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0引言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特征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不一致,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我院1996-12对1例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幼儿施行心室内调转术,获得较好效果.在国内未见有此类手术报道.tiM床资料患儿2岁,女,生后紫钳、发育差.肝大,听诊无明显心脏杂音,胸片示心胸比0.66.右心导管检查右室压11.2kPa/1.5kPa,肺动脉压13kPa/8.8kPa.右室、左室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右房和右室位于右侧,左房、左室位于左侧,主动脉发自右心室侧,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12例诊断为右心室梗塞的病人。所有病人皆有急性下壁梗塞,临床发现有颈静脉扩张,双肺听诊清晰和低血压。在血液动力学方面,存在着不能用正常的或最低限度升高的肺楔压解释的右心充盈压升高。4例病人误诊为心包填塞。文献回顾指出:右心室梗塞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很类似于心包缩窄,但该点有助于鉴别右心室梗塞和心包填塞。排除心包积液的存在并显示右室扩大和异常收缩力的侵入和非侵入技术有助于在不同病人建立右心室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张静静  肖海  王岫南 《新疆医学》2010,40(8):111-113
一、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4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伴胸闷2月余入院。MRI示左右心房,房间隔肌左右心室底部弥漫性肿块伴心包积液。PET—CT示左右心房内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伴心包积液,FDE摄取增高。未见明显转移病灶。手术中见心脏多发占位,肿块呈浸润性生长。侵入左房顶,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房壁,阻塞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包填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填塞是由于心包内液体积聚等原因引起心包内压力增加所造成 ,常导致心腔内压力增高 ,心室舒张受限及心排血量下降 ,并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近 3年来诊断的 2 2例急性心包填塞的急诊床边超声检查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 2 2例 ,年龄 12~ 75岁 ,平均 4 5岁。其中 10例为恶性肿瘤并大量心包积液 ;5例为结核性心包炎并大量心包积液 ;5例为心脏外科术后大量心包积液 ;1例为心脏外科术后大量心包血块并少量积血 ;1例为心脏外科术后 ,深静脉漏致中量心包积液。临床出现显著呼吸困难 ,颈静脉怒张 ,血压下降 ,心动过速 ,奇脉等一系列心包填塞症状。1.2 仪器 使用 HP尖端影像及 HP15 0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MHz。行床边急诊。2 结 果声像图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在各切面均可见右室前壁 ,左室后壁心包腔内为环状的液暗区包绕 ,此暗区宽度≥ 2 0 m m,此种情况有 2 0例。 (2 )心脏受压 ,心腔相对较小 ,心室壁舒张和收缩受限 ,且随呼吸时相的变化 ,2 2例均有此种情况。 (3)心室壁运动增强 ,随心动周期呈波浪状或塌陷 ,以右室前壁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放射性核素运动负荷试验检测了88例正常人及甲亢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结果表明甲亢治疗前组主要异常为左右心储备功能减退,异常率分别为64.3%及47.6%,同时受损率为38.1%;治疗后组心室功能异常恢复过程中,舒张功能恢复优于收缩功能,右心室功能恢复优于左心。左右心室功能仍未恢复者分别为4和1例。提示本检查是判断甲亢患者心室功能是否异常及评价恢复程度的灵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15年来心内直视术后出现的急性心包填塞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年来完成心内直视手术8589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发生率2.7‰,23例患者均得到合理诊治,近5年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患者明显减少。结论:急性心包填塞以预防为主,治疗原则是消除积血、血块,解除心脏压迫。合理治疗包括强心和升压药应用、ICU行紧急处理和紧急剖胸手术。SICU监测指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胸液引流和动脉压随呼吸变化的特异性动态趋势图的综合分析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的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断和紧急处理方面有效性和实用性较高.Sen、spe及π分别为0.938,0.971及0.975,PV 和PV-分别为0.969和0.999。  相似文献   

7.
测定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人的心内压力是困难的,这是由于压力曲线受呼吸幅度变化的影响。显著的呼吸变化使胸内压力异常波动。尽管有技术上的困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血液动力学的观察并不少。许多研究集中在休息及运动时右心及左心功能。 COPD病人的早期血液动力学研究发现有肺动脉压的升高及右心室收缩压的增高。临床有右心衰竭与无右心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相比较,前者有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及动脉  相似文献   

8.
