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菲  白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24-225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均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合理护理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间断需要输液的患者,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安全性[1~2]。我科自2008年12月引进了输液港技术以来,在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发现输液港存在各种并发症,如回抽无血、导管堵塞、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药液外渗等。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大大增加。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使得切口裂开、难以愈合、局部渗出多,由此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一旦发生感染,治疗极其困难,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菌血症或因减免疫抑制剂用量而导致移植肾功能损害;并且由于同时客观存在的机体各项功能恢复缓慢、卧床时间长,患者主观的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恐惧、睡眠紊乱等各类身心护理问题也相应增多。现就笔者所在科室的5例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孟娟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126-126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引发原因很多,包括肥胖、年龄、高频电力的改用等[1]。切口液化导致切口裂开,延迟愈合,甚至引起感染,经久不愈,常给患者带来各种严重负担,因此,护士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积极护理干预后,切口渗液消失,3~7d有新鲜肉芽生长,7~18d切口愈合,患者均未出现院内感染。结论一旦患者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应针对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合理的局部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需要长时间化疗、反复多次采血检查或静脉输注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它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是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中心静脉导管组成。植入后可保留较长时间,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并防止化疗等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的损伤。我科于2009年下半年为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者植人静脉输液港,并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应用效果良好,现就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配合与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脂肪液化在普外科及妇产科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难愈合,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更无系统的治疗方法,给广大患者带来许多痛苦。2002年11月我科在开展社区服务中治疗1例脂肪液化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丹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13-114
本文就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6例病症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巴彦县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大中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6例。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术后切口未给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因素与非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未用电刀、术后切口给予红外线理疗等比较,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升高。切口脂肪液化较多,肥胖、术中使用电刀、术后未行理疗等均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分别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64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切口渗液均逐渐消失,且在治疗后3~7 d可见新鲜肉芽生长,在7~16 d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院内感染现象。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对患者切口液化程度展开个性化护理,展开有效局部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11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使用高频电刀、过度牵拉挤压、长时间暴露、留有死腔、不当的切口位置等因素与脂肪液化有关,采取综合处理后全部愈合。结论:避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因素,及早发现及综合有效的处理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或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刘玉兰 《淮海医药》2012,30(3):230-231
目的 探讨使用超短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然后用超短波电疗机对切口处进行治疗.每日换药1次,超短波治疗1次,每次15 min,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每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结果 观察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超短波能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黄鹄  甘建春  朱励民  陆鉴  刘芸  潘成文  董财富  周力 《安徽医药》2016,20(11):2121-2123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6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双套管组与传统换药组,分别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与传统换药方法处理切口,比较两种处理方法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 结果 双套管组换药次数、医疗费用、切口愈合天数、住院增加天数及二期缝合率均低于传统换药组,两组病例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对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霞  桑学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7-3548
目的 探讨妇科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最佳措施.方法 将84例行腹部手术的妇科肥胖患者根据术中皮下脂肪层是否放置负压吸引球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腹部切口理疗.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26.3%(x2=4.65,P<0.05).结论 防治妇科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保持切口干燥、引流通畅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龙生  彭艺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73-175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肥胖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异物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切口裂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予外用溃疡散酒精纱条外敷切口换药促进切口愈合,对照组应用95%酒精纱条外敷切口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腹部切口术后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外敷外用溃疡散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莹  孙力  范瑞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2):183-187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所起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根据患者病情、基因型、合并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为替格瑞洛90 mg,po,bid,同时减少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0 mg,po,qn,并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调整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张艳  夏闽娜  刘娟  臧一翠  米伟伟 《安徽医药》2017,21(12):2320-2322
目的 探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脂肪乳外渗效果.方法 将40例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通过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外渗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20例)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外渗发生(T0)、外渗4 h(T1)、外渗12 h(T2)、外渗24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观察两组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5.00%,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且对外渗后处理效果佳,使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锐娟 《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90-191,212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在分娩前和分娩后均可发生。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一旦发病常常危及母儿生命,需立即终止妊娠方能控制疾病的发展;静脉窦血栓发病率不及所有卒中的1%,病因多样,发病机制主要是静脉血流缓慢、静脉血管损伤和血液成分改变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急性起病,也可历经数周缓慢起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因此常被漏诊或误诊。本病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常具有较高的病死率。HELLP综合征患者术后并发静脉窦血栓少之又少,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冲洗对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139例,分为观察组68例,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高渗糖冲洗切口;对照组71例,给予常规换药加抗生素治疗,观察切口感染情况、体温升高情况、切口感染积脓情况、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乙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率、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芒硝外敷加胰岛素在促进切口脂肪液化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产褥病率及切口感染率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