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中男4例,女7例;年龄34~75岁,平均55.8岁。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和CK联合应用有助于与肛管直肠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采用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对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随访12~24个月,6例均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4个月发生肝转移,余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作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并能产生黑色素的肿瘤,常见于皮肤,少见于直肠、肛门及消化道等,国内有报道发生在胰腺的恶性黑色素瘤[1],而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anoretal maligment melanoma,AMM)在全部恶性黑色素瘤中仅占1%,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中占0.05%~4.6%[2,3],该病发生率较低但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1年内病死率较高,临床症状多为大便带血或偶尔体检发现,无明显特异性的症状与体征,通过搜集整理总结经我院诊治过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核磁CT资料,旨在总结直肠肛管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红莺  王琴 《江苏医药》1998,24(8):604-604
原发性肛管直肠区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 the Anorectal Region,简称ARM)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我院收治6例,兹报道并就ARM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报告了1975~2008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23例。对23例ARMM患者分别行根治性切除术(Mile’s术)和局部切除术及冰冻治疗,术后并辅以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随访结果,Milers术组中位生存期为25.4个月,局部切除组及冰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作者认为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并对ARMM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为直肠出血、肛门疼痛及肿块形成。瘤细胞形态多样,核仁明显,嗜酸性,核分裂像多见,部分胞质内见黑色素。肿瘤细胞表达Vimetin(+)、Melan-A(+)、S-100(+)、HMB-45(+)。结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主要为直肠出血及息肉样肿块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对明确病理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3例肛管直肠AMM,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13例肛管直肠AMM多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5.8岁,镜下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常呈巢状,弥散片状或梁状分布.多数瘤组织中含有黑色素,少数无色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染色S-100、HMB45阳性.结论 肛管直肠AMM恶性程度高,预后差,HMB45和5-100是其敏感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我院肿瘤科自2001—01~2009—10共5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经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或两点硬膜外麻醉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给予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结果:5例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生存期6个月至25个月。结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比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治疗为在手术的基础上结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盘日海  莫宇居  于磊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21-122,132
目的探讨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讨论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并吸取误诊教训。方法收集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HE、免疫组化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6例中除了2例因临床及病理特征典型首次活检即被确诊外,其余4例均被误诊。2例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误诊为低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肠间质瘤。结论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无色素胃肠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遇到分化较差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应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18例患者的分为三组:A组5例,病灶扩大切除+淋巴清扫;B组6例,病灶扩大切除+淋巴清扫+化疗;C组7例,病灶扩大切除+淋巴清扫+化疗+免疫治疗.随访5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结果:A组3年生存2例,5年生存为0;B组3年生存3例,5年生存1例;C组3年生存5例,5年生存3例.结论 临床检查和病理有助于早期诊断.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差,外科手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5年6月~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外阴阴道恶黑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病例中,外阴恶黑12例(75.00%),阴道恶黑4例(25.00%)。手术率81.00%,手术方式以外阴广泛切除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为主,8例患者应用了辅助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放疗、化疗)。随访时间1~98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7.50%,随访期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9例,死亡率56.70%。外阴恶黑患者平均生存期37.10个月,3年生存率(除外失访和生存不足3年患者)为55.50%,仅3例患者现无瘤生存;阴道恶黑患者中1例生存期为17个月,2例现带瘤平均生存34.00个月,1例失访。结论原发性外阴阴道恶黑恶性程度高,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免疫、放化疗,早期诊断、合理分期、早期治疗、定期随诊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437-438
目的探究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以我院2000年08月01日至2011年08月01日收治的43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理学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患者1~18个月。结果 43例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情况(其中有13例患者失访),剩余3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痊愈、局部复发、伴眼球内扩散、侵犯眼眶、伴远处转移、死亡患者各2例11例、2例、7例、4例、4例,比例分别为6.67%、36.67%、6.67%、23.33%、13.33%、13.33%。结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解剖部位、肿瘤厚度、累及范围、首次治疗方案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早诊断、早治疗,加上合理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例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肺透明细胞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胞浆透明或粉染,间质有薄壁的窦状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S-100、HMB45、Melan-A均阳性,与肺透明细胞瘤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表型极为相似。由于患者曾有皮肤背部色素痣的切除史,且现发现原皮肤活检处存在肿瘤原发灶,应诊断为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多样,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时应仔细观察病理切片,同时详细了解临床病史,并结合临床相关辅助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收治的30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6~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盆腔肿块、排尿晕厥等.结果 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无法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随访10个月~15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随访1~2年至今仍存活,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2~6个月内复发、死亡.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临床少见,B超引导下深部活检可提高诊断率,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全膀胱切除,结合病理特点辅助化疗或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从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生长方式、侵袭深度、细胞增生程度等方面观测24例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恶性黑色素瘤病理类型与肿瘤侵袭深度、细胞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肿瘤侵袭深度的增加、向结节型生长的演进,应高度警惕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复发。结论明确恶性黑色素瘤的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李忠望  李洪林  徐勉 《淮海医药》2010,28(3):214-215
目的总结胸部Askin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4例胸部Askin瘤的病例资料。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结果3例因局部复发、脑转移、肺转移分别于术后3、4、6个月死亡,1例生存4年。结论胸部Askin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肺部高度恶性肿瘤,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期,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窦恶性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该病的误诊。方法对26例首诊误诊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表现、病理类型、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病种达8种,首诊误诊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占65.4%,非专业人员误诊达80.8%。结论医师提高对上颌窦恶性肿瘤的认识,合理进行相关检查,正确分析检查结果,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8.
周韬  莫军扬  黄平  庄亚强  朱其一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24-225,227
目的 通过对本院 40 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强调外科手术对其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手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有16例(40%) 曾误诊为乳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局部扩大切除术12例,全乳切除术22例,全乳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病理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1例.随访 2~10 年,5 年生存率为97.5%.结论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应行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手术是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