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以及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采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术后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恢复肠噪音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3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质量、蛋白质以及总蛋白质方面,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肠噪音、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手术以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确保患者营养摄取,安全有效,同时能使机体营养得到有效提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将2008至2009年某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食菅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d、术后第8d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价格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完全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1%(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于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小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手术治疗的2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其中术后营养支持方式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137例患者纳入早期肠内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的131例患者纳入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CD8+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药费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过程,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早期肠内营养组 )和对照组 (普通输液组 )各15例 ,术后24小时治疗组应用赫力广行肠内营养支持8天 ,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第九天测定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 ,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第九天治疗组免疫指标较对照组迅速恢复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及评价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择食管癌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120例,根据所采用的营养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64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56例)经深静脉导管给予胃肠外营养,2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和计算累计氮平衡,术后第1、4、8天检测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水平.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研究组在术后第8天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第3天起研究组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③术后第8天研究组内毒素、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液、肺部、肠道等处感染率低(P<0.05).⑤研究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42±11)h比(74 ±21)h,P<0.05],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6690±830)元比(12 340±1120)元,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肠内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贺洪亮  展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66-1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出比较,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显着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剑 《安徽医药》2009,13(8):939-94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5例,PN+肠内营养(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不良反应TPN组较EN+P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