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的必经阶段。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是指绝经前后的时期 ,包括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 ,即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 ,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开始年龄约在40岁左右 ,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 ,短者1年、长者高达12年 ,绝经的年龄一般在45~55岁。在围绝经期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神经内分泌系统不适应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发生紊乱 ,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 ,称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其发病率占75 % ,其中25 %的患者症状明显 ,需要治疗。1发病机制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不…  相似文献   

3.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症状〔1〕。医疗界对围绝经期恰当地补充性激素已取得了共识,但合并子宫肌瘤的围绝经期患  相似文献   

4.
孙丰平 《泰山卫生》2004,28(4):24-2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以自主冲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围绝经期综合症,十分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况此年龄组的妇女都是家庭的关键人物,其身心健康将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对此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双卵巢功能丧失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有人在绝经过渡期这些症状就已开始出现,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新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并非逐渐下降,在绝经过渡早期,FSH水平升高,导致雌二醇分泌过多;在卵泡完全停止生长发育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月经紊乱、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等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激动易怒、抑郁或烦躁、失眠等。上述一系列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部分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然而,大约85%~90%的围绝经期妇女因不能适应内分泌的变化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即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指从近绝经期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开始到绝经后一年的这段时间[1]。在此期间内妇女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波动,多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舒缩功能紊乱[2],并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骨质疏松与一定程度的神经心理症状。患者常会感觉到潮热,出汗,心悸,眩晕,胸闷,体力、记忆力和工作能力下降等[3];心理上情绪波动大  相似文献   

9.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该时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环境改变,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变化,常感烦躁、易怒.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各种绝经相关问题与疾病困扰着广大中老年妇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秀琴 《中国校医》2016,30(1):74-75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该病是妇科常见病。本文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巍  刘媛  刘贤英  郭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5008-5011
<正>围绝经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此阶段约85%~90%的妇女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多发生在绝经过渡期,持续至绝经后2~3年,甚至绝经后10年或更长。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及工作质量,有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妇女生存质量越差。目前关于围绝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港两地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深圳市罗湖区、香港各随机整群抽取一个社区,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18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225例,发生率为53.83%,其中以骨关节痛、失眠、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容易疲劳或乏力、性欲下降等症状表现较为突出;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症状深圳妇女高于香港妇女(P<0.01),而精神神经症状香港妇女高于深圳妇女(P<0.01);随着绝经的来临和年龄增长,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围绝经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及影响因素,为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盐城市盐都区322名40~60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7.14±4.07)岁,出现围绝经症状者217例,发生率为67.39%,其中较重度的如睡眠障碍占11.49%,心悸、记忆力下降、抑郁等占19.57%。65.84%的妇女知道有关的围绝经保健知识,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39.44%的人去医院就医;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后围绝经期妇女有关绝经前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67.39%,主要有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烦躁等。  相似文献   

14.
39—51岁(平均46岁)围绝经期的女性因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水降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历时2—8年(平均5年)。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内分泌波动,约有2/3的妇女会因此而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并且互为因果而加重。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78.5%,在此期的妇女会表现出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症状,其中以神经精神症状较为突出,其严重程度往往与个体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对6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城市职业女性进行分组对照并做疗效分析,探求安全有效缓解和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法。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血中雌二醇水平低落等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的范畴。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一生有 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的,绝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可使妇女内分泌紊乱而诱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降低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那么,给予绝经期后妇女以合理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已成为当前被医学界推荐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健康和治疗手段,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更年期后妇女的益处。 防治更年期综合征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半数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主要分为两类症状:一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所致,出现头痛,眩  相似文献   

17.
马利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91-1492
目的探讨吸烟对围绝经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妇女雌激素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应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吸烟的围绝经期妇女(观察组)与50例不吸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对照组)的雌激素水平及疗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绝经综合征症状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吸烟与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水平及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况,为认真做好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5例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精神与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骨和关节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8.0%、38.4%、36.0%、12.0%,同时出现3个系统以上临床表现的患者占62.4%."固执、急躁"和"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率分别为58.4%和45.6%,明显高于其他异常心理表现(χ2=104.634,P<0.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只要注意围绝经期保健和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心理,对症治疗即可;对重症者应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小剂量合理应用雌激素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相关疾病及性消毒补充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绝经相关疾病1.1 绝经近期相关疾病1.1.1 绝经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有人在绝经过渡期这些症状已开始出现,可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①精神神经症状:a.兴奋型。b.抑郁型。③血管舒缩症状:潮红、潮热是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的特征性症状,82%的患者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有时还维持到绝经后5右。③心血管症状:29%的患者有假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20.
李日兰 《现代保健》2011,(26):194-195
围绝经期是女性逐渐进入老年时期的过程,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常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生理及心理症状。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采用外源性雌激素替代补充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