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判定标准方面的文献。在此文献中,研究人员归纳总结出9种常见的中医体质。这些中医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其中,血瘀体质是一种较常见的体质,也是易使人罹患各种慢性病的体质之一。血瘀体质者具有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眼睛浑浊、眼睛里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健康门诊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9-2013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门诊收治的96例亚健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瑞康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分析其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结果 :本组亚健康人群的年龄段为11-70岁,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年龄段(占比为52.08%),其次为40-60岁的年龄段(占比达36.44%)。在本组亚健康人群中,中医体质为平和体质者占31.3%,中医体质为偏颇体质者占69.7%(其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者均占10%以上)。在本组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中,居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在本组男性亚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者占40.9%,偏颇体质者占59.1%(其中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者均占10%以上)。本组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是:在本组女性亚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者占23.08%,偏颇体质者占76.92%(其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者均占10%以上)。结论 :40岁左右是人们发生亚健康的主要年龄段,有阳虚、痰湿体质的男性是进行亚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评定,收集数据,分析失眠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睡眠质量,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内在联系。结果共观察30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 32±16. 23)岁。男性失眠患者104例,女性失眠患者204例。单一体质162例,兼夹体质146例,PSQI总分均值为(12. 65±3. 04)。失眠患者较严重的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缩短和入睡时间的延长。各体质均以入睡困难为主要症状,单一体质的次要症状分别表现为:痰湿体质为早醒;阳虚体质、瘀血体质为多梦;阴虚体质为易醒;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以及特禀体质为眠浅。而各兼夹体质的次要症状表现为多梦。结论失眠患者中最多的3种单一体质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及痰湿体质;3种兼夹体质为气虚兼夹阳虚体质、气虚兼夹阴虚体质以及阳虚兼夹痰湿体质。单一体质与兼夹体质的睡眠质量无差异,均以入睡困难为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阴虚体质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调查问卷与体质分析方面,阴虚体质形成的内在机制、实验研究、标准化研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空白。同时,许多研究成果又存在研究对象重复,结果不统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完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规范中医阴虚体质的诊断标准和实验标准。(2)各方面研究应该平衡发展,包括体质特征标准化建立、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3)将中医体质学与多学科进行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收集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9种体质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最多,占总人数的91.5%。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龄、饮食偏嗜最多见,但高血压与缺血性中风的主要体质无明显相关性,而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史与痰湿体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卒中病史和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且体质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并分析甘肃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中医体质规律,为在职职工的治未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甘肃省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 调查的总人群中居于前4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体质(29.67%),阳虚体质(14.80%),痰湿体质(14.51%),阴虚体质(11.51%).男性人群居于前4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体质(31.09%),痰湿体质(20.77%),阴虚体质(11.52%),阳虚体质(10.59%).女性人群居于前4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体质(28.28%),阳虚体质(18.94%),气虚体质(12.54%),阴虚体质(1 1.50%).结论 总人群中平和体质人数比例占30%左右,男性人群偏颇体质以痰湿体质为主,女性人群偏颇体质以阳虚体质为主,在治未病工作中,需要注重不同性别因素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阴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虚体质为体质类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形成诸多疾病的体质基础。在江苏地区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特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043例中,阴虚体质181例。在阴虚体质者中,一些疾病的发病比例相对较高,提示阴虚体质具有一定发病倾向,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定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本研究从数理统计上证明中医体质测试结果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将中医体质测试纳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具有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中医药大学5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采用相应的仪器进行体质健康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测试.测试结束后,采用SPSS 13.0分析中医体质类型评分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与统一性.结果 痰湿体质人群体重指数偏高,阴虚体质人群身高偏高,这与中医体质理论对相应体质的特征分析相一致.9种体质类型评分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测试项目均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而与身体素质中某些项目具有相关性(P <0.05,P<0.01).平和体质评分越高,身体素质各个项目成绩越好.8种偏颇体质评分越高,身体素质各个项目成绩越差.结论 中医体质测试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尝试将中医体质测试纳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佛山地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的分布,并研究中医体质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SA患者310例,应用中医体质四诊仪采集舌、面照片和脉诊资料,收集RSA患者的中医体质数据,运用统计学研究分析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及证型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 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占比排前4的分别为气郁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及气虚体质,中医证型中肾虚型最多。