探讨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对14例一期根治的法氏四联症在转流开始时行左右心室肌活检。光镜显示左室心肌细胞短径为13.4±3μm,右室为17.8±4μm,左右心室的高尔基体及肌浆网发育良好,核糖体数目增加,线粒体积聚,核高度畸变。在左右心室均存在肌原纤维自溶、肌节缩短、排列紊乱及T管系统扩张,然而肌节缩短和T管扩张程度左室均甚于右室。四联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表明由多种原因造成心肌细胞广泛损害。早期根治可能减轻低心排综合症的发生率以及改善远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例1:女,24岁,学生。于2006年6月2日在网吧上网时突发死亡。生前有酗酒、嗜烟、熬夜史,无高血压史。尸检:尸长161cm,尸重68kg,体形较矮胖,皮下脂肪丰满,纵隔、心包外及大网膜均聚积较多脂肪。心重460g,类似钟形。心脏体积:10.2cm×9.5cm×7.8cm,冠状沟、冠状动脉前降支外周及心尖区外膜下均有大量脂肪沉积。随血流方向剪开左、右心房室腔、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室壁厚度分别为1.3cm、0.8cm,而脂肪浸润室壁深达左室壁0.7cm、右室壁0.6cm,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漂浮电极在床旁行心脏内临时起博的方法与可行性,以及3种静脉途径间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右股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及左颈内静脉为靶静脉,将5F气囊漂浮电极沿扩张管送入,进入15-20cm后向气囊内充入0.75ml气体,用腔内心电图判断电极头位置,到达右房后再向气囊内充入气体至实际充盈量,进入右室后抽尽气囊内气体再送入电极,根据腔内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判断电极在右室内的张力,用起博心电图指导电极头准确置入右室心尖部。结果:42例均成功置入,1例右股静脉途径失败,改用左颈内静脉途径后成功。3种途径平均耗时分别为15.6min、14.6min、14.1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漂浮电极床旁行临时起博适合对发生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急危重患者、孕早期妇女的抢救,特别是在无相关X线设备的广大基层医院;靶静脉道选左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模拟研究人体心脏舒张早期潜存的心室最大负压。方法 :先在血液循环体外模拟装置上模拟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左、右心室心动周期压力曲线 ,然后近似阻断房室通道 ,分别测定左、右心室压力。结果 :模拟实验得到的左、右心室心动周期压力曲线和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左、右心室心动周期压力曲线非常接近。近似阻断房室瓣时 ,左、右心室舒张的负压平均值分别是 - 93.2 5mmHg(- 12 .4 3kPa)和 - 10 .2 8mmHg(- 1.37kPa)。结论 :模拟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定性地说人体心脏舒张和静脉血液回流心生物动力学关系 ;心脏舒张时心室压力的减低 (负压 )是形成静脉 -心房 -心室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心脏舒张所产生的舒张吸力是静脉血液回流心室的主要动力 ,即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是心脏舒张吸力作用的结果 ;心脏前负荷产生的机理应该是心脏舒张抽吸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所需的吸力。静脉血液在被抽吸回流心室腔的过程中对心室肌没有伸展作用 ,即Starling心定律没有心脏舒张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双源CT心脏图像开展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在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时相影像研究,为临床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218例成人心脏双源CT扫描图像,且均有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于工作站使用图像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分类和测量。记录肺静脉解剖变异情况、肺静脉孔径及左心房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 肺静脉变异中额外肺静脉易发生于右侧(左侧比例0.92%、右侧比例8.26%),而共干肺静脉则易发生于左侧(左侧比例13.3%、右侧比例0.92%)。左共类型最常见,右中类型次之,其他混合类型少见。肺静脉孔径测量时前后径小于上下径,上肺静脉孔径大于下肺静脉孔径,右肺静脉孔径较左肺静脉孔径大而圆,肺静脉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右上肺静脉孔径最大最圆,左下肺静脉孔径最小最卵圆,额外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小,共干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大而卵圆。左心房横径最大,纵径次之,前后径最小。双期数据比较显示,收缩期肺静脉孔径较舒张期大而圆,收缩期左心房各径线均大于舒张期。结论 肺静脉变异较为常见,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大小与心动周期相关,双源CT心脏成像可有效地显示及评估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李烽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14-6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技术在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在心脏介入术中由超声心动图或X线透视证实的40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50%);有效12例(30%);无效8例,其中3例死亡;5例送胸外科行急诊开胸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80%。结论:在保证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是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球囊成型术10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型术的疗产及其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1063例完成此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用于诊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胸外科4年期间收治的30例大量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塞患者诊闻过程。所有患者在心脏彩色超声确诊后,施行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心包活检术。结果 引渡以后患者症状改善,83%的2下平卧或下床活动。术中心包积液引流量为200-2000ml术后引流量0-2000ml,引流时间2-30d,平均拔管时间为5.6d,拔管  相似文献   

16.
