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自《内经》到《温热论》时期温热病的病因和发病的认识进行了总结。此由最初的以“伤寒”总称各种热病,逐步发展至“外感六淫化火说”、“非时之气,戾气说”、“伏邪之说”、“新感学说”,至清代产生了“温热毒邪学说”,从病因和发病上根本区别了温病与伤寒,同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形成了《温热论》。  相似文献   

2.
马健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67-268
古代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对温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从(黄帝内经》至张仲景的(伤寒论)对温病的病因都作了探索,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世巢元方、孙思邈刘河间等医家对温病的病因说进一步进行了发展,但总体仍在“六淫’”病因的范畴中变化,至明代吴又可的“戾气”病原说的提出,扩大了温病病因学。清代温病学大成,但有关病因学方面的研究则无大的进展。归纳历代的病因学说,相继出现了如下几种,即“六气”过则为灾、伏寒化温、“伏阳”致温、非时之气、戾气、外感六淫等学说。但从临床运用来看,仍以风热、暑…  相似文献   

3.
万友生教授从《内经》气化原理立论,以厥阴、阳明两大证型为主要论据,提出了寒温统一论,解决了冰炭对立的千载讼争,对于实现热病学的规范化,揭开了新的扉页。为使寒温统一论成为完整、实用、优控的“软件成果”,有必要弄斧班门,略陈管见。一、疫毒与六淫作为“五气”的“六淫”在体质从化中必然以“五行”为中心形成“外因之应”的体系,疫疠包括外六淫在内而言。《素问》载“五疫”,《难经》指广义伤寒有五。足见《伤寒论》的“寒”字是根据《素问·热论》原理对所有外感热病高度概括的假定病原。“六淫”浮载“戾气”,“戾气”夹裹“六淫”,是瘟疫形成的气化模式,对构成六经证型具  相似文献   

4.
<正> 温病的病因学说是关系到温病病原学防治和这一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有必要予以深究。对于温病病因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例如六气过则为灾、伤于寒邪、伏阳致温、感受非时之气、戾气致病、温毒邪侵、外感六淫等等,尤以后者影响较大,通常用作审证求因和审因论治,如属风热致病治以疏风泄热;暑热致病治以清暑泄热;湿热致病治以化湿泄热;燥热致病治以润燥泄热等。但须看到,温病六淫病因说尚有其现实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六淫致病的概念比较笼统和六淫病因说对温病病因学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指导意义。众说周知,寒邪不能直接作为温病的致病因素,六淫中的“火”邪,实际上是指感受外邪后的病理变化,即所谓的“五气皆从火化。”正如何秀山所说:“四时之序,春为风,夏为暑,长夏为湿,秋为燥,  相似文献   

5.
肖相如  董正平 《中医杂志》2015,(1):83-84,86
外感病的病因理论有“六淫”和杂气(疫疠之气、疫气、疠气)学说。“六淫”之中,“风”多是泛指外邪,不是具体的病因;“火”不可能有外感;“暑”的本质是“热”。“杂气”学说不能指导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基于此,外感病的病因可简化成寒、热、燥、湿四种。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1972,(4)
外感发热病,是指外感六淫之邪而引起发热等证候及其变化的疾病(包括大部分急性传染病在内的发热性流行性疾病)的总称。对于外感发热病的诊治,过去有两种学说——伤寒学说、温病学说。这两种学说所讨论的治疗对象,同是外感发热病,只不过伤寒学说强调外感寒邪,详于治“寒化”之证;温病学说认为外感以温热发病为多,故详于治“热化”之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续和发展。今天应以一分为  相似文献   

7.
六淫为外感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凡由外界直接侵犯人体而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之为“六淫外感”;而由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与外感六淫的致病特性相类似的风、寒、湿、燥、火,则称谓“内生六淫”(因暑无内生之说,故实际上只有“五淫”)。其中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作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如脾虚生湿、肝郁化火),临证每每有征可察,治疗亦有大法可效,诸如温阳散寒、燥湿渗湿、滋阴清燥、清热泻火等等,因而内生之寒、湿、燥、火,视为病因是无可非议的。而“内风”是否亦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综观近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尤其是一些中医基础教材),每见明确提出“风邪为病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多由自然界风邪侵袭人体而得病,内风多由肝脏功能失调而发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说太阳为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 《伤寒论》主要讨论由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而发生的一切外感热病,外感热病的发生又多是外邪首先侵及体表而开始。在一般情况下,外邪侵袭,“卫外而为固”的卫气必然起而抗邪于体表,但卫气是阳气的一部分,而肾阳又是阳  相似文献   

