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璟  孙丁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4):247-249,255
目的:了解成都市2019年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其三间分布特征.方法:对成都市2019年儿童伤害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成都市共报告7476起儿童伤害事件,男女比为2∶1,监测儿童伤害发生率为3.61‰.儿童伤害事件发生最多的月份为4月(1096起,占14.66%);发生地点最多的为学校(4563起,占61.04%)、其次为家中(1528起,占20.44%);发生类型最多的是跌倒/坠落(4975起,占66.55%),其次为钝器伤(718起,占9.60%);发生时的活动主要是玩耍娱乐(3445起,占46.08%),其次为体育运动(1459起,占19.52%).结论:成都市2019年儿童伤害多集中在男性,高峰期在4月,主要发生地点在学校,主要类型为跌倒/坠落.可采取多层次的干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布特征,为建立完善的伤害监测系统及制定本区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11-2014年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监测报告病例,采用上海市统一报告卡填报.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2 405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1.4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占总病例的75.72%;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3位的依次为跌倒/坠落(61.37%)、刀/锐器伤(20.54%)及钝器伤(10.6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里(51.27%)、公共居住场所(18.59%)和工业建筑场所(9.27%);伤害的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26.74%)、锐器伤/开放性伤(25.95%)及其他骨折(23.45%).结论:伤害防治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儿童、老年人的跌落、跌倒的预防上,同时,开展社区安全干预项目,有利于减少各类安全因素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省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结果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监测报告伤害病例28503例,男女性别比为1.7:1,其中年龄最大为97岁,最小为0岁,平均年龄为39.1岁,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最多(33.9%)。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伤害多发于7:00-11:00和14:00-18:00。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主(34.1%),而女性以家中为主(44.7%)。2009-2012年,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分别为94.5%、94.6%、96.2%和95.5%)、轻度伤害(分别为80.3%、74.9%、75.2%和76.1%)为主。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为主(分别为83.1%、76.3%、78.8%和80.6%)。结论 2009-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点伤害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意外伤害急诊就诊04岁婴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年龄特征,为开展低龄幼儿伤害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意外伤害急诊就诊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意外伤害类型,探讨分析04岁婴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年龄特征,为开展低龄幼儿伤害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意外伤害急诊就诊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意外伤害类型,探讨分析04岁年龄段儿童在较小年龄区间的伤害机制的差异。结果在该研究群体中,顺位前5位意外伤害原因依次为跑跳中跌倒或坠落(20.6%)、从活动器材中跌倒或坠落(15.8%)、交通事故(15.5%)、从床或其他家具上跌倒或坠落(14.3%)及烧烫伤(11.7%)。在这5个致伤因素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以下的婴儿期的主要意外伤害来自从怀抱者或牵拉者中跌倒或坠落。随着年龄增长,坠落或跌倒主要发生在跑跳中或游戏的活动器材中。结论由于跑跳中跌倒/坠落是04岁年龄段儿童在较小年龄区间的伤害机制的差异。结果在该研究群体中,顺位前5位意外伤害原因依次为跑跳中跌倒或坠落(20.6%)、从活动器材中跌倒或坠落(15.8%)、交通事故(15.5%)、从床或其他家具上跌倒或坠落(14.3%)及烧烫伤(11.7%)。在这5个致伤因素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岁以下的婴儿期的主要意外伤害来自从怀抱者或牵拉者中跌倒或坠落。随着年龄增长,坠落或跌倒主要发生在跑跳中或游戏的活动器材中。结论由于跑跳中跌倒/坠落是04岁婴幼儿首位伤害因素,因此应列为预防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伤害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死于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伤害死亡个案信息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江西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伤害死亡病例3438例,占总死亡病例的13.86%,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65:1;76.65%死于医院病房、急诊室或赴医院途中;伤害死亡病例职业主要为种植业生产人员(37.75%)、无业或待业者(占11.14%)、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7.85%);75.40%的伤害死亡病例为中学及以下文化;45-64岁组伤害死亡病例所占比例最高(36.79%),其次为65岁及以上年龄组(20.13%)和15-34岁年龄组(16.96%);道路交通伤为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伤害死亡病例的55.64%,其次为跌倒/坠落(17.80%)和中毒(4.89%);从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发生时活动来看,行人为首(61.89%),其次为骑摩托车(12.18%)和骑自行车(5.28%)。结论伤害已成为我省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尤其是道路交通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伤害发生原因、地点、意图、性质与结局.方法 选择门诊量最大的县级综合医院、随机抽取中心镇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建立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系统,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或护士对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调查并填写《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1 1.5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伤害主要发生在25~44岁(33.2%)和45~64岁(26.1%)组;以跌落(35.4%)和交通伤(26.9%)为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0%)、家中(30.1%);意图主要为非故意(88.2%),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35.7%)和骨折(24.5%);结局主要是观察/住院/转院(59.1%).结论 伤害主要发生在劳动力人群,以跌落、交通伤为主要原因,伤害预防需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状况及家长对儿童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为安全社区建设中开展学龄前儿童伤害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幼儿园全体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家长对儿童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认知。结果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2.78%,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4.54%。其中男性为15.45%,女性为8.65%。一年内2次伤害发生率10.43%,3次伤害发生率3.4%。最常见伤害类型为碰伤/挤压、跌倒/坠落、扭伤、割伤/刺伤等;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其中对于家中电源插座防护、不给3岁以下儿童喂果冻和硬果、带孩子坐前排位置上系安全带的行为形成率都不到50%。但大多数家长愿意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的相关知识。结论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开展学龄前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有利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吉路  颜玮  刘杰  陈轶英  赵军  罗物强  朱丽萍 《江西医药》2009,44(12):1256-1258
目的了解江西2007年监测点众民伤害的发生、分布特征及原因,为预防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年共计报告伤害病例1412例,其中15~44岁年龄组居首位(43.06%);1d中报告伤害发生例数较高的时点为10:00-11:00和15:00~16:0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占35.84%)和家中(23.80%);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为跌落/坠落(32.58%)、机动车车祸(31.87%)和钝器伤(15.01%)。结论伤害以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监测力度,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4年上海市松江区医院伤害监测系统中伤害病例,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男女伤害发生比例在历年中均大于1;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比例逐年增加;伤害发生原因最多的为跌倒/坠落伤,其次为钝器伤及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街道/公路、公共居住场所;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大多为休闲活动或驾乘交通工具;受伤部位主要为中上肢、下肢。结论:老年人及中年人的伤害干预可以是下一步工作重点,需要控制的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效评估跌倒风险及减轻跌倒伤害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预防跌倒专项管理制度,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控,运用简易平衡能力测试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预测,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对于跌倒及跌倒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使用该方法前、后各3年的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率由使用前的0.37%降至使用后的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伤害的几率由11.76%降低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但并不能减轻跌倒后造成的伤害。执行跌倒的护理管理制度,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跌倒措施,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