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照组及病例组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计算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随访2年,比较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病例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Ⅲ期+Ⅳ期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表达率为49.25%显著高于术后的26.87%(P<0.05);术前D-二聚体阳性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为27.27%,2年生存率为45.45%,与术前D-二聚体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术前D-二聚体阳性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复发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IA患者(A组)38例、以TIA起病,发病24h后发展为急性脑梗死者(B组)31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5例,分别对以上3组进行血浆FIB和DD水平的测定。结果 A、B组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B组血浆FIB、DD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血浆FIB、DD水平与TIA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水平升高是TI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内瘤栓、宫旁浸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肿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累积复发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关(P<0.05)。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29、2.549,P<0.05),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0,P<0.05)。结论 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淋巴结转移率>7.3%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补充治疗及随访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ⅠB1~ⅡA期宫颈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确诊为ⅠB1~ⅡA期宫颈癌患者70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复发转移率和患者的生存期。结果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9%;术后4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5.71%;宫颈癌的无进展生存率与宫颈癌深层间质浸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15,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ⅠB1~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深层间质浸润患者应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内复发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初次行射频消融术.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A组,22例)和未复发组(B组,32例).测定术前、术后3d、1周、2周和1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的hs-CRP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术后3d、1周和2周的hs-CRP均明显高于B组[(19.2±5.7) mg/L vs.(15.2±6.0) mg/L、(53.2±9.7) mg/L vs.(46.3±8.5)mg/L和(23.8±7.8) mg/L vs.(19.8±6.1)mg/L](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手术前后最大差值是房颤术后1个月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术后1个月内复发的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射频消融损伤心肌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切除术前、术后血浆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和术后转移复发及其与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术前、术后血浆OPN表达在预测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6例HCC患者术前、术后血浆OPN表达水平,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血浆OPN表达水平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并根据术前、术后OPN表达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与HC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关系.结果:术前OPN高、低表达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52.6%和24.3%(P<0.05);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3.9%和70.5%(P<0.05);术后OPN高、低表达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58.3%和15.6%(P<0.01);累积无瘤生存率为36.7%和81.7%(P<0.01).联合术前、术后OPN表达对患者进行分组,高、中、低表达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70.0%、41.7%和9.1%(P<0.01);累积无瘤生存率为26.7%、54.7%和85.9%(P<0.01).术前、术后OPN单独预测1年复发的特异度分别为75.7%、72.9%,联合两指标筛选高复发风险患者的特异度为91.9%,高于相应的单个指标(P<0.05).结论:术前、术后血浆OPN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相关,联合分析术前、术后OPN表达,可以筛选出更高复发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2例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不同剂量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测定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观察A、B组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再狭窄发生率较B组患者高(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着降低PCI术后PAPP-A水平及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池义  张炜琪  谢炎  蒋文涛 《天津医药》2022,50(11):1177-118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Ki67的表达与肝移植(L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78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按照患者肿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LT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78例研究对象中,Ki67高表达组85例,低表达组93例。Ki67高表达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78.7%、52.6%、39.5%)与无复发生存率(47.9%、34.7%、32.0%)明显低于Ki67低表达组(86.5%、76.3%、76.3%;84.4%、77.5%、72.4%,Log-rankχ2分别为9.016和28.467,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53,95%CI:1.997~6.683,均P<0.01)。Ki67高表达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微血管侵犯以及肿瘤低分化的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患者201例,根据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运用Gemini评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断。术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分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Gem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1),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8,P<0.01);随着患者Gemini评分的升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同样升高(P<0.05),Gemini评分为重度血管狭窄和中、轻度血管狭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三组患者M 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95%CI 1.33~3.46,P<0.01)。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与PCI患者的血管病变有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病情预后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例NMIBC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1周的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SII值。利用受 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3种指标预测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准确性。根据SII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 成高SII组和低SI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绘制高SII和 低SII组患者的复发曲线。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MIB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独 立危险因素纳入并构建预测NMIBC患者1、2、3年无复发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确定 列线图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 结果NLR、PLR、SII预测NMIBC 患者肿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 0.656、0.729。SII预测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准确性高于NLR和PLR(Z分别为2.398、2.454,均P<0.05)。SII的最 佳分界值为385,以此将201例患者分为低SII组(SII<385,130例)和高SII组(SII≥385,71例)。与低SII组相比,高 SII组肿瘤>3 cm比例、病理T1分期比例和肿瘤复发率更高(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2(33~84)个 月,随访期间共45例(22.4%)出现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II (HR=2.829,95%CI:1.416~5.654),肿瘤 T1 分期(HR=3.091,95%CI:1.660~5.757)、肿瘤>3 cm(HR=2.339,95%CI:1.152~4.751)、多发肿瘤(HR=2.083, 95%CI:1.033~4.202)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内部验证的C 指数为0.768 (95%CI:0.699~0.837)。