A 16-year-old male was transferred to 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 (CHW) after 17 day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An echocardiogram revealed a small pericardial effusion only. Serial echocardiography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d size of this effusion with collapse of the right atrium during diastole. A subxiphoid open pericardiostomy was performed to relieve the impending tamponade and to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of his fever.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ardiac tamponad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的超声改变,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正常人对比。结果 1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无心包填塞发生。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多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包积液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右心导管检查诊断的61例CTD-P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有心包积液组(n=33)和无心包积液组(n=28),比较两组的年龄、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WHO Fc)、免疫及炎症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的差异。分析心包积液量与免疫炎症指标、心功能指标等的相关性。结果:6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0,平均年龄(43.4±14.6)岁。心包积液组较无心包积液组血尿酸[(402.8±125.0)μmmol/L vs.(326.2±103.4)μmmol/L,P <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1 345.5±1 167.5)pg/mL vs.(326.4±458.1)pg/mL,P<0.05]、平均右心房压[(6.8±4.1)mmHg vs.(4.9±2.1)mmHg,P<0.05]、右心室舒张末压[(10.6±3.8)mmHg vs.(8.5±3.6)mmHg,P<0.05]、右心房舒张末期横径[(49.5±6.4)mm vs.(41.8±7.6)mm,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43.0±5.5)mm vs.(36.9±8.2)mm,P<0.05]及肺动脉收缩压[(89.5±23.0)mmHg vs.(74.4±23.6)mmHg,P <0.05]更高。心包积液量与血尿酸、NT-proBNP、mRAP、RVEDP、RAD及RVD值呈正相关(r=0.31、0.54、0.28、0.36、0.40、0.33,均P<0.05)。SLE病情活动的患者较病情相对缓解的患者出现心包积液的比例更高[(16/24)vs.(2/6),P =0.14]。结论:心包积液是CTD-PAH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右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单纯经股静脉路径封堵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6例,年龄3.2~6.0(4.3±0.7)岁, 体重15.0~19.5(16.7±1.4) kg,直径3.5~4.8(4.1±0.3) mm。患者均在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单纯经股静脉路径封堵膜周型室间 隔缺损,封堵后以食道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在门诊复查随访。结果:20 例患者在食道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经股静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76.9%。2例因建立轨道失败,4例因输 送鞘未能沿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均改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20例患者全部使用等边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 器直径为6.0~7.0(6.2±0.4) mm,手术操作时间为12.0~64.0(26.8±6.3) min,ICU滞留时间1.8~2.4(2.1±0.3) h,住院时间为 4.0~5.0(4.4±0.5) d。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3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外周血管损 伤、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随访第1个月时3例微量残余分流患者微量 残余分流消失,3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恢复正常心律。所有患者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包积液、 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单纯经股静脉封堵膜周型室 间隔缺损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的介入技术。  相似文献   

20.
Behcet's disease BD may involve in any large or small artery, vein. We present a case of BD with multiple venous thromboses, cardiac and pulmonary involvements, and renal failure. A 22-year-old man admitted with progressive dyspnea and edema on his face and neck. He had the history of recurrent oral and genital ulcers, and pustular skin lesions for 4 years.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thrombosis.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a pericardial effusion,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hile his symptoms were regressing moderately with a pulse cyclophosphamide, prednisolone,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treatment, new thromboses occurred in vena cava inferior, and bilateral renal veins after the third and 7th dosages of pulse cyclophosphamide. Creatinine level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hich required hemodialysis. However, he died after the second session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BD should be followed up for new developing thrombosis even during an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