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血管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血清NSE、MMP-2、ET-1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GOS)和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血清NSE、MMP-2、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评分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依达拉奉用于颅内动脉瘤行血管栓塞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NSE、MMP-2、ET-1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Ⅰ~Ⅲ)组52例和高分级动脉瘤(Hunt-HessⅣ~Ⅴ)组21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72h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发现复发病例2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1例。术后低分级动脉瘤组的预后优良率(90.38%)明显高于高分级动脉瘤组(42.86%),P<0.05。结论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疗效确切。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患者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西电集团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共120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DCVS发生率,治疗前后MCA血流速度、Barthel指数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GCS)、Glasgow预后评分(GOS)分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CV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A血流速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GOS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可有效避免DCVS发生,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现分析通过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该并发症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共计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80.00%,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15) vs (2.80±0.28),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CS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14.49±0.80) vs (10.98±0.65),P<0.05]、[(79.97±4.44) vs (55.82±3.35),P<0.05];观察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开颅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实验组患者术后死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实验组患者的癫痫发生率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通过动脉瘤栓塞后的形态及患者临床状态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支架位置放置准确,均完全覆盖瘤颈.27例GOS(Glasgow Outcome Score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例GOS 4分,1例GOS 3分,1例GOS 1分.平均临床随访时间10个月,2例未随访.血管造影结果显示25例彻底栓塞,3例残留部分瘤颈,2例不完全栓塞.所有动脉瘤均未再出血.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操作容易,放置准确,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周钟阳  汪恩焕  裴士文 《安徽医药》2017,21(8):1449-1451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7月期间,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价及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预后评分,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 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1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均为致密栓塞无复发,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10例,4例瘤颈残余,5例复发,出院后随访3~12个月,GOS预后评分:良好者20例,不良者3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的方法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方法,但需合理选择支架的种类、大小及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有无再出血,并采用Glasgow结果评分评价,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73.4%、术后再出血率10.0% (3/30),B组分别为76.7%、6.7% (2/3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9、0.22,均P>0.05);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两组手术治疗后3 d MMP-2水平分别为(20.1±8.7) μg/L、(35.7±8.9) 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3,P<0.05).A组住院时间(8.6±1.5)d,B组为(13.2±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8,P<0.05).结论 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与开颅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住院时间,且明显降低MMP-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在出血急性期应用3-D旋转DSA造影并急诊进行血管内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和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处于出血急性期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5例,全部病例于出血3d内进行3-D旋转DSA造影,急诊进行血管内GDC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术后对症处理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都经3-D旋转DSA造影得以明确诊断,无造影相关并发症。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GOS5分例,4分9例,3分例,2分0例,1分1例。90%~99%栓塞41例;70%~90%栓塞7例;50%~70%4例;无〈50%栓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常见并发症有: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积水等。结论在出血急性期应用3-D旋转DSA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测量动脉瘤瘤颈,为血管内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许多详细的信息。急诊进行血管内治疗,只要掌握技术要点,积极对症处理并发症,则手术风险小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风险,有条件者应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颅内动脉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夹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分析,且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SE和S100B蛋白并比较。结果两组近期好转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0.05)。观察组远期优良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0.7%(X^2=4.06,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均有明显升高(t=2.725、2.07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和S100B蛋白均低于对照组(t=2.925、2.246,均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共45例Hunt-Hess分级1~4级前循环脑动脉瘤行栓塞治疗,方法包括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单纯用弹簧圈栓塞35例,球囊辅助栓塞7例,支架辅助栓塞3例.其中完全栓塞37例,近全栓塞8例.无弹簧圈脱出等并发症;出院 GOS 5分25例,4分15例,3分5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无一例复发.20例复查DSA,2例出现轻度的弹簧圈压缩.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可靠的特点,有效地降低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曙辰  李辉 《哈尔滨医药》2011,31(5):327-32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10例(83.3%),大部栓塞2例(16.7%)。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例,Ⅱ级2例,Ⅲ~Ⅳ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无复发。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08年5月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破裂脑动脉瘤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术后1~7天内脑池内积血明显减少。随访1.5个月~3年,按格拉斯哥预后(GOS)标准评定良好39例,中度残废7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本病的救治率,SAH、颅内血肿、脑水肿、颅内高压是严重影响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