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PCI)联合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3年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治疗效果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随访1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复查造影TIMI血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即刻和长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即刻及长期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其他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桂翔 《河南医学研究》2014,(12):113-11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6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血栓抽吸和经抽吸导管注药后行PCI)和对照组(23例,血栓抽吸后行PCI)。观察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傅宴  张元春  尹庆  吴家宽  戴磊 《当代医学》2009,15(11):151-153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方法4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积分、球囊扩张次数、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手术时间、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与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下降,球囊扩张次数减少,支架直接植入率高,最后TIMI血流改善,cTFC降低,MBG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而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宣城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32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B组)28例。 A组术中行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持续给予36 h,同时肝素抗凝,监测APTT;B组行标准PCI术。结果 A组在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抗栓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明显地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胸痛症状、心电图好转、心肌的损伤及左室重构,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同时,减少了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而出血病例并没有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耿涛  宋志远  王炳勋  徐泽升 《重庆医学》2018,(2):211-213,216
目的 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存在重度血栓负荷的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265例.A组为直接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为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 B组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心脏核磁共振检查(CMRI)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B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在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将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采用该方法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对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24个月,LVEF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明显作用,且患者可在术后较长时间持续获益.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21-142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PT)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组(对照组)和PT+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组(试验组)。比较两组2h ST段回落率、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梗死部位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性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分别为20.0%和37.5%,病死率分别为4.0%和8.33%,试验组TIMI3级发生率和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CI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治疗对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栓抽吸。试验组患者在抽吸治疗后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照组患者抽吸后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的差异、心功能改善、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PCI前的TIMI血流、EF无显著差异。试验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达到TIMI3级对照组42.37%,试验组48.74%,P=0.026。心功能在1周明显改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在对照组(48.75±10.60)%,试验组(53.12±11.37)%,P=0.03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有助于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ST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冠脉无复流者,共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技术,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联合治疗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即刻CTFC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57.8%vs 26.6%,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后,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安全可行,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且不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后HCVRNA阴转远期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经过18mo-26mo的随访,Ⅱ-1b型HCVRNA持续阴转率为20.0%;Ⅲ/2a型为70.0%,两型疗效相差非常显。结论;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对Ⅲ/2a型的疗效优于Ⅱ/1b。  相似文献   

19.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