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持续性不卧位腹膜透析疗法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曾经是限制腹膜透析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大量文献报道认为腹膜炎的发生仍然是腹膜透析病人退出透析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主要分析我科18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原因、找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从而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情况,以指导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维持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基本情况、培养结果及可能的致病因素。结果我院160名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224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20患者月/次,其基础疾病以慢性肾炎为主。培养结果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常见,革兰阴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常见。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常见原因为不注意无菌操作。结论加强腹膜透析操作的培训对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维持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操作再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腹膜炎患者12例(40.00%),PDCA组发生腹膜炎患者4例(13.33%)。PDCA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的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透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腹膜透析的特点,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对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的64例出院病人,应用循证护理实施步骤加以指导,制定干预措施。结果上述64例出院病人门诊随访半年,仅1例发生腹膜炎。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制订干预措施应用于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有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地帮助病人重返家庭和回归社会,并获得疾病相关知识及腹膜透析规范,有效降低病人腹膜炎发生率,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小夏  潘家荣  邹芸  刘华 《江苏医药》2012,38(18):2158-2160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正在进行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31例,其中54例发生8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别按是否合并糖尿病、文化程度、营养状况、操作环境等分组,比较腹膜炎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88例次中,69例次(78.4%)细菌培养阳性,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8例次,革兰阴性菌19例次,真菌2例次。致病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头孢他定、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高。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浓度降低为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CAPD相关性腹膜炎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疗效。方法对腹透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发症的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结果通过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从而降低了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腹膜炎的病因分析与观察和防护,从而降低了CAPD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复归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实施腹膜透析的60例患者,其中6例并发腹膜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中,3例由于操作过程不够规范造成的,2例由于肠炎引起,1例由于便秘引起。结论对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预防是关键,强化规范性教育,指导患者有效完成和定期回访,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潘敏燕  张利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36-1737
文献[1-3]报道腹膜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0%~66%.文献[4]报道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9.8%和24.5%.腹膜炎是CAPD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终止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5].因此,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降低抑郁、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进行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0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2例,痛风、狼疮及其他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频发腹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40例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腹膜透析频发腹膜炎的患者,总结腹膜炎发生原因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护理3 d后透析液清亮,全部安全出院后继续接受腹膜透析。结论为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低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品管圈后其腹膜炎发生率的降低情况。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0例腹膜透析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分2组各25例。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对2组腹膜炎发生情况作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护理后,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相比于未实施前,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护理,有助于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协作性,并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找出,制定目标对其进行实施,将护理质量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曹家月 《安徽医药》2014,(7):1392-1394
目的讨论持续护理对于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0例,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后的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总蛋白、白蛋白数值及尿量均显著增高,尿素氮、血肌酐值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腹膜炎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性及自护能力的提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持续护理对于帮助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对策。方法60例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行整体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0例腹膜炎患者中,4例已成功行肾脏移植术,3例肺部感染死亡。结论CAPD并发腹膜炎的发生与引流不畅或腹膜透析管堵塞、导管出口处感染、营养因素等有关,整体护理干预可减少CAPD并发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耐药性,探索腹膜炎的防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次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和转归情况。结果 51例透析液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7%,其中36例为革兰阳性菌,12例为革兰阴性菌,3例真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19.6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11.76%和7.84%。结论革兰阳性菌仍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G+病原菌中已有较高耐药率,应减少或避免其使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腹膜透析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及腹膜活检的意义。对1例腹膜透析并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疗经过及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并对相关文献复习。腹膜透析并结核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较困难,腹膜活检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应用静脉补铁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静脉组)和口服补铁组(口服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 000U/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口服叶酸片30 mg/d。在此基础上静脉补铁组给予蔗糖铁注射剂(森铁能),采用分次输入的方法;口服补铁组给予琥珀酸亚铁(速力菲)0.3克/次,3次/d。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并计算出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口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贫血,通过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好地纠正贫血,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李德天 《安徽医药》2016,20(4):719-722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并在该院初次行腹膜透析、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143例,其中死亡35例,存活108例,存活患者中肾移植6例,拔管12例,失访2例,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接受腹膜透析前各项临床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原发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63例(44.06%),糖尿病肾病46例(32.17%),高血压肾损伤21例(14.68%),马兜铃酸肾病5例(3.5%),止痛剂肾病3例(2.1%),多囊肾2例(1.4%),血管炎肾损伤、梗阻性肾病各1例(0.7%),原因不明的患者1例(0.7%)。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0例(28.57%),脑血管疾病7例(20%),腹膜炎5例(14.29%),肺内感染4例(11.43%),消化道出血2例(5.71%),原因不明4例(11.43%), 肿瘤、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2.86%)。总体透析时间(28.3±16.42)个月,死亡组平均透析时间(24.53±1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大、既往脑血管疾病病史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高磷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原发病仍是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4.06%),符合我国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构成;(2)该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疾病构成、生存率与国际报道接近;(3)腹膜透析前患者高龄、血磷升高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换短管与否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3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更换短管组38例)与对照组(不更换短管组45例),两组患者在发生腹膜炎时均由同一腹透护士行腹腔冲洗至腹透液清亮后,观察组予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对照组不予更换短管,再均按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炎治疗指南规范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症状改善时间、半年内腹膜炎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38例中3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拔管率为7.89%,半年内11例复发(28.94%),腹透液清亮时间为(5.18±4.41)d,腹痛消失时间为(3.03±2.94)d;对照组45例中5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拔管率为11.11%、半年内12例复发(26.66%),腹透液清亮时间为(5.09±3.59)d,腹痛消失时间为(2.73±2.93)d;拔管率、腹膜炎复发率、腹透液清亮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更换短管与否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预后无明显影响。不予更换短管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60例CAPD≥3个月患者中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结果共有23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平均时间25.74个月。原因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34.78%)、心脑血管事件(21.74%)、透析不充分(17.39%)、肿瘤、恶液质、营养不良(13.05%)、经济原因(13.04%)。结论腹膜炎和心脑血管事件、透析不充分是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原因,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控制感染,限制水盐摄入,制定个体化透析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