9.
<正> 一、病因病因是指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出内、外两个方面。外感急性热病——温病,其致病的外在因素是“温病毒邪”,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现就此分述如下:(一)外因温病外因——温病毒邪,是从“六淫”到“杂气”的认识发展而来的。下面从三个部分加以论述。1.六淫说外感病发生的外因,《素问·刺法篇》虽有“毒气”为“五疫”发生的原因之说,但在明以前,一般是以“天地之气,内淫而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为主。即指“六气”的偏盛、偏衰化为淫邪,入侵人体而发病的意思。因为在不同的季节里,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在人体就有一种特殊感觉,由此而出现不同证候——疾病发生后的症状、体征,古人把这种因素称之为“六淫”。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阴阳应象大论篇》也说:“天有四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外感病中医分阶段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外感病是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 ,属广义伤寒之范畴。如《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也指出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 ,其所命名不同 ,”由此可见 ,外感热病 (伤寒 )是指感受六淫 ,疫疬等外邪 ,引起的一切发热性疾病的总称。外感热病的证候分类方法繁多 ,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病因辨证不同 ,且伤寒与温病之间存在着寒温对立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之别 ,又异化有药用辛温及辛凉之分 ,前者用辛温之剂 ,后者用辛凉…  相似文献   

11.
外感热病辨证的“三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对外感热病的辨证尚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上是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八纲辨证、六淫病因辨证等多种理论结合运用。近年来,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和“寒温统一”外感热病学的酝酿,人们越来越感到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要用如此复杂多种的辨证理论,极不适应临床、教学、科研的需要,因而不少学者着手探索各种辨证理论的统一,以设计出外感热病统一的辨  相似文献   

12.
温法退热应用一得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席连琴发热一证,以外感居多,治疗多用清法,故有“热者寒之”之说。然而,发热的病因多端,证候有虚有实。虚证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实证除六淫、七情外,尚有饮食、劳逸、痰瘀等因。因此,治热未必尽以寒。...  相似文献   

13.
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而引发的以发热为主证的一类外感病证总称,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21世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H1N1流感的广泛传播,给世人带来震惊与恐慌,而中医药在防治这些外感热病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立足临床实际,融汇新知,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体系.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在中医文献中相当于“时行感冒”,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本文对近5年来中医药在流感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伤寒和温病统属外感热病范畴。中医内科疾病一般分之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由于外感病是因外感五淫(详见《天津中医》1985年5期所载拙著《五淫论》)所致,大都以发热为主症,故近今一般称之为外感热病。这一名称虽然已为中医学界多数人所接受,但少数人尚持有异议。先是西学中同志提出“急性热性病”之名,认为中医所谓外感病,主要属于西医所谓急性传染病,而急性传染病大都是以发热为主症的,  相似文献   

15.
治痰体会     
刘静  傅杰 《江西中医药》2010,41(3):57-58
痰是水津不归正化的产物,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痰之成因从内责之中阳素虚,脾失健运,转输无权,上不能升输养肺以通调水道,下不能降归肾以蒸化开合,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输布、排泄失常以致水湿停聚而成。从外则或因外感六淫,阻碍气化,多因六淫化热,津液受其煎熬而成,或由于六淫化寒,津液凝滞而成;  相似文献   

16.
一、病因概念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说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种,而这三种致病因素的发病机制,便是阴阳失调.外因主要是指六淫,即风、寒、暑、燥、湿、火六种,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风寒暑燥湿火之变化,叫做六气,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便引起灾害,谓之六淫,成为致病因素——邪气,此外还有厉气、戾气等之名,亦为外因.内因主要是情志因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因精神创伤而致病,例如怒伤肝、喜伤心等.不内外因指疾病的发生,不属于前者(六淫外感),又不属于后者(七情内伤),如饮食、生活起居、意外的创伤、虫兽伤害和食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17.
邱健主任医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基层中医特色重点脾胃病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37年,擅长治疗脾胃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精研医术,善用经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运用升降散论治外感热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郁热”之病机贯穿于外感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可单纯因感受淫邪致郁,也可因内生之“郁热”外合六淫之邪而发病,遵循“火郁而发之”,崇尚升降散治以透发郁热、升清降浊,和气机,调卫气营血,和三焦,临床遵循“辨病+辨证”原则,以升降散为基础方随证治之,主要分为卫分热毒证、邪犯少阳证、肺热壅盛证、阳明热盛证、营血热盛证、湿热壅盛证六型随证加减,并注重因势利导,兼顾脾胃,调理饮食,顾护阴津,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观察六淫之深浅”。舌苔在外感热性、急性疾病反映较快,所以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之说,外感六淫所致的疾病,侧重看舌苔,这对临床协助辨证指导用药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从看外感热性病积累经验发展起来的。张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概说温病的概念温病从何而起,热邪病毒滋生。诸般热病总名称,各具临床特性。温邪发病急速,初起即见热症。容易化燥与伤阴,还有多种辨证。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温病原由温热,伤寒来自六淫。同属外感性质分,区别在于因证。温邪上受口鼻,先犯太阴肺经。伤寒由表入肌层,证见风寒反应。一、温病的病因温病之因多种,温邪为患侵凌。戾气温毒与时行,均有传染烈性。民病当分四气,外感不外六淫。风暑温燥热中生,贵在审因辨证。 (1)风热病邪风乃春天主气,阳升大地回春。病多风热谓风温,具有升发特性。感受风热邪气,先伤华盖之经。发热  相似文献   

20.
火是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所呈现的机能亢奋状态,亦即热之甚也,《内经》说:“热化火”是也。火为六淫之一,但六淫皆为外感,为气候之变化,而医书中论火的大都从体内阴阳偏胜而论,自素问以至后世,其意义皆同,体内阴阳偏胜,则是病之结果,而非外感矣,亦即古人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