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自我护理是以患者为主体,调动其主观能动作用,发挥自我护理能力。全喉切除术是治疗喉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病人需佩戴喉套管出院,并失去发音功能,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众多不便,要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开展自我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喉次全切除后的发声问题一直未能满意解决,以保留部发声功能而又安全地切除肿瘤的各种喉部分切除术逐斩得以发展。Themistokles Gluck 在20世纪初首先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后开展了一些喉再造的技术及原理的研究从1950年来喉再造技术有大量的报道。本文要叙述的喉次全切除术后喉重建术为在垂直次全喉切除的基础上作了一些适当的改进,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适应范围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是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呼吸停止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人工气道后不仅为及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和解除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抢救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咽喉癌并全喉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咽喉癌并行全喉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和特点,术中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麻醉师能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无瘤操作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患者及家属对手术、麻醉及护理表示满意。结论:做好手术配合及术中无菌无瘤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在喉癌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居家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开展喉癌手术后携气切套管出院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常规出院宣教)和观察组(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各50例,比较两组居家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出现与护理前后ESCA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套管脱落后无法放入、气切附近皮肤感染、痰痂堵塞、接触性肉芽肿及套管内出血等不良事件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与健康知识水平方面的ESC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喉癌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方案能减少其居家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出现,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8例喉癌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感染,1例发生咽瘘。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9,(6)
目的研究程序化气道管理在护理人工气道患者中的作用,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人工气道患者,采取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化气道管理,分析比较2组患者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痂形成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部湿化情况、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采取程序化气道管理后,研究组患者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痰痂形成时间、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Ⅲ级的比例和肺部感染比例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肺部湿化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程序化气道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ICU监护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痰痂形成时间,降低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提高肺部湿化比例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3年8月-1996年7月共行7例全喉切除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升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后吞咽、进食功能可以完全恢复,但丧失了发声能力,为能与人交流,满足患者强烈的交际愿望,提高生存质量,必须使其能发音。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仍是喉科热门课题之一。发声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人工喉发声、人工声带、食管发声和气管食管发声以及发音管发音等。人工喉分机械喉和电子喉,机械人工喉是利用体内呼吸的空气振动金属簧片或薄膜发音,它附在颈前影响美观,且语音单调,每天需要清洗,很不方便,往往不被患者接受;电子喉为一种半导体装置的人工喉,使用时手持人工喉在颈前侧的最佳发音点上,将声音传入 相似文献
11.
陈秀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5)
目的 观察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护理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感染内科住院的100例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的基本资料,10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如降酶、退黄、护肝等),进一步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动态改变及自觉症状(比如纳差、恶心、腹痛等)的改变状况,并进一步归纳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出现的因素和相关护理防治方法.结果 大部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之后,纳差、恶心、腹痛等不适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较前明显改善;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率分别是:对血浆的过敏11例(占11%)、血压降低5例(占5%)、插管处出血2例(占2%).结论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大大提高了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规范、系统地防治护理措施是提升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对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识别是确保治疗过程安全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74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5年1至12月间,将其视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4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手术标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控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技术大致可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确定性人工气道是指能保证可靠有效的通气并适宜长时间使用,这种气道可靠安全,只有患者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这2种气道属于此。而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则相反。本文着重讨论建立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犤1犦,常用的术前估计方法、处理困难气道的规则犤2犦,以及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1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下需要建立人工气道:①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或气道受阻;②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③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 相似文献
15.
童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145-146
目的 探讨在医院护理临床工作中运用改进后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3年护理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2008年实习生为对照组,通过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化进行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动态监控.观察带教满意度情况、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经过x2趋势检验分析,可得知从改革后2009-2013年护士生带教情况满意程度在逐年好转,且均明显高于改革前的2008年(x2=53.375,P=0.000).改革后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技能操作评分高于改革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护理临床实习管理模式效果较好,在提高教学上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洪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3)
目的 了解三氧水治疗脑中风并发褥疮的护理效果.方法 分析比较本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60例脑中风并发褥疮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组29例为人院前发生的第4期褥疮患者,采用三氧水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1例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第4期褥疮患者.分析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77.42%.结论 该方法为能使组织迅速生长达到治愈褥疮并未发生逆转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裂开中的应用.方法 对本科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共18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16)及观察组(n=91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1.2%,观察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0.3%,观察组腹壁切口裂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8.
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肺移植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肺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肺移植患者术后实施序贯式排痰,包括雾化吸入、膨肺吸痰、鼓励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协助排痰、鼻导管吸痰、纤维支气管镜排痰、气管切开.结果 32例肺移植患者术后均行雾化吸入,膨肺吸痰,拔管后均鼓励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5例行叩背排痰,19例行振动机排痰,4例行鼻导管吸痰,3例因肺部感染行纤维支气管镜排痰,1例因严重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肺移植患者术后氧合指数、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序贯式排痰是一个更符合人体生理、系统的排痰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方法,比较观察传统人工和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已使用机械通气7d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使用微泵持续滴注给药.并向套管内注入低渗盐水(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取人工间断推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加安溴索4mL,并在常温下定时、间断向套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每次2~6mL湿化气道。对比观察10d后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方法,而且无需采用生理盐水湿化.适用于建立人工气道后的ICU患者的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