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6):395-396,F0003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的[1].近年来穴位注射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皮肤瘙痒症及糖尿病肾病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作用.现将穴位注射在糖尿病并发症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在经络、腧穴、压痛点上注射适量液体药物,以防治备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此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将经络、腧穴、药物效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临床疗效得以大幅提升。我部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1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是一种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的针灸特色疗法,其结合针刺得气与药物性能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从而产生两者的叠加效应。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医家将其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遂笔者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临床上穴位注射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常用的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绵长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程大于6周,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红色或白色瘙痒性风团,且消退后常不留痕迹[1].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手段多元化,穴位注射为其一.穴位注射依据腧穴特点及药理学作用,在针刺"得气"前提下,于经穴、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注入适量药液,通过延长针刺对经络腧穴的刺激作用以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胶布剪成0.5cm×0.5cm,将王不留行籽放入胶布中央,贴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按压,直至有痛感和热感;同时抽取自身血液注射相关腧穴。结果:临床30例患者,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耳穴压豆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代蓉  杨鼎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60-3762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7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均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双侧三阴交和肾腧穴),对比2组疗效(包括总有效率、止痛起效时间、疼痛完全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酮咯酸氨丁三醇用药途径由肌肉注射改为穴位注射后,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翳风穴穴位注射方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该法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将腧穴、针刺和药物三者融为一体,把有限的药物作用于病灶局部,可以快速的缓解乳突部位的疼痛而控制炎症,从而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提供基础。此外,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具有用药量少且无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并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不适合服用药物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该文对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8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成 《中外医疗》2010,29(1):47-4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运用注射针针刺腧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84例,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愈9例(10.71%),显效48例(57.14%),好转24例(28.57%),无效3例(3.57%),总有效率96.33%。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有效防止骨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100例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循经感传与疗效分析何汝益(川北医学院附院中医科)针刺腧穴治疗疾病出现循经感传已为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现象,本文笔者就取天宗穴作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穴位注射后,出现“感传气至病所”时,疗效甚佳,这说明循经感传现象不仅是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热敏腧穴穴位敷贴与传统腧穴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4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穴位敷贴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腧穴敷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20例,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敷药时间为4h,1次/10d,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一疗程。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热敏腧穴穴位敷贴疗法优于常规腧穴穴位敷贴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腧穴及中药处方规律特点,旨在为腧穴及敷贴用药新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等数据库国内研究穴位敷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文献,共纳入50篇文献,包含23个穴位,70味药物。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该治法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 确定处方腧穴、药物频次,得出组方关联、演化出腧穴及药物核心组合,形成新药物及腧穴处方。结论 脑卒中后便秘腧穴选择以通降腑气腧穴为主,兼顾补气,药物以泻下、润肠、理气为主,兼顾滋阴、补气、养血。  相似文献   

12.
穴位敷贴法是流传久远的一种外治方法,将穴位应用贴敷方法以及贴敷药物综合运用治疗疾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原则,选用适当药物根据经络理论,在患者相应的腧穴上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独特疗法.使用时,将注射针刺入穴位后,作提插手法,使其得气,抽吸无回血后再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从而起到穴位、针刺、药物结合的加成作用.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的疗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与...  相似文献   

14.
穴位立体构筑理论认为腧穴是由不同组织以不同配布形式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通过将穴位立体构筑理论与数字虚拟人相结合构建的针灸穴位数字虚拟人系统可以通过鼠标选定穴位直观地看到进针角度、深度以及针体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并同时显示腧穴的标准定位、功能主治以及腧穴周围各种组织结构的名称,有助于对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理解及针灸操作技术的掌握,为针灸本质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医学影像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相似文献   

16.
李耀兴  武淑芬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2012-2012,1927
近年来文献报告,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为了解相应疗效及所选穴位,指导临床用药,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法。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腧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各2ml,隔日1次,15d为一疗程,2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平均治疗2人疗程。结论: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运用磁共振坐骨神经成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穴位注射治疗与普通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磁共振坐骨神经成像指导穴位注射治疗(即在磁共振坐骨神经成像指导下,选取夹脊穴、八髎穴、背俞穴等1~3个穴位为重点穴位,加大药物剂量进行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评分,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4 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4)在安全性方面,2组除5例出现注射针口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磁共振坐骨神经成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疾病是采用针和艾条进行刺或灸的方法,选取一定的经络腧穴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因此,正确选取穴位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四诊合参方法,依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质、确定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在此基础上,以经络穴位的调理功能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是基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选用中西药物注射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刺激与肝病相关的穴位,可激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调节免疫作用;通过中医的经络体系注射给药,药物剂量虽小,但穴位注射后起到明显的放大作用,使药物的作用显著增强。穴位注射治疗性乙型肝炎,发挥的是针、穴和药的协同作用,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就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地位确定、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与作用机制将近几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