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胃肠道癌中居首位。食管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有研究报道,食管癌和胃癌一样,早期诊断和治疗5年生存率在90%以上。因此,掌握本病早期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双对比造影发现了不少早期食管癌,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进行X线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张双对比造影和钡剂单对比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X线表现和病变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对68例行低张双对比造影和钡剂单对比造影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早期食管癌经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高达88.2%;单对比造影检出率仅14.7%.原位癌可疑检出率是33.3%;粘膜内癌的检出率为90.9%;粘膜下癌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明显优于单对比造影;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容易显示,原位癌X线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及X线检查资料较完整的50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膜皱襞改变17例;充盈缺损22例;龛影14例;管壁改变12例;管腔狭窄10例。结论X线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早期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食管镜取组织活检,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18例,食管局限性功能改变10例,粘膜改变16例,管壁改变15例,小龛影13例,小充盈缺损11例。结论掌握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和各种体位,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X线诊断早期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东弼 《当代医学》2009,15(4):85-86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及X线检查资料较完整的50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膜皱襞改变17例;充盈缺损22例;龛影14例;管壁改变12例;管腔狭窄10例。结论X线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早期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X线诊断50例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及X线检查资料较完整的50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膜皱襞改变17例;充盈缺损22例;龛影14例;管壁改变12例;管腔狭窄10例。结论X线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早期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应用数字化胃肠X线机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近期应用数字胃肠机检查发现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其中上皮癌4例、黏膜癌7例、黏膜下癌11例。结果:短期内发现的早期食管癌,病变段短,局部管壁微凹僵直,部分边缘稍不整,黏膜增粗、中断或有浅在小钡斑滞留。结论:数字胃肠机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应用低张双对比造影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早期食管癌病人应用钡剂单对比造影,气钡双重造影,低张双对比造影进行诊断分析。结果:食管有小龛影11例。粘膜增粗、破坏、扭曲不连续28例。边缘不规则有小的充盈缺损,呈小蕈伞状突入管腔内7例。管壁毛糙、粘膜轻微破坏、无充盈缺损、局部扩张度好18例。结论:食管癌人要做到三早,应用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高达92.4%,有助于临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56例行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早期食管疮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x线表现黏膜皱襞改变19例,充盈缺损24例,龛影14例,管壁改变13例,管腔狭窄11例;糜烂型22例,斑块型11例,乳头型15例,平坦8例;癌肿位于食管上段7例,中段38例,下段11例,5例为多发病变灶。结论:早期食管癌有着相应的x线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本文对检出并经食管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27例的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食管癌,糜烂型和乳头型X线最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最难显示。  相似文献   

11.
吴文洋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28-2529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上海XG-300D型医用X线诊断机,Toshiba影像增强电视系统进行钡餐造影检查。结果 5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影像多变、不典型,主要表现:局限性黏膜走行不稳,多变,黏膜皱褶增粗,迂回,中断,边缘毛糙,呈网状或颗粒状,占48.00%;溃疡较小显示不清,占24.00%;小充盈缺损形态多变,占16.00%;管壁局限性僵硬,扩张程度差,占12.00%。结论 X线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操作安全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双对比X线造影法对本组 2 2例疑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检出率达 90 9% ,漏诊率为 9 1%。结论 双对比造影方法简单 ,患者易于接受和合作 ,检出率高 ,是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及X线检查资料较完整的50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粘膜皱襞改变17例;充盈缺损22例;龛影14例;管壁改变12例,管腔狭窄10例.结论 X线检查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早期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管恶性肿瘤,其疗效和预后取决于是否能得到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而早期食管癌X线征象细微,普通X线检查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用数字X线机较普通X线机的检出率提高26.6%、漏诊率减少13.9%,其中以平坦型食管癌提高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16.
数字X线机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像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 ,男性 12例 ,女性 9例。均使用数字 X线机多相钡剂造影 ,以连续大口服钡法为主。多体位电子点片及常规摄左右前斜位片。结果 2 1例食管早期癌中 ,上段 6例 ,中段 11例 ,下段 5例。主要 X线表现为 :病变处食管黏膜不规则、浅小溃疡形成或局限性小充盈缺损 ,管壁增厚、柔弹性减低 ,造影剂局部流空减缓。结论 使用数字 X线机 ,因其图象放大功能、连续电子点片、图象后处理功能 ,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病变得到清楚显示 ,明显提高了食管早期癌诊断的准确性与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点,以提高其早期临床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综合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例X线表现特点与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首诊拟诊为早期食管癌2例,首诊疑诊为早期食管癌、后经食道镜检查活检证实1例,首诊无异常发现行短期复查确诊1例,误诊为静脉曲张1例.结论 口服造影剂的传统X线检查仍是早期食管癌既简便又实用的诊断方法,也是最经济的食管癌普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食管早癌在不同机器的X线征象和检出率。方法;92例食管早癌,用国产500mAX线机进行非低张和低张双对比两种造影方法比较。再和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比较。对粘膜破坏、小充充缺损,小龛影和管壁改变X线征象在食管早癌的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和平坦型的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国产机器非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率71.4%,低张双对比造影83.3%。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为100%检出率,任何检查方法对平坦型显示率都很低,病变浸润粘膜下层的低张法优于非低张法,分别为94.7%和80%,浸润粘膜层分别为83.3%和57.1%。数字成像对两种浸润层次的检出率是100%,结论:食管早癌检查数字成像双对比造影显示病变最好。低张双对比造影优于非低张双对比造影。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引起老年人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以华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份最为常见,在河北南部与河南省交界地区是多发区。早期发现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所谓早期食管癌系指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未侵及肌层,而且无淋巴结转移,如何进行和完善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尽量减少和避免漏诊和误诊,一直是放射科比较关注的问题。本地区处在河北南部与河南省交界处,已成为食管癌的多发区,现将本院对经X线检查和病理诊断34例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0例早期食管癌中,食管上段癌5例,中段癌9例,下段癌16例;病理类型上原位癌8例,黏膜内癌9例,黏膜下癌13例,鳞癌21例,腺癌9例。结论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内镜检查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