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胎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以及与孕妇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本所产检的18202例血清学三联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妇年龄将18202例分成A、B、C、D4组,A组<20岁,B组20~24岁,C组25~29岁,D组30~34岁,比较各年龄段孕妇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共1326例,A、B、C、D组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77%、8.76%、5.74%、9.75%;出生缺陷共66例,A、B、C、D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68%、0.43%、0.28%、0.49%。A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C组低于其他三组。结论从优生优育、防止出生缺陷角度看,最佳生育年龄应为25~29岁,孕妇妊娠年龄过大或过小,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2.
廖彩华  陈禄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07-1708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每年出生缺陷新生儿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一年新增的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1].为了提高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孕期胎儿畸形的漏诊率,笔者对近3年来胎儿畸形产前筛查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8-2010年来罗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 297例,年龄16 ~48岁,孕周13-42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资料来源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2009年收治的658例患者,年龄在24~41岁,孕周为14+1~20+6周。结果 658例孕妇孕期筛查中,高风险为59例,高风险孕妇<35岁23例。结论唐氏综合征筛查是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对保障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节约人口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意义及导致胎儿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或引产的孕妇中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并前瞻性收集2010-2011年本我院产科门诊接受胎儿产前超声筛查、在本院住院分娩或终止妊娠孕妇的病历资料,记录孕妇年龄、不良孕产史、孕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在装修后半年内房室居住史和胎儿畸形分布情况.结果 产前系统筛查开展前的1 982例围产儿中畸形儿61例,漏诊率26.2%(16/61);开展产前系统筛查后的2 056例围产儿中,畸形儿86例,漏诊率12.8%(11/86),2组畸形儿漏诊率比较.接受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畸形儿组孕妇年龄≥35岁、有不良孕产史、孕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孕早期在半年内装修房屋居住史者均多于非畸形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23/86)比16.4%(323/1 970)、86.0%(74/86)比6.2%(123/1 970)、62.8%(54/86)比18.1%(356/1 970)、26.7%(23/86)比18.2%(358/1 970),均P〈0.01].结论 孕中期孕妇进行常规系统超声筛查,能及时发现大多数胎儿畸形.孕妇年龄≥35岁、有不良孕产史、孕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孕早期在装修房屋半年内居住史可能是导致胎儿畸形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余市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及产前诊断现状,提出干预措施和提高产前诊断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统计新余市2001~2011年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住与构成比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72514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4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 66.33/万;随孕母年龄增加,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χ2=45.63,P<0.05),35岁以上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机会越大(RR=4.59);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RR=16.21);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儿有151例(31.39%).结论 新余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产前诊断率偏低,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大胎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A组)分娩特大胎儿孕妇及200例(B组)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妊娠合并症.结果 我院2003~2009年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组(A组),产妇年龄18~45岁,平均30.15岁;对照组(B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31.4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经产妇117例(52.7%),B组经产妇55例(27.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40周后特大胎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良者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均有关系,与糖尿病的关系还需大样本的筛查研究来进一步探讨,掌握好特大胎儿的高危因素,对产前准确判断特大胎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城市免费孕期出生缺陷群体干预模式的建立与成效。方法选取增城市2009年4月~2011年4月户籍计划内妊娠夫妇,进行孕中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和胎儿体表、骨骼和内脏畸形免费筛查干预工作。结果免费筛查率达61%,共免费干预了61例重大缺陷胎儿。G-6-PD筛查阳性率为11.47%;确诊α地中海贫血1622例,确诊β地中海贫血624例;行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5726例孕妇,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205例;行孕中期B超排畸筛查7612例,发现和确诊胎儿体表、骨骼或内脏畸形缺陷。结论免费孕期出生缺陷群体干预模式的建立降低了围生儿出生缺陷率,提高了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杨芳 《江苏医药》2013,39(13):1595-1596
