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治疗中地屈孕酮和黄体酮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应用地屈孕酮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雌二醇、血清孕酮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够使血清孕酮及雌二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型的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孕妇孕酮(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密封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黄体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治疗10 d...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84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保胎灵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观察组分别为92.9%、9.5%;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孕妇有良好效果,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采用黄体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引发的先兆流产孕妇112例,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患者采用孕康口服液治疗,每次10 mL,每天3次,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实验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每次100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两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β-HCG水平、腹痛缓解时间、腰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29%,比对比组的71.43%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β-HCG水平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HCG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实验组的升高幅度比对比组大(P<0.05);实验组患者腹痛与腰痛缓解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比对比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与对比组的14.28%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采用黄体酮治疗,可缩短腹痛与腰痛缓解时间,减少止血时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分析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4年1月上旬~2014年12月下旬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因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保胎灵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而对照组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0,P=0.0122),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患者为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59,P=0.6422)。试验组治疗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妍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1-122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8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35%,明显高于对照组7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各自出现2例轻度恶心、头痛等症状,并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将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口服黄体酮胶丸)和肌内注射组(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各40例,对比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孕酮(P)水平及治愈率。结果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P水平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黄体酮胶丸与肌内注射黄体酮保胎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效果,但口服治疗更方便易行,因此,黄体酮胶丸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黄体酮在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孕妇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孕康口服液,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腰痛缓解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孕妇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造成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满足纳入标准病患72例,参照具体不同治疗方式,将全体病患分成两组,每组36例,即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作为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因黄体功能不全造成先兆流产病患进行治疗时,无论口服黄体酮胶囊还是肌内注射黄体酮针剂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口服黄体酮胶囊有效率更高,免除打针痛苦,效果安全可靠,病患依从性更强,临床医学方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引发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因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先兆流产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保胎治疗。入院后随机分组,均接受卧床休息,并口服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给予肌内注射黄体酮,观察组给予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观察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为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5.0%,对照组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流产,可起到良好的保胎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烨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397-3399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对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鉴别的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住院的异位妊娠患者46例和先兆流产患者5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血清孕酮值。结果:异位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值为(20.83±16.68)nmol/L,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的血清孕酮值(56.22±32.74)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孕酮的测定可以协助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口服组)和肌内注射体黄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组)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先兆流产患者各4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孕酮(P)变化。结果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及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肌内注射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疗效,但口服治疗简单方便,患者能很好在家休息,并且避免肌内注射引起的紧张及疼痛不适,所以地屈孕酮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更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测定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胎成功与否将其分为保胎成功组(n=50)与保胎失败组(n=30),并选择同期问诊的9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孕妇血清孕酮水平。结果保胎成功组、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孕酮值均明显高于保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孕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血清孕酮15.68ng/m L可作为先兆流产保胎成功与否的临界值。结论血清孕酮测定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中血清孕酮及CA125联合检测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及CA125对早期先兆流产研究对象的诊断价值与效能.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入院检查并确诊为早期先兆流产者57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两组,并收集同期入院检查的4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与CA125水平、分布情况与检验效能.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P与CA125总体存在较大差异;流产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P显著低于流产妊娠结局良好组与对照组,CA125显著高于流产妊娠结局良好组与对照组;流产妊娠结局良好组血清P显著低于对照组,CA125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血清P与CA125的均值、下25%与上75%分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血清P与CA125可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与妊娠结局的指标;血清P与CA12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最高,误诊率与漏诊率最低.结论 血清孕酮与CA125联合检测对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价值明显,检验效能更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肖瑛华 《上海医药》2016,(23):28-31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黄体酮组和三酚酮组各60例,黄体酮组患者给予20 mg黄体酮治疗,三酚酮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40 mg间苯三酚治疗,采用新生儿阿氏评分法(Apgar)评估新生儿窒息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孕酮水平,随访至分娩,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血清孕酮水平、不良反应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三酚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黄体酮组(P<0.05);黄体酮组和三酚酮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血清孕酮水平基本相同(P>0.05),但所有患者治疗后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黄体酮组和三酚酮组患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低体重儿、巨大儿、畸形儿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黄体酮胶丸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口服黄体酮胶丸(口服组)和肌内注射黄体酮(肌注组)治疗先兆流产患者30例,对比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孕酮(P)水平。结果:两组间临床症状、体征及P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口服黄体酮胶丸与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疗效,但口服治疗较方便可行,而且患者能得到较好的休息,避免肌内注射引起的疼痛。所以黄体酮胶丸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效果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先兆流产孕妇,分为4组,每组30例,其中孕5~12周孕妇为A组(间苯三酚+常规药物组)和B组(常规药物组),孕12~20周孕妇分为C组(间苯三酚+常规药物组)和D组(常规药物组),比较各组住院天数、先兆流产症状持续天数、药物治疗有效性及妊娠结局转归,从而评估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孕妇的临床价值。结果应用间苯三酚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有效性显著提高,发生难免流产的机率显著减少。结论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孕妇下腹隐痛缓解,阴道流血量减少,胚胎、胎儿发育不受影响,妊娠成功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78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和保胎成功组)及40例正常早孕妇女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的血清CA125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保胎失败组妇女血清CA125水平为(28.52±19.12)×103U/L,显著高于保胎成功组的(28.52±19.12)×103 U/L、正常孕妇组的(20.45±9.55)×103 U/L(t=- 1.28,-1.24,均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检测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7.8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的监测对早孕先兆流产的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因用药方式不同分为间苯三酚组和黄体酮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HCG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且间苯三酚组的P、E2、HCG均比黄体酮组高(P<0.05);间苯三酚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均比黄体酮组短(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流产率少于黄体酮组,足月分娩率高于黄体酮组(P<0.05).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间苯三酚联合HCG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