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 结论SII可作为预测 NMIBC患者肿瘤复发的指标,并且预测准确度高于NLR和PLR。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 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1986年至2010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61例原发于腮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各因素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本组61例患者总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74.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缘情况是影响硬腭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9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高、低PLR组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2%(77/94)、94.9%(185/195),高、低RDW组乳腺癌患者DFS分别为85.3%(139/163)、97.6%(123/126)。单因素分析显示,生育史、腋窝淋巴结、病理分期、脉管癌栓、PLR、RDW、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是影响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生育史、RDW、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是影响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术前RDW测定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DW升高可提示预后不良;无生育史或首次生育年龄≥35岁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36例乳腺癌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T2DM组(n=49)及非合并T2DM组(n=87),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无病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雌激素受体状况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T2DM组复发转移率(29%)高于非合并T2DM组(14%),无病生存率低于非合并T2DM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的预后分析显示,合并T2DM、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T2DM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n isopropanolic Cimicifuga racemosa extract (iCR) o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 including estrogen-dependent tumors. METHODS: This pharmacoepidemiologic observational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xamin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at general, gynecological and internal facilities linked to a medical database in Germany. The main endpoint was disease-free survival following a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e impact of treatment with iCR following diagnosis was analyzed by Cox-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other confounders. RESULTS: Of 18,861 patients, a total of 1,102 had received an iCR therapy. The mean overall observation time was 3.6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iCR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recurrence but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disease-free survival. After 2 years following initial diagnosis, 14% of the control group had developed a recurrence, while the iCR group reached this proportion after 6.5 years. The primary Cox regression model controlling for age, tamoxifen use and other confounders demonstrated a protractive effect of iCR on the rate of recurrence (hazard ratio 0.8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9 0.99). This effect remained consistent throughout all variations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 including subgroup analyses. TNM status was unknown but did not bias the iCR treatment decision as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Hence, it was assumed to be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treatment groups.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good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database. CONCLUSION: An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for women having had iCR treatment, compared to women not treated with iCR is unlike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Ⅰ B2~ⅡA期宫颈癌患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行“PiverⅢ型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进行化疗,根据患者术后至化疗时间,将分为早期化疗组(术后至化疗时间≤3周)和晚期化疗组(术后至化疗时间>3周),其中早期化疗组89例,晚期化疗组7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复发率、病死率、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结果 与晚期化疗组相比,早期化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12.36%vs 24.36%,P<0.05);术后1年SF-36明显提高[(76.82±8.57)vs (70.75±9.12),P<0.05];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Ⅰ 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化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癌术前辅助化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辅助化疗在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中对手术切除率 、淋巴结转移率、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04例声门上型喉癌行回顾性分析,按2002AJCC分期:临床Ⅰ期7例,Ⅱ期30例,Ⅲ41例,Ⅳ26例, 63例术前予化疗(Ⅰ期5例,Ⅱ期18例,Ⅲ24例,Ⅳ16例)。化疗前后行纤维喉镜及CT检查,化疗后一周行手术。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各因素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行术前化疗的患者,经喉镜、CT、术中评估及术后病理证实,完全化解者(CR)7.93%(5/63),部分缓解者(PR)44.44%(28/63),总有效率(CR+PR) 52.37%,用Log-rank法比较术前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生存期,术前辅助化疗对远期生存有统计学意义(P =0.03),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N分期,pTNM组织病理学分级与复发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术前诱导化疗是生存的保护性因素(P <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的预后与T分期、N分期、pTNM组织病理学分级、术前化疗及复发等多因素相关。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4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治疗方法分为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71例)和单纯TACE组(78例),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用来比较两组疗效及总生存期的区别.结果 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证实联合阿帕替尼是肝癌预后的保护因素HR(95%CI):0.415(0.236~0.735),P=0.003,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证实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18.4±2.8)月比(13.6±1.2)月,P<0.001].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蛋白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TACE组(P<0.05),在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瘤栓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潘丽  王华  孙国平 《安徽医药》2017,21(10):1818-182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的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为61岁,男女比例为1.08∶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回肠,其次为回盲部、盲肠、空肠.腹痛为原发性肠道DLBCL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于内镜及术后病理.其中生发中心型(GCB) 19例,non-GCB型8例.患者1年、3年总生存率为64.3%、39.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因素包括:年龄、LDH水平、CA125水平、肿块大小、CD10、Bcl-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Ann Arbor分期(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见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原发性肠道DLBCL具有高度侵袭性及异质性,预后影响因素众多,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