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5例)与常规对照组(35例)。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分别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硝酸甘油的反应(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UA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清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20 mg/dL、TG≥150 mg/dL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试验组4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依折麦布10 mg/d睡前口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TG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TG为(190.25±79.26) mg/dL,与治疗前(228.48±70.10) mg/d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TG为(153.34±52.41) mg/dL,与治疗前(255.89±100.03) mg/d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C、rG、HDL和LDL-C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明显降低TG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进行疗效比较。普通降脂组常规服用阿斯匹林、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另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强化降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均较用药前下降,强化降脂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1),未见强烈副作用。心脏事件在普通降脂组也出现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对协助控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安全可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杨琴  马欣 《中原医刊》2009,(15):1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对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的320例UAP患者24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以上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服药1个月、3个月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DL—C由(3.2±1.0)mmol/L下降至3个月时的(1.5±0.8)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由(1.5±0.4)mmol/L升至3个月时的(1.6±1.8)mmol/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随诊1个月时分别为(27±25)mg/L,(2.6±2.5)m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个月时ALT〉120U/L为14例.随访3个月时无ALT〉120U/L的患者。结论UAP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患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患者合适的阿托伐他汀剂量.方法 入选128例择期冠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6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围手术期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 d后检测血脂各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 h炎性因子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 d炎性因子较术后12 h有明显降低(P<0.01),且B组较A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可造成血管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此炎症反应,并不依赖调脂作用,40 mg/d较20 mg/d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3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前后,采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氟伐他汀治疗8周后肱动脉FMD(12.3%±1.4%)较治疗前(5.1%±1.2%)及对照组(5.4%±1.9%)均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具有改善UA患者血管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受损及血栓形成,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调脂治疗,能够防止或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辛伐他汀组 1 0mg/d ,一组为对照组 ,两组各 30例 ,治疗 8W后 ,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 :治疗组血清TC、TG、LDL -C显著降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1 ) ,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短期内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选择68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4周后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每晚40mg阿托伐他汀能在4周内较明显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在短期内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汀20mg每晚顿服治疗,疗程30d。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患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T改变及平板运动试验变化,并与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仅行常规治疗患作对比。结果 阿托伐他汀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和缺血性ST-T改变的恢复率方面,均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也较常规治疗组显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3m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3mo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TIB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x^2=10.848),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从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娄毅  薛静蓉 《黑龙江医学》2007,31(10):781-78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调脂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5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对照组21例,给予硝酸酯类,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A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阿托伐他汀B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给药前及8周末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常规对照组给药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A、B组8周后检测TC、LDC-C水平明显下降(P〈0.05)。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治疗8周后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A组、B组与常规对照组,B组与A组相比较hsCRP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使UA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心内科住院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加苦碟子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血脂比较:治疗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玲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53-115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d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P-选择素(P-S)的含量变化。方法将入院确诊的83例UA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A组,n=43,阿托伐他汀10mg/d,共3d)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NF-α、IL-6、P-S和血脂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n=30)。结果(1)治疗前UA患者与健康者血清hs-CRP、TNF-α、IL-6、P-S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2)治疗3d后,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P-S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成分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A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P-S的降低与TC、TG、LDL、HDL的下降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稳定斑块,使UA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中,丹红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及丹红注射液,对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心电图检查总有效率达到88.8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3.89%低于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采用丹红注射液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予辛伐他汀4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5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FMD由治疗前的(5.65%±3.81%)上升至(8.36%±4.51%),p〈0.05,阿托伐他汀组FMD由治疗前的(5.81%±3.64%)上升至(8.77%±4.60%),p〈0.05,均显著改善。结论短期的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干预能直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不依赖于血脂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UA)与高教度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检潮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UA、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怠者组UA、hsCRP、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UA与hsCRP水平呈线性正相反.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hsCRP水平是升高的,且两者浓度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107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给予阿托伐他汀及常规治疗、治疗组2为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及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而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更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结论:早期厄贝沙坦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控制程度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