 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IDO 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中位时间35.4个月与 IDO 阳性表达患者的34.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DO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FIGO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与患者的3年生存预后关系不显著,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方法,评价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性手术的价值.方法 选择1997年1月-2006年2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通过病理及临床确诊为Ⅰ B2~ⅡA期、局部肿瘤直径> 4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C表达,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61.11%和72.06%,从正常宫颈上皮组到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VEGF-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明显正相关(r=0.199,P=0.048),VEGF-C阳性表达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4.112,P=0.04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VEGF-C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7),VEGF-C阳性表达者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6.488,P=0.013).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增殖指数:r=0.085,P=0.489 微血管密度:r=0.181,P=0.139).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C阳性表达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表达者(Log rank检验,P=0.0357).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局部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198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等资料,对PR、ER、PTEN、p53及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R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型、FIGO分级、组织病理学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组织病理学分期中P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随组织病理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与病理分型有关(P<0.05);Ki-67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越高表达水平越高(P<0.05).FIGO分级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PR阴性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PR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王彬 《河北医药》2016,(20):3059-3062
目的:研究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微小RNA-21表达及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病变并行宫颈活检的患者150例, CINⅠ组( n =39)、CINⅡ组( n =37)、CINⅢ组( n =34),CC组( n =40),分析miR-21的表达及HR-HPV载量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miR-21的表达与HR-HPV载量的相关性,不同宫颈病变中miR-21的表达及HR-HPV载量。结果宫颈癌患者肿瘤细胞低分化者miR-21表达(6.12±0.83)低于中分化者(8.17±0.65)及高分化者(11.54±1.29)( P <0.05);肿瘤细胞直径>4 cm者HR-HPV载量(26.53±3.12)高于<4 cm者(23.60±2.85)( P <0.05),FIGO分期Ⅰ~ⅡA者HR-HPV载量(23.86±2.34)低于ⅡB~Ⅳ者(27.59±3.12);宫颈癌HR-HPV阳性者miR-21表达(9.75±0.83)高于HR-HPV阴性者(5.47±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miR-21表达及HR-HPV载量与宫颈癌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转移、脉管浸润无明显相关性( P >0.05);CINⅠ组HR-HPV阳性患者(41.03%)分别低于 CINⅡ组(67.57%)、CINⅢ组(85.29%)及CC组(92.50%),CINⅠ组mi-R21相对表达水平(6.42±0.53)低于CINⅡ组(7.26±0.61)、CINⅢ组(8.24±0.65)及CC组(9.3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小RNA-21表达可反应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可反应宫颈癌FIGO分期及肿瘤直径范围,微小RNA-21表达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联合检查微小RNA-21及高危型病毒载量能够提示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的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手术前后及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分析CEA、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CEA、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水平显著降低,但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则明显升高,CEA、CA15-3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转移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usashi2(MSI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临 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126例宫颈鳞状 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宫颈 鳞状细胞癌和30例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 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宫颈组织(7.5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8.33%)和宫颈鳞 状细胞癌组织(61.90%)中MSI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FIGO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PV16感染及Ki67 高表达者MSI2阳性率更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 旁正常宫颈组织(0.80±0.09 vs. 0.24±0.06,P<0.05)。生存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 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Log-rank χ2=6.413,P<0.05),FIGO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时间较长(均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FIGO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MSI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进展转移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oxm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及恶性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 采集宫颈癌组织标本43例及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Foxm1蛋白情况,分析宫颈癌组织Foxm1蛋白总体表达水平及细胞核中Foxm1蛋白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癌组织的Foxm1蛋白表达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癌组织的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的Foxm1蛋白总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细胞核中的Fox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或中分化、0~Ⅰ期、无淋巴转移患者(P< 0.001).结论 Foxm1蛋白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相关,检测细胞核中的Foxm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可能利于在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及评估宫颈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ER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3在28例宫颈正常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的表达,并检测其中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ER3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3/28)、22.2%(8/36)及54.4%(37/68).HER3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和NCE组(P<0.05).HER3在SCC组表达分别与PI及MVD显著正相关(PI:r=0.375,P=0.002;MVD:r=0.273,P=0.024).HER3在SCC组表达分别与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无关(P>0.05).FIGO分期为Ⅱ期及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其HE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及组织学分级在Ⅱ级以内者(P<0.05).结论 HER3过度表达可能上调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间质血管新生,可能促进宫颈鳞癌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