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峰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546-547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本病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J].1955年Knowalar首先描述命名确定为良性病变.病变发生于浅筋膜结缔组织,常突然出现,且生长迅速,肿块边界不清;由于增生性纤维母细胞较幼稚,常见较多的核分裂相,在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2].经典的结节性筋膜炎具体形态可分为皮下型、肌肉内型和筋膜型3种,以皮下型最多见[3].现将本院20例病例结节性筋膜炎病理形态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9例NF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NF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生长迅速,肿块小,质硬或韧,边界不清。组织学特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呈车辐状、"C"形或"S"形;核分裂象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 NF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诊断时应注意其临床、组织学特征,并掌握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筋膜炎(NDF)又称假肉瘤样筋膜炎,既不是炎症性疾病,也不是真性肿瘤,而是一种肌纤维母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由于结节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增生细胞丰富且核分裂象多见,临床及病理方面均易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4.
孔海滨 《河北医药》2004,26(5):386-386
患者,女性,2 7岁。发现左上臂肿物3d行手术切除。肿物约1.5cm×1.5cm大小,轻度压痛,边界不清,与皮肤无粘连。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组织及浅筋膜上。病理检查:送检软组织一块,约2cm×1.5cm×1cm ,周围为脂肪组织。切面见一直径1cm的类圆形实性肿物,灰白色间淡棕色,中等硬度,部分区  相似文献   

5.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假肉瘤样病变,因其病变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形性,常见核分裂相,又呈浸润性生长,在诊断中易误诊。本院对1983~1998年遇其8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系本院1983~1998年的外检病理资料及其病理切片,均经进行了复习,经再次确认为结节性筋膜炎者8例。  相似文献   

6.
林俊  寿涛 《云南医药》2002,23(1):62-63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Weber-Christian综合征或回归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于189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是一种皮下脂膜组织的炎症,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节性脂膜炎14例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64岁,病程1月~10年,平均3.71年±5.46年。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1.皮诊及皮下结节7例出现四肢或躯干红斑或淡红色充血疹,12例有皮下结节,多出现于双下肢、臀部、双上肢、躯干、颈部,少数出现在面部,结节常成批出现,直径约0.5~10cm大小,表面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病理分型以及治疗。方法总结8例嗜酸细胞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肌活检组织进行临床病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8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14~53岁。均表现有较典型的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特征。结论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病理观察可有不同的组织学亚型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经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MSUS)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结节性筋膜炎患者203例,均行MSUS检查及手术病理学检查,统计手术病理学及MSUS检查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诊断结果,进行MSUS检查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影像学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学结果显示,203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中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为171例,其中纤维型84例,细胞型43例,混合型31例,黏液型13例;203例结节性筋膜炎中MSUS检查检出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157例,检查准确度为92.12%(187/203),灵敏度为91.23%(156/171),特异度为96.88%(31/32),阳性预测值为99.36%(156/157),阴性预测值为67.39%(31/46);171例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中最大肿块为26 mm×25 mm×10 mm,最小肿块为9 mm×7 mm×5 mm;位于皮下脂肪层深层81例(47.37%),皮下脂肪层中间层39例(22.81%),整个皮下脂肪层12例(7.02%),深筋膜...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0月~2005年10月两家医院共收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3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例,女8例,年龄3~72岁,平均41.9岁。1.2诱因:阑尾切除术后2例,混合痔术后3例,臀部肌肉注射1例,右足癣感染1例,虫叮咬1例,外伤2例,其余3例原因不明。本组中有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经常使用强的松。  相似文献   

11.
叶红 《医药论坛杂志》2012,(10):18-19,2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及复查,重新作出诊断。结果原诊断甲状腺腺瘤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2例伴有乳头状增生,6例伴有非典型增生。甲状腺瘤38例,其中滤泡性腺瘤32例,乳头性腺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不典型腺瘤2例。复查后其中1例原诊断为乳头状腺瘤,诊断改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伴有腺瘤样增生结节、局部囊性变或乳头样增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多发性甲状腺瘤的鉴别有一定难度。把握住鉴别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4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一侧PTMC,6例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PTMC,5例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右侧PTMC。PTMC结节为质地较硬的细颗粒状,灰白和灰黄色,边界模糊,浸润至甲状腺实质内部,部分呈纤维化,部分则似纤维瘢痕样。肿块直径范围0.2~0.9 cm,小部分多发,大部分单发。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通过明确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可提高疾病诊断确诊率,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于本院普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复发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结果示双侧病变109例(83.8%),单侧病变21例(16.2%),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8例(6.2%);因复发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者6例(4.6%)。术中出血量少,未出现甲状腺危象、喉神经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目前手术治疗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但因其复发率较高,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其术式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NG)合并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发生概率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TMC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在术前诊断为NG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NG合并TMC,统计TMC的发生概率、术中确诊率、漏诊率、复发率及预后。结果NG合并TMC的发生概率为4.82%(28/580),术中对28例患者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25例诊断为NG合并TMC,确诊率为89.28%(25/28),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10.71%(3/28),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57%(1/28)。本组患者中未发现因甲状腺微小癌死亡者。结论NG合并TMC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中仔细探查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TM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患者(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30例),两组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观察围术期指标与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随访半年,恶性肿瘤组出现7例并发症,良性肿瘤出现2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恶性肿瘤组(P<0.05).良性肿瘤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恶性肿瘤组(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当前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良性肿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内镜下不同分型,分析结节性胃炎(nodular gastritis,NG)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B我院内镜中心诊断明确的结节性胃炎96例,根据内镜下表现分两型:Ⅰ型为颗粒型(granular,G)为细小隆起的结节;Ⅱ型结节型(nodular,N)为较粗大的隆起结节,结节的数目远少于颗粒型。将两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Ⅰ型(n=43)男女比为11:32,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32岁,Ⅱ型(n=53)男女比为17:36,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7岁;两型均为中青年,性别比较无差异。(2)Ⅰ型临床上有26例(60.5%)无上腹部主诉,Ⅱ型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早饱等症状。(3)两型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均为100%(++~++++)。(4)病理改变Ⅰ型均有淋巴滤泡增生,无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Ⅱ型46例(86.7%)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少见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结论两型结节性胃炎均有明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改变,颗粒型无腺体萎缩和肠化,临床上颗粒型可无上消化道症状而结节型几乎均有症状。  相似文献   

17.
陆青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04-105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染料激光对结节型痤疮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80例不同程度的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使用中药的方式,而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染料激光治疗的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副作用,不影响治疗。结论:采用中药配合染料激光治疗结节型痤疮,能够缩短疗程,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05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再手术技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5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既往手术、复发情况、再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单侧手术73例,同侧复发14例,对侧复发25例,双侧复发34例;既往双侧手术者32例,单侧复发22例,双侧复发10例;2次术后复发7例,3次术后复发3例。单侧复发者行侧叶次全或全切除,双侧复发者行双侧次全切除或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2次及3次复发者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规律TSH抑制治疗。100例随访1年~10年,复发4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其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不规律TSH抑制治疗有关。认识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多发性特点,规范化手术和术后规律TSH抑制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张磊  汤铜  史加宁  李佳  郑璐  王玉龙  嵇庆海 《安徽医药》2016,37(9):1102-110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诊断方法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24日上海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PTC合并N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40例行超声检查,其中39例超声提示为PTC,诊断符合率达97.5%。45例PTC合并NG患者均行相应的根治性手术。结论 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PTC合并NG患者的术式选择应坚持根治性原则,对侧的甲状腺如有合并的NG应全部切除,可保留正常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