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10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为对照组,54例采用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71±0.50)h、住院天数(7.1±2.1)d,对照组(3.68±0.42)h、(10.2±2.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有效率(94.4%)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并发症率观察组(9.3%)与对照组(24.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改良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风险,综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疗效评价。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7例,辨认并处理责任血管。结果治愈率9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正>三叉神经痛是较为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病患。传统的神经根切断术、射频电凝术、无水乙醇封闭术等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但创伤大、效果差,还容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1]。目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广泛开展,显微血管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6例TN患者的MVD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4个月,疼痛消失33例,占总病例的91.67%,无死亡病例。结论为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手术医师需要具备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并充分熟悉对桥小脑角解剖。  相似文献   

5.
章志明 《江西医药》2014,(7):586-587
目的:探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行改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T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找到责任血管,动脉性压迫占96.87%;术后3例疼痛明显减轻,24例术后疼痛逐步缓解,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4.37%;术后感面部麻木者4例,口周疱疹者6例;短暂性恶心症状10例,其中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伴呕吐或头晕,均经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各1例;皮下积液l例,经抽吸后加压包扎治愈。结论改良MVD是治疗TN是最佳方案,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 TN)、面肌痉挛( HF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TN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痛,历时短暂,数秒钟至2分钟;HFS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 TN和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一般病程较长,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传统的药物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纯乙醇封闭治疗、神经末支切断术等,但效果不佳,且易造成面部肌肉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TN、HFS等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患者不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我院从2012年1-12月,对146例TN、HFS患者实施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患者手术取全身麻醉,患者取患侧朝上侧卧位,头部固定,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采用显微吸引器缓慢吸除脑脊液。显微镜下探查桥小脑角区,判断责任血管并进行分离,在血管与三叉神经之间垫入Teflon片,Teflon片以耳脑胶粘贴固定,以免滑脱。如未发现责任血管,可行镜下神经根梳理(梳理三叉神经根纤维),分离神经根周围存在的粘连。结果本组500例患者中治愈370例(74%),好转70例(14%),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其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无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较多,但相对而言,由于微血管减压术是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缓解患者痛苦等明显优势,并且最主要的是很好地保留了三叉神经功能,直接针对责任血管采取隔开、分离处理,使压迫因素得以解决,所以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本文中,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8%,可见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评估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4例老年TN患者的发病特点,观察MVD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本组24例患者,术后19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明显减轻,卡马西平治疗症状得到控制,1例无效。结论 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TN,手术安全有效。MRTA扫描有助于判断MVD手术的预后,为术前筛选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准备和手术中责任血管的确定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夏锡伟  周强  杨伊林  唐科  王强  陆军松  邵华明  周鹏 《江苏医药》2012,38(22):2744-274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 术中发现血管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其中23例为小脑上动脉,5例为基底动脉,1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2例为桥横静脉,复合压迫8例.随访5-51个月,35例(87.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有3例于术后1-2年复发),5例(12.5%)部分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良好的术中显露、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全程减压、精细轻柔的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但服药能控制;1例无效;1例死亡。术后13唇处疱疹5例,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轻度面瘫、听力减退1例,在1~3个月恢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具有安全性好,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点,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fTN)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分析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间收治的60例枕大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缓解5例,则其治疗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患者治愈26例,缓解3例,则其治疗有效率为96.67%;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0.4±2.6)h,而实验组患者疼痛于手术后立即消失.实验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效果分为两组。其中一次治愈者130例纳入A组,需进行二次治疗者38例纳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以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次成功率为77.38%。与A组对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手术时间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体重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预后,患者性别、体重等因素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口角疱疹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口角疱疹,分析发病原因,并予局部用药及静脉抗病毒用药,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病程1周后疱疹萎缩、消退。无无效病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口角疱疹,与术中骚扰三叉神经,激活神经节细胞内的疱疹病毒有关,经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预防此并发症,主要减少术中对三叉神经的骚扰及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口角疱疹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唇角疱疹,分析发病原因,并给予局部用药及静脉抗病毒用药,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疱疹萎缩、消退。无无效病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口角疱疹,与术中骚扰三叉神经,激活神经节细胞内的疱疹病毒有关,经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预防此并发症,主要减少术中对三叉神经的骚扰及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控制眼压、血糖等措施后采取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针对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来决定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并对3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患者(35眼)术后当日高眼压的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术后6个月,35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5.8±7.2)m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53.3±9.7)mmHg比较,眼压显著降低(P〈0.01);功能性滤过泡约占88.6%;29例患者(29眼)视力较术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提高。35例患者(35眼)均保持良好的前房深度;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约占31.4%,消退在50%以上约占48.6%,消退在50%以下约占20.0%。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重建房水循环路径,使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简称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DF患者,随机分为A组(51例)和B组(47例).A组予以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B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DF病情评分、术后肤温、住院天数、截肢情况、创面愈合用时及术后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效果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101.4±36.2)min、(167.3±64.8) ml、(96.5±77.4) ml、(188.12±15.26) U/L,对照组分别为(136.1±46.5) min、(385.3±166.7)ml、(312.9±137.9)ml、(251.23±17.86)U/L,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0.4)d、(5.5±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3.3)d、(7.7±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1周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出血、内固定断裂、松动、植骨融合的情况。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同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