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对照组术后应用普通胃管胃肠减压,观察两组胃管通畅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拔管、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管胃肠减压可以达到与普通胃管减压相同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治疗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外科收治的204例年龄>60岁肺低功能胃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肺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按安置胃管方式不同分为三腔喂养管手术组(A组)100例,普通胃管手术组(B组)104例.观察2组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围术期死亡.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应用在老年低肺功能胃癌手术中,通过围术期精心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鼻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两种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后新生儿患者中的使用进行比较.方法 将已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新生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导管组和徒手组,各30例.导管组预先将4号鼻咽通气道置入口中后经鼻咽通气道置入胃管;徒手组直接经口腔放置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 导管组和徒手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24.90±5.81)s和(35.59±16.7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徒手组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组胃管放置成功率为100%,徒手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中的使用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廖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20-221
目的探讨胃管插入长度对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为55~69cm,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插管,胃管插管长度为(45~55cm),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肠功能恢复及胃液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液引流量多,腹胀明显减轻,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早;对照组胃液引流量少,患者腹胀不适,肠功能恢复较观察组晚。结论胃肠减压胃管插管长度在传统胃管插管长度上(45~55cm)增加插管长度10~14cm,有利于外科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王炜  黄世锋  陈德伦  徐君毅  谢德智 《江苏医药》2012,38(23):2837-2839
目的 探讨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灌注化疗防治结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 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先行结肠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癌肿切除术.治疗组31例,术中经脐静脉至门静脉置管放置化疗泵,术后灌注化疗;对照组30例,术后经静脉行全身化疗.结果 随访至1年时,治疗组再次出现肝内转移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 (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7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3% (P<0.05).治疗组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2% vs.20.0%)(P<0.05).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及末梢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经脐静脉置管门静脉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结肠癌肝转移术后肝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沈志强  金赞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38-324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情况.方法 分析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分析,并与术后结果作比较.结果 术前CT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53、1.96、0.59、2.63,均P>0.05);肝门部胆管癌CT术前评估可切除26例,术中评价可切除2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能够对肝门部胆管癌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可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吻合器在肝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设立吻合器组和非吻合器组,吻合器组:20例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非吻合器组:选取同期的1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行常规手工胆肠吻合的病人,对二组手术病人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 吻合器组病人的手术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在肝门部胆管癌应用管状吻合器行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黄丽萍  李静 《安徽医药》2014,(8):1535-1537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89例患者,按胆道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组45例及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肝功能相关指标、胆汁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NBD组的引流成功率为73.33%,明显低于PTCD组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胆管引流术均可有效缓解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黄疸,改善肝功能;PTCD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首选治疗方法,但PTCD后胆道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郑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32-1833
目的 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分析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5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患者(观察组)和25例未并发肝内胆管癌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诊断[血液检查、影像学辅助检查:B超、CT、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MRCP)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诊治结果 ,并对观察组并发肝内胆管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碱性磷酸酶大于650 U/L、癌胚抗原阳性、肿瘤标志物(CA19-9)阳性情况及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辅助检查的确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应用B超检查确诊率明显低于CT、MRCP/ERCP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例(100%)患者全部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7例,行肿瘤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6例,行姑息切除术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病程、近半年内发作的次数、CEA阳性、CA19-9阳性与其并发肝内胆管癌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18、0.61、0.0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仔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早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辅助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率。根据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相关因素对患者病症进行确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持续滴注鼻饲法对脑出血高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持续滴注鼻饲对此类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住院高龄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鼻饲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不同时间进行鼻饲,观察组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通过不同的鼻饲护理方式进行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营养学指标、脑出血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生发生率为8.44%、治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56%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脑出血高龄患者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可以有效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药物疗法联合治疗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评估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生育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而在其他三项指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 (P<0.05);在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三项指标的比较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 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病灶无复发,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2.5%(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生育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妊娠率为27.5%,参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药物疗法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且可促进患者生育功能的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砜咪唑与诺森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100例,其中92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将该92例设为对照组,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亚砜咪唑;另选择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100例,其中89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将该89例设为观察组,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诺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9%和6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由100.0%下降至2.2%,对照组由100.0%下降至16.3%,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1±0.2)分,对照组VAS评分为(3.3±0.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更趋于正常值,效果更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6.5%和5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和4.3%,观察组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森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安全性高,优于亚砜咪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张武爱  王展福 《肿瘤药学》2024,14(1):116-120
目的 研究等差递增肠内营养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40例为参照组,予以间歇推注法开展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为等差递增输注法。参照组及观察组平均营养支持干预时间为10 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0 d检测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EN)喂养耐受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0d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术后观察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参照组及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在EEN总耐受率方面对比,前者更高(P<0.05)。术前1 d,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食管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对病人实施品管圈活动预防其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实行食管肿瘤切除术治疗的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实行品管圈活动,B组实行常规预防干预,对比分析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B组(27.50%),对护理的满意度(90.00%)高于B 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肿瘤根治术病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预防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羊水量分为对照组(羊水量正常)和观察组(羊水量异常),每组60例.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经阴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经阴正常产率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脐带脱垂、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为18.33%,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5.00%,羊水粪染率为13.33%,新生儿窒息率为16.67%,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为5.00%,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67%,羊水粪染率为1.67%,新生儿窒息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过少或过多均可增加孕妇剖宫产率,增加孕妇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情况的风险,可将胎膜早破后检测的羊水指数作为观察母婴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考拉宁(Teicoplanin,TCL)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革兰阳性球菌(GPC)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COPD合并GPC感染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TCL治疗)和对照组[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治疗],各40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5).TCL治疗后,52株GPC中,40株被清除或部分清除,清除率为76.9%;VCM治疗后,44株GPC中,28株被清除或部分清除,清除率为6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 (P<0.05).结论 使用TCL治疗COPD合并GPC感染的患者较VCM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GPC清除率更高,且毒副反应小,造成的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个案全程管理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个案管理师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肠内营养专业指导.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下降率小于对照组[(7.00±4.00)%vs.(17.00±6.00)%,x2=19.138,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9.17% vs.22.50%);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80.00% vs.65.00%,x2=20.799,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个案全程管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