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手段。方法:外科治疗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其中行囊肿切除4例,左上肺叶切除回例。结果:5例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气管支气管囊肿一般无症状,并发感染或癌变可出现压迫或呼吸道症状。X线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其特征表现是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可随吞咽或呼吸活动的纵隔阴影;CT扫描对明确诊断,提示恶变有较大的价值;B超可表明囊性肿块。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手段,对疑有癌变病例,可于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或连同受侵肺叶一并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自 1977- 0 1/ 2 0 0 0 - 0 4我科共收治纵隔前肠囊肿 5 2例 ,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现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 5 2 (男 35 ,女 17)例 .年龄 0 .7~ 5 4岁 ,其中 12岁以下 12例 ,临床症状有胸痛 19例、胸闷 13例、咳嗽12例、咳血 2例、吞咽梗阻感 1例 ,无症状者 16例 .囊肿部位 :支气管囊肿后纵隔、前纵隔各 17例 ,中纵隔 2例 ;食管囊肿及胃肠囊肿均见于后纵隔 .术前诊断 :确诊者 11例 ,占 2 1.1% .2 手术与结果 取后外侧切口 2 8例 ;前外侧切口 10例 ;胸骨正中切口 3例 ;胸膜外手术切除囊肿 11例 .囊肿完…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伟强  何建行 《广东医学》1997,18(5):301-302
自1994年6月一1996年8月,我科用电视胸腔镜行纵隔肿物手术门例。探查或大块组织活检7例、囊肿切除5例、神经纤维瘤切除3例、脂肪瘤1例、略胎瘤1例,手术效果满意。l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17例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6例;年龄13-75岁,平均40·5岁;右侧胸腔手术10例、左晚7例。7例为巨大纵隔肿瘤或术前胸片、LT检查怀疑恶性肿瘤,行活俭术,2例心包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1例、纵隔畸脑瘤1例。手术时间对一120分钟,术后胸液流量100-300Inl,除1例右上纵隔脂肪瘤术后短时间内胸液引流量多达800Inl,再次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纵隔支气管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MBC的CT图像,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囊肿位于中纵隔9例(右侧7例),前纵隔6例(左侧4例),后纵隔5例(左侧4例)。肿块大小约3.0cm×1.8cm-11.5cm×10.5cm。CT平扫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CT表现有一定特点,当发现右侧中纵隔或左侧前、后纵隔,单发均匀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无强化,应该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5.
常丽  常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5):47-47
我院1974~2002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患者58例,肿瘤外穿入肺内15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8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被误诊的12例病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0~47岁,平均32岁。均有咳嗽,咳痰。咳黏液痰7例,脓性痰5例;间有血痰和少量咯血各3例,咳出毛发和豆腐渣样物质2例;间断发热8例,气喘3例,杵状指1例。X线检查团块状阴影8例:密度均匀,边缘糊和肺门纵隔相连,肿块直径见6.5~13cm。大片状浓密阴影3例:边缘不整,肺门阴影增大。一侧肺野不透明1例:肺尖部密度低,肋膈角清楚,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支气管造影检查5例中,3例支气管柱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我院胸外科自1966年~1987年手术治疗肺部炎性假瘤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岁~60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个月。X线特点是肺野边缘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阴影。部分病例可见胸膜肥厚或肋隔角变钝。全部病例均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征象。所有病灶均为单发。术前只有1  相似文献   

7.
李良彬  林尚清 《四川医学》1989,10(3):141-142
心包囊肿及脂肪瘤极少见,其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2.8~6.2%。我院1967年3月至198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7例,心包脂肪瘤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例心包囊肿中,男4例,女3例。年龄27~66岁。无症状普查发现胸内块影2例。其余因咳嗽、胸痛、心前区隐痛、心悸和感冒发热就医。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缘附近有密度增高影,其密度均匀,边界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侧位胸片3例可见泪滴状阴影。透视见肿物影和心影分不开。术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各种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确诊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支气管囊肿中,纵隔内9例,肺内14例;含液囊肿11例,含气液囊肿7例,含气囊肿4例,实质性囊肿1例;薄壁囊肿16例,厚壁囊肿7例;9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囊液无强化,囊壁均匀强化。结论大部分支气管囊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诊断价值大。X线对肺内支气管囊肿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纵隔内支气管囊肿诊断漏诊、误诊率较高。MRI对判别囊性与实性及了解囊液的成分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临床比较少见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误治。我院近年来共收治 8例肺隔离症 ,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   8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岁4个月 1例 ,1 6岁~ 30岁 6例 ,4 4岁 1例 ,1例无症状查体发现 ,另 7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3例有咯血。 8例X线检查均见左下肺后基底段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块状阴影 ,胸部CT检查所见情形和胸部X线相似 ,但并发双侧支气管扩张、先天性膈疝及多发性肺囊肿各 1例显示更清楚。入院前曾误诊肺脓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及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 198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治疗纵隔肿瘤 10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5例 ,女 31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38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6 6例 ,中纵隔 8例 ,后纵隔 32例。肿瘤类别 :畸胎样瘤 38例 ;神经源肿瘤 30例 ;胸腺类肿瘤及囊肿 18例 ;胸内甲状腺 8例 ;间叶组织肿瘤 7例 ,其中脂肪瘤 2例、纤维瘤 1例、纤维肉瘤 1例、淋巴肉瘤 2例、血管瘤 1例 ;其他类肿瘤及囊肿 5例 ,包括气管囊肿 2例、心包囊肿 2例、单纯囊肿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重症肌无力 ,Horner氏式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手术治疗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 11例纵隔支气管囊肿CT表现。结果  11例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呈水样密度肿块 6例 ;软组织密度肿块 5例 ,其中囊性肿块 3例 ,实质性和不确定性各 1例。结论 根据肿块的特殊部位和CT扫描囊性性质 ,大部分纵隔支气管囊肿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安平  于春玲 《黑龙江医学》2002,26(7):503-503
纵隔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 ,绝大多数可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常见的纵隔肿瘤分 :前纵隔有胸骨后甲状腺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胸腺瘤 ;中纵隔的恶性淋巴瘤 ,后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现收集我院近 30年来部分纵隔肿瘤 85例 ,其中 ,2 0例为纵隔少见肿瘤。 2 0例中 ,心包囊肿 3例 ,气管囊肿 4例 ,囊状水瘤 3例 ,脂肪瘤 3例 ,嗜酸细胞瘤 1例 ,血管内及细胞瘤 1例 ,纤维瘤 1例 ,动静脉瘤 1例 ,恶性组织细胞瘤 1例 ,前肠囊肿 1例 ,纵隔囊肿 1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5例。年龄 1岁~ 5 6岁。临床症状有胸痛、胸闷、呼吸…  相似文献   

