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其控制措施,为提高临床免疫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免疫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检测和试剂准备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经分析,标本质量、检测人员素质、试剂平衡时间、检测温度和湿度、洗液更换都是影响临床免疫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临床免疫检测的准确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测者48例,检测中抗凝试剂选择EDTA-K2,分析不同比例稀释浓度及不同温度下,血液细胞检验血样各参数项目的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对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样进行血液细胞的检测中,比例正常及比例不准两组的血液检测中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低温和室温环境下血液细胞的检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血液检验的结果,会出现明显改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的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数据结果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影响,需严格控制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质量,从而提供更可靠和准确的临床疾病诊断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3.
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护士采集标本的质量,减少各种因素对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对血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自身的因素和护士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各种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采集血标本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血液标本,才能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本文对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共采集血液标本32 567份,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5 267份样本发生检测误差67份(0.19%),其中由于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例(19.40%),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例(34.33%),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例(32.84%),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例(13.43%)。结论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院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间接受本次研究的1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满足血型相同的条件,对参与者的血液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出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对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WBC,RBC,PL,Hh在检测中的含量具有明显变化,抗凝剂比例正常与抗凝剂配比不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结果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血液稀释比例、室内温度、放置时长、检测设备等。鉴于此,强化检测者的管理与培训工作,进而提升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使得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徐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22-123
目的全面掌握血液常规标本采集和处理规程,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前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抗凝剂的应用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结论做好血常规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针对性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样本500份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实验室检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同时,将其按照控制措施实施前(2016年7月~12月)、控制措施实施后(2017年1月~6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250份样本,比较其各自的质量问题发生率及不同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500份接受检验的微生物标本中,共计62份出现质量问题,质量问题发生率为12.4%,其中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质量问题发生率分别为21.2%和3.6%,控制措施实施后的质量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实施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成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样本因素、操作因素、操作人员因素、仪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其中以操作因素的占比最高,为3.5%,但与其他因素的占比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各因素占比也均有降低,但只有样本因素、环境因素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其检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把握这些因素并实施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不良问题的出现,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方法联合使用全血质控物,血涂片肉眼显微镜检查,手工计数方法,对异常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复检,达到对血液细胞分析标本测定的质量控制。结果联合使用上述质控方法,对五分类分析仪上测定的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异常或有疑问的进行复检,弥补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不足,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控制。结论血液细胞分析检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影响因素,并应重视显微镜的复检。  相似文献   

9.
影响血液标本质量因素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因素,保障血液分析质量。方法对血液标本的采取、血液标本类型、血液标本的处理等方面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结论对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孙晔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12-313
全面质量管理和临床医学科研的日益深入与拓展,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检验标本的误差因素控制尤其重要。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分析前质量控质的重要因素,检验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化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本文从实验室内外的不同影响因素,对影响实验室血液生化检验结果质量的标本误差及解决办法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尿常规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控制措施。方法80例尿常规检查患者,根据清洁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洁,观察组采取药物清洁。对比两组清洁度、相关细胞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清洁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在收集标本时,要做好清洁,提升标本质量,降低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控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酶增强免疫分析法(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监测患者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的质量,建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血药浓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 对本实验室2013年6月—2014年7月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随行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评价与分析,建立常规中心线及控制限,并分析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低、中、高质控品共计127个点,其中低浓度36点、中浓度52点、高浓度39点。结果 他克莫司低、中、高3水平的常规中心线分别为5.21,9.20,19.34 ng·mL-1;CV分别为31.01%,22.84%,15.11%。Levey-jennings质控方法检出结果失控1次,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检出6次失控。结论 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有较高的误差检出率,优于以作为失控限的Levey-jennings质控方法,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来判断质控结果,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采血环境空气培养结果的分析,探讨影响采血环境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献血和用血安全。方法质量管理科每月对市区固定采血屋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形成的监测报告及2011年6月启用静电灭菌型空气净化机前、后对献血屋空气进行动态监测形成的记录。统计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与2011年1月至12月市区献血屋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比较2011年采用的两种消毒方法在人在条件下对空气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 2011年1月至12月市区献血屋连续12个月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m3,与2010年1月至12月空气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2011年紫外线联合空气净化机消毒与单一紫外线消毒2次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紫外线灯管的合理使用,是紫外线消毒效果控制的关键;紫外线联合空气消毒净化机使用,能有效控制人在条件下采血室的空气质量,使空气中细菌总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献血安全和血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检验科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可能影响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面出发,分析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存在人员素质、仪器工作环境、仪器鉴定和矫正、检测试剂、质控液的准备、质控方法及分析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结论针对血液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室内质控质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某院收治的18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基本临床资料以及SAA、PCT、hs-CRP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的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确保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低、高质控样品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6月-2010年7月进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随行的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低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质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定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高质控监测结果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表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准确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压疮高危人群、制定术中急性压疮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并接受开颅手术的211例患者的病案资料,依据离开手术室时皮肤是否出现压疮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211例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术中急性压疮患者19例,共32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9.00%;压疮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空腹血糖、术前Braden评分、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以及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Braden评分、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手术时间是开颅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筛选出的压疮高危人群,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开颅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比较多功能细胞淘洗机和手工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去甘油化的效果评价,找到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洗涤方法。方法作者收集利用多功能细胞淘洗机和手工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洗涤各48份,按《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标准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回收率、上清游离血红蛋白、体外溶血试验,上清甘油含量。结果细胞淘洗机系统去甘油洗涤快速、实用,克服了手工洗涤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两种方法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均符合质量标准,多功能细胞淘洗机所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结论通过质控检测比较,功能细胞淘洗机快速、实用,适用于RhD冰冻红细胞的去甘油化,适合血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