目的 分析常州市武进区妊娠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方法 选择常州市武进区产前筛查的孕妇4062例,孕周15-20周,年龄20-41岁.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E3,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062例中,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67例(9.03%),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56例(6.3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46例(1.13%),神经管缺陷36例(0.89%),年龄>35岁的29例(0.71%).行羊膜腔穿刺300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核型6例,其中唐氏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2例,其他异常1例.结论 孕中期孕妇进行无创伤性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以减少出生缺陷,对优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规范化产前筛查在诊断胎儿出生缺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孕11~40周)资料,得出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人次、行系统筛查人次、检出出生缺陷人次、出生缺陷检出率、在本院分娩人次、医学终止妊娠胎儿数、晚期流产和胎死宫内胎儿数.结果 应用规范的产前筛查,本院超声出生缺陷检出率逐年增高、出生缺陷检出时间提早、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增高、我院成为河北省产前诊断分中心.结论 规范化超声产前筛查的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情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21-三体综合征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改霞 《安徽医药》2007,11(1):66-66
目的 探讨21-三体综合征胎儿发病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35岁以下1 489例产前筛查21-三体高风险孕妇、344例≥35岁孕妇两种高危人群抽取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21-三体胎儿母亲年龄及其接触环境因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489例21-三体高风险孕妇中检出12例为21-三体(0.81%),344例≥35岁孕妇中检出1例为21-三体(0.29℅).其母亲均接触过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结论 发生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母亲年龄有偏低倾向,其发病与有害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应扩大产前诊断的年龄范围,加大优生优育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产妇和围产儿的结局.结果 Ⅰ~Ⅱ级的剖宫产率为62.32%,显著低于Ⅲ~Ⅳ级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围生儿早产、足月低体重儿、死亡的几率分别为8.70%、1.45%、1.45%,显著低于Ⅲ~Ⅳ级26.07%、13.04%、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围产儿Apgar评分、围产儿体重分别为(8.64±1.03)分、(3 198.62±351.49)g,均显著高于Ⅲ~Ⅳ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心功能状态与分娩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应早期评估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的心功能,早期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高龄孕妇实施系统产前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10630例接受胎儿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孕妇资料,对其中712例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周岁)实施系统产前超声筛查,并随访所有高龄孕妇妊娠结果,胎儿畸形以产后最终诊断为标准,同时以非高龄孕妇筛查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产前超声诊断的价值。结果712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32例(4.49%),单发畸形15例,复合畸形17例,漏诊4例,畸形检出率88.88%(36/32)。对照组9918例孕妇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243例(2.45%)。结论高龄孕妇畸形发生率高于低龄孕妇,对高龄孕妇根据超声筛查结果行产前诊断,可以能有效地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S/D升高对FGR形成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被确诊为子痫前期,孕晚期行产科多普勒检查能够得到孕晚期S/D值,并排除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患者20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Logistic 回归的方法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和孕晚期S/D升高(具体指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随访信息系统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FET患者接受HRT和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s,NC)内膜准备的新生儿信息,按单胎和双胎形成2个队列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RT和先天性畸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 989例新生儿,其中单胎新生儿HRT组4 440例,NC组3 543例;双胎新生儿HRT组2 766例,NC组2 240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T不是单胎先天性畸形(OR=0.84,95% CI:0.53~1.34)、早产(OR=0.97,95% CI:0.82~1.14)和低出生体质量(OR=0.98,95% CI:0.81~1.18)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RT也不是双胎先天性畸形(0R=0.27,95% CI:0.06~1.26)、早产(OR=1.37,95% CI:0.87~2.15)和低出生体质量(OR=0.94,95% CI:0.80~1.11)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ET患者HRT不影响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的先天性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赵玉萍  陈炼  彭晓康 《北方药学》2011,8(11):45+83-45,83
