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植入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综合加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随访1年,观察其血管开通率。结果在56例PAD患者中,其中成功开通50例,成功开通率为89.29%,术后半年经超声检查血管开通44例(占88.00%),术后1年血管开通41例(占82.00%)。术后患者ABI及TT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腔内综合介入治疗手术效果显著,创伤性小,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前后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93.8%,患者术前ABI为(0.41±0.12),术后ABI为(0.88±0.21),手术前后ABI对比(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术后5~14 d出院,随访1年,间歇性跛行患者跛行距离明增加,静息疼痛消失,溃疡者经换药后溃疡愈合。足趾坏死患者行截趾术,将足背、足跟保留,切口均于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再狭窄行介入治疗后成功。术后1年患者血管通畅率73.3%,术后救肢率为95.6%。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介入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介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足背动脉和胫动脉踝肱指数等.结果 介入组显效率(25.5%)、足背动脉踝肱指数、胫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的价值。方法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统计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了解患者院外再生性血管狭窄发生情况、肢体保全情况、初始血管通畅率及二期血管通畅率。结果40例患者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患者失败,其手术成功率为100.00%。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00%。围术期2例出现穿刺点血脓,1例出现动脉穿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其中穿刺点血脓患者自行吸收愈合,动脉穿孔患者给予绷带加压包扎后止血,围术期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45条患肢术前踝肱指数为(0.41±0.12),术后7 d逐步增长至(0.82±0.15),术后7 d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98,P=0.000<0.05)。术后跟踪随访1年,有3例患者出现再生性血管狭窄,发生率为7.50%;无一例患者接受截肢,肢体保全率为100.00%;其中初始血管通畅患者35例,初始血管通畅率为87.50%,二期血管通畅患者34例,二期血管通畅率为85.00%。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给予患者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效果明显,初始血管通畅率、二期血管通畅率、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且术后患者踝肱指数改善显著,并发症少,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下肢ASO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月后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的踝肱指数...  相似文献   

9.
张健  路延平  张孟增  石振峰 《河北医药》2012,34(15):2270-2271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 46例共53条肢体84处病变接受治疗,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进行分析.结果 79处病变行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34处病变行PTA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本组技术成功率94.1%(79/84).AB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通畅率分别为96.7%、90.3%、76.9%,82.8%、78.8%、64%,64.7%、56.2%、44.4%.结论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近期效果好,可重复操作,能迅速重建肢体血流,改善组织供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开通率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运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远端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中心收治的113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远端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降血脂、降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204-207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下ASO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PTA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截肢率、死亡率以及踝肱指数(ABI)、生活质量、症状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0%(2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1/27)(P0.05)。而观察组的截肢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1/27)、0、7.41%(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6/27)、14.81%(4/27)、29.63%(8/27)。并且两组治疗前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治疗后均显著上升,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6、12个月的A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与症状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TA对ASO患者的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治疗后截肢率、死亡率明显更低。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进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踝/肱比值(ABI)(0.72±0.18)高于治疗前(0.35±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着8条,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4.
柳松  王卫 《天津医药》2011,39(8):750-75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9例(43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40/43),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体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3)。结论: PTA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致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患者在合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 U AP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 2 8例患者的 33处病变进行介入性治疗 ,单支血管病变行 PTCA术 ,并酌情置入支架 ,对多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血管 ,一般只处理“罪犯”血管。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病变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7± 13) %降为术后的 (4± 10 ) % ,术后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 ,活动耐量显著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有 4例 (14.2 )复发心绞痛。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U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闭塞患者5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68.0±3.5)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PTA组26例和单用PTA组26例,前列地尔联合PTA组在PTA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qd,连用2 wk,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术前踝/肱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的变化。结果 2组间歇性跛行、麻木、疼痛感在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PTA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行走距离和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前列地尔联合PTA组最大行走距离比单用PTA组增加明显(P<0.01),但AB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膝下动脉闭塞、狭窄患者,前列地尔联合微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短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膝下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杰  周石  蒋天鹏  许敏  王黎洲  李兴 《江苏医药》2013,39(11):1298-1300
目的 探讨Advance 18 LP长球囊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患者(28条患肢)采用Advance 18 LP长球囊(直径2-4 mm,长度10 cm)行膝下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评估术后7d及1个月踝肱指数(ABI)变化.结果 28条患肢术后7d及1个月ABI值分别为0.71±0.11和0.62±0.14,明显高于术前的0.26±0.14 (P<0.05).结论 采用Advance 18 LP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王鹏  罗婷  杨晓东  牛猛  徐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89-2493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基础溶栓治疗,经溶栓导管泵入注射用尿激酶,20~40万U加入到生理盐水中配成100 m L溶液,50 m L/h,2次/d。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溶栓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AXa IU,2次/d;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溶栓的基础上经溶栓导管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4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320 m L中,20 m L/h,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BI和跛行距离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跛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相应症状,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6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96例。结果  3 96例冠心病患者 478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 42 5枚 ,置入成功率 98.6%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支架平均直径 ( 3 .0 5± 0 .42 )mm ,平均长度 ( 18.48± 6.42 )mm ,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 ( 12 .65± 3 .0 8)atm。结论 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