气虚及阳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气血虚弱的证型;阴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热证型;痰湿及湿热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脾肾两虚的证型;血瘀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瘀证型。结论 佛山地区 RSA 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分布特点明显。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不同体质可能影响 RSA 患者的发病及其发病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量表》自正式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和健康管理。然而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体质判定标准及体质量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体质辨识造成困惑。通过梳理目前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及有关体质量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修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大学生与人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鉴别阴虚和阳虚体质人群,运用意大利COSME公司的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测试仪进行两种体质人群的能量代谢的测定。结果:阴虚体质组静息代谢数值明显高于阳虚体质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与人体静息代谢有关,阴虚体质人群能量代谢高,阳虚体质人群能量代谢相对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坚持练习八段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通过中医诊断的方法对这500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确定,并组织其参加八段锦锻炼。经过12个月的八段锦锻炼之后,我院对这500例患者的体质进行重新评估,观察其在参加八段锦锻炼之后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类型的患者在进行八段锦锻炼之后其体质明显优于其在参加八段锦锻炼之前,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类型的患者在参加八段锦锻炼之后其体质与其在参加八段锦锻炼之前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加八段锦锻炼对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的高血压患者体质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有益于其病情的痊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山地区部分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547名先兆流产患者、265名正常妊娠孕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结果三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中山地区城区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居多;中山城镇先兆流产患者体质类型以瘀血质、阳虚质所占比例居多,正常妊娠者阴虚体质居多.结论城区与城镇区域部分先兆流产患者体质有一定的偏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的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规律.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亚健康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对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进行体质分类.结果 两所高校教师男性亚健康比例为68.45%,女性亚健康比例为71.36%;亚健康教师总人群平和体质比例较低,男教师痰湿、阴虚体质比例较高,女教师阳虚、气虚体质比例较高.结论 甘肃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教师人群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研究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及相关性规律,探索改善研究生体质的方法和途径,针对性给予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方案,以期提高研究生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发放《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分析600名研究生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从BMI指数、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睡眠作息4个方面进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以平和质为主,病理体质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BMI指数高与痰湿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饮食辛辣与痰湿、湿热、阴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运动缺乏与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睡眠作息不规律与阳虚、痰湿、气虚体质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了研究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BMI指数、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从而为该人群制定中医药调养方法与健康干预、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水生新饮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体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10mg,1次/d基础上加服益水生新饮,8周为1疗程,采用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进行体质测评得分,应用最大得分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对比患者中医体质的前后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体质均以阴虚质、气虚质为主,治疗组治疗前后阴虚体质偏颇有改善(P<0.05)。[结论]益水生新饮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质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体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特点,探索常见偏颇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收集1017位西长安街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资料并进行体质评分、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见偏颇体质的相关因素。结果平和质(229例)占22.52%,8种偏颇体质(788例)占77.48%,其中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合607例)最为多见,占59.69%。Logisitic回归显示痰湿质与身体健康状况、体质指数、饮食口味相关,阳虚质与身体健康状况、体质指数、睡眠习惯相关,气虚质与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条件、饮食口味相关。结论老年居民以偏颇体质居多,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是其常见偏颇体质。身体健康状况是偏颇体质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居住条件、饮食口味、体质指数、睡眠习惯也是偏颇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新都区5060名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的体质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并研究开发出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手机APP.结果 本调查研究显示,平和质2760名(54.55%);8种偏颇体质2300名(45.45%).偏颇体质患者中痰湿质862名(17.04%)、阴虚质406名(8.02%)、阳虚质367名(7.25%)和湿热质303名(5.99%)为此次调查老年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不同体质老年人群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常见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不同(P<0.001).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成都市新都区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特点和分布规律及5种常见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使其改善偏颇体质,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