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UA)浓度的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对176例发病24 h内患者,应用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WI)检查,证实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经改良的NIH卒中(mNIHSS)评分5分以上,随访观察血尿酸、尿囊素(尿酸的非酶代谢产物)浓度变化对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66例血管再通患者多数接受溶栓治疗,UA浓度在48 h降低,然后逐渐升高呈U行改变,14 d时mNIHSS评分降低,UA和尿囊素浓度变化与DWI梗死体积明显相关。结论 U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消耗和再生性抗氧化剂,其浓度的变化与血管再通和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给予100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连续服用两周后,对血小板的凝聚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结果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有5例(5.0%),影响因素分析为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结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的患者应选用合适、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患者尽管服用阿司匹林,但缺血性血管事件仍时有发生,故认为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有关.阿司匹林抵抗有临床定义和实验室检测血小板活性定义2种,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AR不仅存在于健康人,也可发生在不同疾病患者中,发病机制有多种可能.不同类型AR患者,可以通过增加阿司匹林剂量或通过使用其他抗血小板制剂获益.  相似文献   

4.
樊萍  王荣  陈恬 《江西医药》2012,47(8):694-695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神经内科和消化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阿斯匹林导致有症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2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新发偏瘫或原有偏瘫加重10例,意识模糊2例,呕血伴黑便8例,单纯黑便20例,伴失血性休克5例;血红蛋白35-90g/L,平均68g/L.28例有20例作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显示縻烂出血性胃炎14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食道溃疡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5例.28例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保护胃黏膜、补充血容量、输血,其中3例在内镜下止血治疗(喷洒凝血酶、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电凝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0例,大出血后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死亡2例,并发低灌注性脑梗死10例,其中4例为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合并癫痫持续状态1例.结论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预防的规范化,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越来越多,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在增高,小剂量阿司匹林存在一定安全性的问题,神经科医生既要关注卒中预防和治疗,也要防范其使用风险,合理使用,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5.
大量文献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并发症多、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复习最新文献评述静脉和动脉内溶栓、肝素、阿司匹林、安克洛酶以及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IR)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2006~2008年8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的ISI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4天;治疗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加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连服14天.结果 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P<0.05),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总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较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约2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其发病后5年内会复发。因此临床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重要。我们对部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预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选取4个基因研究其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对其COX-1、COX-2及GPIIIa、P2Y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9%仰:9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P2RY,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95%CI1.36~7.16、P=0.05),而其余的ITGB3、PTGS1、PTGS2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且统计临床资料发现,年龄大、有糖尿病史、HDL水平低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结论: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叶沛  耿磊  杨开超  封启明 《上海医药》2012,33(11):17-20
目的:本研究选取4个基因研究其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本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入选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30例,对其COX-1、COX-2及GPIIIa、P2Y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9%(n=9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95%CI1.36~7.16、P=0.05),而其余的ITGB3、PTGS1、PTGS2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无相关性。且统计临床资料发现,年龄大、有糖尿病史、HDL水平低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结论:P2RY1基因的893T>C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IQCODE问卷、MMSE量表,评估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比较服用阿司匹林对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描述。结果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较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轻。结论阿司匹林能延缓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组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辛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辛伐他汀组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67%;联合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2%。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4,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辛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杨琨  孙佳凡 《中国医药》2012,7(2):144-145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8例),研究组给予吲哚布芬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余治疗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6周后血小板聚集率[花生四烯酸(AA)诱导法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法]、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14 d、6周时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AA法(15.7±3.5)%、(1 4.8±3.1)%比(37.8±7.7)%,ADP法(36.7±7.4)%,(40.5±5.6)%比(88.7±8.6)%;对照组:AA法(16.0±2.9)%、(15.5±3.6)%比(42.6±6.8)%,ADP法(39.2±7.0)%,(37.4±4.9)%比(90.3±7.8)%,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性好转(P<0.01);2组间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吲哚布芬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阿司匹林相当,在脑梗死急性期时使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MMP-9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 (1)急性缺血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关系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348例)及正常人(326例)血清Hp抗体(HpIgG),比较两组HpIgG阳性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组Hcy、叶酸(Fol)、维生素(Vit)B12并对其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组血清阳性率高于正常人,脑血管病患者HPIgG阳性组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HpIgG阴性组(56%比26%。P〈0.05)两组Fol、VitB12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p感染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关,Hp可能通过升高Hcy水平从而促进脑血管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60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发挥了协同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马春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79-80,82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辅助常规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RP 、TNF-α及S100B蛋白的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生活质量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RP 、TNF-α 、S100B蛋白、ND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辅助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β-amyloid,AB)代谢改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40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血液中可溶性Aβ1-40及Aβ1-42的水平。结果AIS患者血清Aβ1-40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Aβ1-42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1),血液中Aβ1-42/Aβ1—40及总体AB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过程中存在的β淀粉样肽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上调以及相伴随的短暂Aβ水平变化,可能是脑急性损伤和灌流不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施辉  刘希光 《江苏医药》2002,28(5):324-326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空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向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住院的共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共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脑卒中量表评分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8±2.44)分vs.(7.54±2.38)分,P<0.05;(7.98±4.6)mg/L vs.(11.92±4.65)mg/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9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显著增加,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4±6.28)分vs.(59.98±6.45)分,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