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华  李敏  邓德茂 《河北医药》2016,(4):582-58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 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 BI-RADS 分级为Ⅳ级及以下的乳腺病变患者的 MR 资料,其中不典型乳腺癌18例,良性病变12例,测量病变的 DWI 的表观扩散系数(B =1000 s/ mm2时 ADC 值)及描绘 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本组病例在 DWI 上,当 B =1000 s/ mm2时,以 ADC 值1.4276×10-3 mm2/ 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以此值为标准可判定30例乳腺病变中分别有恶性病变20例及良性病变1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DWI 中 ADC 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应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其中有恶性病变23例和良性病变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联合应用 DWI 及 TlWI 动态增强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判定,其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90.91℅。结论综合应用磁共振态增强扫描以及 DWI 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叶媛媛  刘万花  曾晓英  潘淑淑  吴旻 《江苏医药》2012,38(19):2267-227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患者57例共61个病灶:恶性23个病灶,良性38个病灶.对病灶及对侧正常乳腺行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灶的DWI信号特点.结果 81.58%的良性病灶面积大小表现为逐渐减小,65.21%的恶性病灶面积不变.炎性渗出的DWI信号强度均表现为逐渐减低,面积为逐渐减小;但当脓肿形成时,其信号强度及面积未见明显变化.同一b值下,恶性病变ADC值明显有别于正常腺体和良性病变(P<0.05);不同b值下,恶、良性病灶及正常腺体三者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取b=1000 s/mm2,以恶性病变可信区间上限1.33×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ADC值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3.91%、76.32%和75.41%.结论 DWI有助于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病变57个病灶行MR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绘制病灶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曲线类型、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在b取50 s/mm2和800 s/mm2情况下,本组良性病变ADC值为(1.483±0.358)×10-3mm2/s,明显大于恶性病变的(0.952±0.148)×10-3 mm2/s(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为1.219×10-3mm2/s.该值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0.8%.ADC值与DCE-MRI结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为93.8%和88.0%.ADC值与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 DWI定量分析ADC值对于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DCE-MRI和DWI检查。观察记录DWI图像和表现扩散系数(ADC),DCE-MRI的早期强化率(slope)和增强比率(SER)等数据,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ADC、SER和slop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82、0.86。DWI和DCE-MRI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2.34%和86.98%,特异度为84.34%和86.36%。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ADC、SER、slope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方面,DWI稍稍优于DCE-MRI。两者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MR功能成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90例,其中良性肿瘤50例,乳腺癌40例,并同时予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氢离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增强检查对其资料进行检查,并将成型的图像信息分析结果于病理检验结果对比,得出DWI、1H-MRS及动态增强两两结合、三项结合的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DWI及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6.67%、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0.00%,其MRS+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3.33%、敏感性为85.00%、特异性为82.00%,其DWI+MRS联合诊断准确性为80.00%、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84.00%,其DWI+MRS+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准确性为97.78%、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98.00%,与上述三项两两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DWI及动态增强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检查及两项联合检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表现和单体素1H-MRS特点,探讨单纯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单体素1H-MRS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单纯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乳腺癌TIC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流出型(Ⅲ),1H-MRS常出现明显的胆碱峰。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阳性率为90%,其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8%。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1H-MRS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P<0.01)。结论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1H-MRS成像表现特殊,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能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提供有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诊断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9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 46例为乳腺癌, 47例为乳腺良性肿瘤。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3%、96.77%、97.83%,高于磁共振D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单独诊断的82.61%、86.02%、84.00%与80.43%、82.80%、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于两者单独鉴别。磁共振DWI序列联合动态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0.968[95%CI=(0.926, 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建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模型,提高乳腺病变性质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 16个乳腺病变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建立预报概率模型.结果 (1)单变量分析显示,乳腺恶性病变的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构成比高于良性病变(x2=39.658、21.610,P=0.000),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信号增强形式和增强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的形态、边缘、TIC、信号增强形式和增强幅度是预测病变良恶性的独立指标.恶性病变的预报概率回归模型,ln[P/(1-P)]=1.829形态+1.141边缘+1.686 TIC+1.059增强形式+1.120增强幅度-8.157.(3)回归模型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G)为0.933,大于形态(0.792)、边缘(0.716)、TIC(0.825)、增强形式(0.724)和增强幅度(0.788)的AUC,P=0.000.回归模型、形态、边缘、TIC、增强形式和增强幅度诊断恶性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分别是0.902、0.820、0.705、0.623、0.869和0.607,特异性分别是0.855、0.764、0.727、0.873、0.527和0.855,一致率分别是87.93%、79.31%、71.55%、74.14%、70.69%和72.41%,Kappa=0.758、0.584、0.431、0.489、0.403、0.455.结论 乳腺病变的形态、边缘、TIC、增强形式和增强幅度均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多项MRI参数联合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利用MRI参数为乳腺病变性质的预判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诊断均结合平扫T1、T2、DWI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其病变的信号变化,并测量DWI—ADC值。24例良性患者在(1.82±0.30)×10-3mm2/s,8例恶性患者在(1.010±0.16)×10-3mm2/s;绘制DCE—TIC曲线,32例患者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7例;计算DWI—ADC值与病理诊断符合率(X2=6.710,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CE—TIC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χ2=4.2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0T磁共振检查乳腺病变,对确诊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须在平扫基础上结合DWI和DCE来进行分析,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 月-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 (4例) 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 (8例) 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7例, 年龄27~72岁, 中位年龄59.5岁。