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AVF)术侧端吻合法的临床实践经验,以提高此法的手术效果,并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对本院46例动静脉内瘘术的吻合方法、常见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临床实践理论。结果:44例手术中取两次切口3例,术中及术后吻合口栓塞的各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1例,术后吻合口出血的3例。内瘘血管瘤2例,35例患者手术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未出现血管合并症。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最后测所有病例AVF血流量≥200ml/min而达到透析要求。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手术切口、采用科学的动静脉内瘘术侧端吻合方法、术后正确护理,能够减少AVF血管合并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蒋克国  王佳  黄蕾  肖蓓 《安徽医药》2021,25(2):284-287
目的 探讨端侧吻合法建立前臂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为预测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是否能建立AVF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建立AVF并且留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30例.根据术前超...  相似文献   

3.
张毅 《首都医药》2010,(24):8-9
目的探讨降落伞吻合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降落伞吻合技术实施标准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即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结果降落伞式血管吻合时间平均15min,吻合成功率100%,血管相关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降落伞吻合技术作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管缝合的方法之一,具有降低操作难度、省时、减少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在2019年3月~2019年8月治疗的100例需要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狭窄组51例,非狭窄组49例。结果: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发生率要高于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要大于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要小于非狭窄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口动脉端狭窄会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发生概率,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和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尿毒症的原因:慢性肾炎31例,糖尿病肾病7例,梗阻性。肾病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多囊肾4例,高血压肾病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与神经移植术在治疗面神经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6例使用面神经端侧或端端吻合以及27例耳大神经移植患者的治疗经验,比较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并统计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个月和术后3个月面神经诱发电位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或端侧(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在无张力条件下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能更快的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9例患者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49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均为在前臂行桡动脉-头静端端吻合,一次性手术成功46例,成功率94%,2例术后再次手术探查,重新吻合成功,均能保证血液透析的血流量,1例因动脉硬化严重失败。结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具有手术简便、成功率高、便于长期穿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月采用侧侧吻合法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75例,同期随机选30例患者行钛轮钉吻合法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2例AVF术的术前准备、吻合方法、吻合口大小、血流量、常见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临床实践理论。结果采用动静脉侧端吻合方法,吻合口径控制在5~6mm,AVF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能够减少AVF血管合并症。结论 AVF术术前需要选择适应证,做好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前准备,选择好手术切口,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术后积极观察并及时处置AVF血管合并症,是AVF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采用侧端吻合AVF术式,吻合口径控制在5~6mm,能够减少AVF血管合并症,保证AVF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是AVF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1992年10月~2008年12月,成功为1126例慢性肾衰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对其中52例手术失败者(其中前臂内瘘37例,肘部内瘘9例,人造血管内瘘6例)再次手术,探察失败原因,重新吻合血管.结果 52例患者再次术后效果良好,3周后血流量均大于200 ml/min,能成功进行血透.结论 依靠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应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均可获得满意的透析通道.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泡手配合按摩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泡手配合按摩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6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情况、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内瘘成形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例数及内瘘成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能缩短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瘘成形率。  相似文献   

12.
时明涛 《安徽医药》2021,25(11):2248-2251
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人造血管内瘘(AVG)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应用对比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MHD病人81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VF组46例(给予AVF治疗)与AVG组35例(给予AVG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再次通畅率、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VF组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明显高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通畅率80.43%比37.14%,12个月通畅率65.22%比11.43%,24个月通畅率28.26%比5.71%,36个月通畅率19.57%比2.86%,均P<0.05);AVF组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径路中位生存时间为39.344个月,AVG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27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皮下血肿、血清肿、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与AV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VF治疗MHD,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高于AVG,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VG组,安全性较好,但两种手术方式血管径路再次通畅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静脉内瘘功能保持的价值.方法 选择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40例予分组观察:联合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6例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内瘘成熟后的血流量,静脉内径差值及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下的高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0)和低切变率改善程度比较(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瘘血流量比较(P=0.0356)以及两组治疗前后静脉内径差值比较(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使用时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是改变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内瘘的血流量;有效扩大静脉内径的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2015—2017年179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超评估血管条件,筛选不适合手术血管;术后采用高频彩超监测血管成熟情况及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内径≥1.2 mm,动脉内径≥1.5 mm的血管适合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流量在500~600 ml/min,既能满足透析要求,又能降低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12例静脉内径在1.0~1.2 mm,但静脉充盈良好,在握拳加压1 min后内径能达2.0 mm者,手术亦成功,术后内瘘流量达标。1例术后2+个月使用内瘘时无法满足透析要求,改行中心静脉cuff管透析。1例术后2年出现造瘘侧上肢肿胀,检查提示中心静脉狭窄。8例出现内瘘血栓,6例内瘘狭窄。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高频彩超对于术前血管的评估,术后血管的成熟情况及并发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淑芬  林莉 《中国医药》2010,5(10):957-958
目的 探讨延长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血液透析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4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患者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146例患者共进行204次新瘘穿刺,一次成功200次,成功率为98%;146例患者内瘘平均使用寿命(71.9±68.7)个月,使用寿命最长为300个月;大多数患者内瘘血流量保持在>200 ml/min,其中18例患者内瘘血流量<180 ml/min,经分析与患者高龄、心功能差有关,10例患者因透析后低血压导致内瘘血栓形成,因发现及时,经尿激酶溶栓后成功再通.结论 加强内瘘的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同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保证内瘘通畅,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并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手术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AVF手术部位的主要原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AVF手术患者8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BMI≥25、吸烟)及临床资料(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肌酐、尿素氮、尿酸、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INR).依手术部位分为腕部AVF组68例和肘部AVF组21例,并对两组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肘部AVF组的女性比例、合并糖尿病的人数、年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腕部AVF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合并糖尿病是对选择肘部手术有显著影响的变量(OR=6.034,P=0.032).结论 选择不同部位行AVF手术应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绝经期妇女、年龄及血液纤维蛋白原升高等因素,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严艳  黄芝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29-13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药》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根据建立部位的不同分为腕部内瘘组(43例)、上肢前臂内瘘组(37例)和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8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的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上臂肱动脉内瘘组的内瘘血流量最高,达(336.25±70.14)ml/min,明显高于腕部内瘘组和上肢前臂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通畅方面,3组1个月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上臂肱动脉内瘘组1年、2年和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6.32%、60.53%和52.63%)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年内血栓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21.05%、31.58%和26.32%,较其余两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内瘘位置,需密切注意后期通畅率和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