目的:了解乐山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2010年乐山市各大医院及部分乡镇医院2009~2010年出生的13053例新生儿,以电话随访、病历资料搜集、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工作。结果:发现缺陷儿共182例,2年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3.943‰,前6位发生缺陷顺住依次是:耳部、四肢、口腔、尿道、心脏、染色体,合并≥2种缺陷的有16例。出生缺陷的发生与胎龄、母亲年龄、家庭收入、出生体重关系不大,而与性别、孕产次、住址、孕期感染关系很大,男性、农村母亲、初中文化程度、孕期感染、多次怀孕及第二胎发病率较高。结论:加强宣传和普及优生科学知识,积极开展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减少孕期感染,搞好出生缺陷的各级预防工作,方能从根本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mortality due to drug-related (DR) causes amongst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PWID) is a major issue. Our objective was to characterise temporal trends in DR mortality rates in a large cohort of PWID in Scotland over the past decade, all of whom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 mortality.MethodsRet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linking Scotland's national HCV Diagnosis Database and deaths registry. The study cohort consisted of all individuals with likely injection drug use-related route of HCV acquisition, who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HCV between 1991 and 2018, and were alive and aged under 65 years on 1 January 2009. We used Lexis expansion to adjust for ageing cohort effects and calculated the mortality rate from an underlying/contributing DR cause over the period 2009–2018. We fitted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s to estimate the temporal trend adjusting for attained age, sex, referral setting, region, and viraemic status at baseline.ResultsAmongst the study population (n = 35,065; 236,914 person-years), a total of 1900 DR deaths occurred; the DR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from 5.6/1000 [101 deaths] in 2009 to 12.4/1000 [342] person-years in 2018. Increasing trends were observed for all age-groups except 55–64 years. The overall DR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st for referrals for HCV testing from prison (11.0/1000) and hospital settings (10.0/1000). Mortality increased with calendar time period, with significantly raised adjusted rate ratios (RRs) from 2015 (RR=1.40, 95% CI:1.16–1.69) to 2018 (RR=2.23, 95% CI:1.88–2.64), compared with 2011–2012, for older age (35–44: RR=1.37, 95% CI:1.20–1.56; 45–54: RR=1.32, CI:1.14–1.53) compared with <35 years, for persons diagnosed with HCV since 2009 (RR=1.34, 95% CI:1.21–1.49), and for prison and hospital referrals (RRs of 1.30, 1.37) compared with GP referrals.ConclusionIncreasing DR mortality rates in Scotland over the past decade are not just due to an ageing cohort. Harm reduction services will likely need to expand and adapt to reverse the recent upward trends in DR mortality in PWI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960例孕产妇中确诊为胎盘前置的6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同期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总结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60例,发病率为1.5%,其中,中央型18例(30.0%),部分型5例(8.3%),边缘型37例(61.7%)。年龄≥35岁、文化程度低、有流产史、有分娩史、有剖宫产史及盆腔炎症史是导致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结局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体重儿数量、早产儿的例数及1 min Apgar评分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发生胎盘植入及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龄、文化程度低、产妇流产史、分娩史、剖宫产史、盆腔炎症史是导致胎盘前置的重要危险因素,前置胎盘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增加孕产妇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孙诚  操基玉 《安徽医药》2017,21(12):2253-2256
目的 掌握该市2012-2015年流感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2012-2015年该市两家哨点医院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和网络实验室对两家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该市两家哨点医院2012-2015年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为789 229例,流感样病例数为29 005例(3.68%);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实验室2012-2015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5 793份,阳性率8.15%,其中季节性H3型占58.26%,Yamagata型占31.57%,新甲H1N1型占5.72%,B型占4.45%;不同年龄组阳性检出率,0~5岁组为6.26%,>5 ~10岁组为11.16%,>10 ~ 35岁组为8.87%,>35~40岁组为4.23%,>40岁组(10.66%);不同职业之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发现,学生组为10.04%,散居儿童组为6.03%;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其中1月份和2月份检出数最高,7月份检出次之,5、6和11月份检出数较低;B型、Yamagata型和新甲H1N1型检出数主要集中在1-3月,季节性H3型在7、8、9和1月份检出数较高.结论 2012-2015年四种流感监测年度该市流感一般在冬季和夏季流行,病毒以B型、Yamagata型、季节性H3型和新甲H1N1型相互交替流行,在不同的月份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存在变化,在不同的年龄组和不同的职业中发病率有所区别,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