观察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 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 无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282.50±90.72) min, 术中出血量为 (91.67±41.74) mL,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12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肠梗阻、 吻合口漏和脑梗死各1 例。脑梗死患者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肠梗阻和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 (11.25±4.22) d。术后12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18.50±7.75) 枚。手术切缘均为阴性, 8例直肠癌患者远切缘距离为 (2.21±0.88) cm。病理学T分期: ypT0期1例, pT1期2例, pT2期2例, pT3期5例, pT4a期2例。病理学N分期: pN0期7例, pN1期3 例, pN2期2例。病理学类型: 中分化腺癌10例, 低分化腺癌2例。12例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1~2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期间, 1例因脑梗死死亡, 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 转移和死亡。结论 机器人辅助远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序列( 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与钼靶摄影及超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病变的术前DWI、钼靶摄影及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测定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DWI扫描: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9%(20/22),恶性病变ADC值为(0.955±0.199)×10^ -3 mm^2/s;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3.3%(5/6),ADC值为(1.660±0.339)×10^ -3 mm^2/s,两者A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5)。(2)钼靶摄影: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1.8%(18/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3.3%(2/6)。(3)超声检查: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4%(19/2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50.0%(3/6)。三种检查方法对于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2,P>0.05),但在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DWI序列明显好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结论 DWI序列对于发现乳腺病变以及在良恶性诊断方面优于钼靶摄影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8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DWI和ADC图像表现进行分析,测量病灶区ADC值,对两组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中央带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35±0.35)×10-3 mm2/s.34例前列腺癌中,16例病灶局限在外周带,8例发生在中央带,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9±0.25)×10-3 mm2/s.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 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别是ADC值定量分析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GBM和22例PCNSL病例的常规MR图像,分析其信号特点.测量肿瘤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 ADC,ADCM).同时测量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计算肿瘤校正ADC值(corrected ADC,ADCc=ADC肿瘤实质、ADC对侧白质).两组间常规MR信号特点采用卡方检验比较,ADCM和ADCc值采用f检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ADCM和ADCc值对GBM和PCNS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GBM和PCNSL组在T1WI(P=O.06)和T2WI(P=0.86)上的信号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化均匀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BM组的ADCM和ADCc值均明显高于PCNSL组[ADCM:(0.97±0.17)×10-3 mm2/s比(0.69+0.11)×10-3 mm2/s,P<0.01];[ADCc:(1.28±+0.21)比(0.92±0.13),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以ADCM值≤0.85×10-3 mm2/s为阈值,可获得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911,敏感度:95.5%,特异度:81.5%).以ADCc值≤1.09为阈值,可获得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936,敏感度:95.5%,特异度:85.2%).结论 DWI和ADC值可辅助GBM和PCNSL的鉴别诊断,为常规MR提供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5.
周寨文  张延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87-20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方法 对93例105个乳腺肿块患者行常规MR平扫DWI成像,测量ADC值.结果 37例43个良性病灶的平均ADC值:(1.37±0.36)×10-3 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63±0.19)×10-3mm2/s;58例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0.90±0.53)×10-3mm2/s,最大、最小ADC差值(0.91±0.27)×10-3 mm2/s;两者平均ADC值,最大、最小ADC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绘制诊断良、恶性病变ADC值ROC曲线,以1.1×10-3mm2/s作为临界值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以1.0×10-3mm2/s为临界值,特异性可提高到84%.而敏感度降为60%.以最大、最小ADC差值0.75×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68%,如以0.80×10-3mm2/s为临界值,敏感性为53%,特异性为82%.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0例,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90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DWI扫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表现和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WI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候鹏  高峰  巩建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8-276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乳腺良性病变为乳腺良性组,100例健康体检对象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表达量.结果 乳腺癌组CA153和CA125含量为(78.4±23.76) U/mL、(71.3 ±24.7) U/mL;乳腺良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13.4±3.7) U/mL、(20.6±12.4) U/mL;正常对照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为(0.9 ±0.8) U/mL、(19.3±11.3)U/mL;乳腺癌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含量明显的高于乳腺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5、28.42,均P<0.05);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0%、24.0%,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为66.0%,单独检测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明显的低于联合检测C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在乳腺癌中的检出率(F =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153和癌胚抗原125表达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22.31,均P<0.05).结论 临床中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25和癌胚抗原153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同时,联合检测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监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卵巢肿瘤患者78例,根据良恶性将患者分为卵巢癌组33例和卵巢良性肿瘤组45例,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E4和CA125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HE4及CA125水平分别为(314.05±121.33) pmol/L、(474.15±148.75)U/ml,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HE4(44.89±12.91) pmol/L,CA125(33.23±9.25) U/ml]与对照组[HE4(30.11±6.80) pmol/L,CA125(17.71±8.93) U/ml],三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和CA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为98.3%,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94.4%,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96.3%,与CA125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E4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E4和CA125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具有互补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120例185个肝占住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现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0.11)×10^-3mm^2/s、(1.72±0.12)×10^-3mm^2/s、(1.03±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