13.
刘兵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22):28-29
本组病例49例,年龄19~65岁.结核瘤为肺野内圆形病变最多的一种.本组20例圆形病灶,年龄19~46岁,病灶皆位于中上肺野.圆形病灶多在1.5~3.0cm,边缘多数清晰光滑;密度高,有2例边缘不整,毛糙、模糊、轮廓不规则,周围有卫星病灶,并有较浅的分叶;5例边缘呈弧形钙化;3例呈成层的环形钙化;6例呈密集的斑点状钙化,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圆形阴影密度高,可密度不均匀.20例圆形灶皆可见索条状阴影与肺门相连,其中8例有支气管引流征,即圆形病灶引向肺门之两条平形线状阴影,内有密度减低之透亮带.空洞呈类圆形,内壁较光滑,周围可见结核病灶;1例呈裂隙样空洞,偏于肺门侧.16例动态观察,10余年病灶大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纵隔畸胎瘤破溃入肺病例临床少见 ,术前不易得到明确诊断 ,治疗困难。 1 985~ 2 0 0 1年 ,我院共行纵隔畸胎瘤手术81例 ,其中畸胎瘤破溃入肺者 2 2例 ,占手术总数的 2 7.2 % ,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9例 ,女 1 3例 ;年龄 1 7~ 45岁 ,平均 32 .5岁。 1 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脓痰等肺部感染症状为主 ,3例咳出毛发或黄色皮脂样物 ,5例无症状。术前明确诊断者 1 4例 ,占 63 .6 % ;术前误诊为肺囊肿并感染或支气管扩张症者 8例 ,占 36 .4%。肿瘤位于右上纵隔并侵犯、穿破右肺上叶 7例 ,右前纵…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0年至1988年共收治纵隔肿瘤23例,本文重点分析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临床资料一、本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为多。二、病理分类及部位:本组病例良性者20例,恶性者3例。其中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胸腺肿瘤6例,支气管囊肿1例,心包囊肿2例,胸内甲状腺2例,纵隔卵黄囊瘤1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8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19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X胸片、胸部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病灶肺内型109例、纵隔型10例,其中气囊肿45例、液囊肿55例、多发肺囊肿9例。肺内型多以并发感染就诊,其中58例表现为咳嗽、咳痰,22例伴发热,47例表现为咯血、痰血或痰中带血,8例有不同程度的胸痛;CT特征为囊腔大、周围软组织少的“块中囊”,或薄壁的空腔、多发性蜂窝状、囊腔状环形透光影。纵隔型7例于体检时偶然发现,2例为反复咳嗽、咳痰,1例为胸闷乏力;CT特点为边界清楚、密度一致的孤立性圆形或卵圆形占位阴影,与周围器官组织相互挤压变形。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以肺内型为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咳嗽、咳痰及咯血,CT检查以块中囊为其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0-2003年间共收治18例肺内炎性假瘤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5~62岁,平均43.5岁,病程3天至5年.其中吸烟者15例,有呼吸系统症状者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者5例,胸痛3例,发热1例.主要症状为咳嗽者12例,胸闷气短5例,6例无症状.胸部X线示病变位于右肺11例,左肺7例,均为单发的球形或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者5例,不均匀13例;其中10例有毛刺,1例肿块内有空洞,3例有钙化灶.病变直径2~6 cm.  相似文献   

18.
<正> [临床资料] 纵隔病变102例,男性50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70岁,现以典型的3例报告如下。 [例1] 男性,52岁。胸痛、咳嗽2个月。胸正侧位片见右上纵隔偏后近后肋处8cm×7cm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右第2后肋受压、变形、外移,诊断为右后上纵隔肿瘤。手术、病理证实为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本院手术治疗二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刘××,男,31岁。住院号3564。入院前一月来身体逐渐消瘦,左胸背部有时疼痛,无其它症状,门诊 X 线发现右上纵隔有一拳大圆形阴影。体检与化验无异常。X 线俭查:右上纵隔障在锁骨水平部有一半圆形致密影,约8×6厘米,边缘清  相似文献   

20.
198 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以下简称肺囊肿 ) 3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中 ,男 17例 ,女 19例 ,年龄 8~ 47岁 ,平均 2 8.3岁 ,其中 12~ 35岁 2 9例。病程 2 0 d至 14年 ,其中 2~ 7年2 6例。1.2 临床表现 :咳嗽 36例 ,脓痰 2 4例 ,发热 2 1例 ,血痰或咯血 19例 ,胸痛 17例 ,气促 4例 ,消瘦 3例。1.3  X线胸片 :蜂窝状阴影 2 4例 ,1~ 3个薄壁空洞 8例 ,类圆形阴影及大片致密阴影各 2例。其中可见液平面者 17例。本组 17例行胸部 CT检查 ,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空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