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时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并观察其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ICU科和脊柱外科住院的41例急性颈髓损伤并接受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的患者,平均随访1年,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观察疗效,记录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 应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随访中出现心血管并发症1例,消化道8例,感染22例.其他6例(死亡1例).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护理,探讨用药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78例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先后分为常规法(34例),改良法(44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记录用药特点及用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改良法对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P<0.01)。结论甲基强地松龙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采取改良给药方法,加强护理和观察,能使甲基强的松龙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给药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护理,探讨用药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78例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先后分为常规法(34例),改良法(44例),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记录用药特点及用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改良法对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法(P<0.01).结论甲基强地松龙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采取改良给药方法,加强护理和观察,能使甲基强的松龙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和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56例,根据激素治疗的给药方法,将其分为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地塞米松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肌力恢复时间及排尿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有效、合理、快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斜床站立治疗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斜床站立对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斜床组和常规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每日监测卧立位血压,治疗前后评定脊髓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6例颈髓损伤患者有27例(75%)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后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两组均无明显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斜床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卧立位血压差值减少(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斜床组治疗后血压改善(P<0.05)。结论 颈髓损伤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颈髓损伤均不同程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斜床站立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民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和功能分类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颈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血液粘皮增高,表现为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皮及血沉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治疗后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粘度下降且抗氧化能力提高。结论:颈髓损伤可出现血液粘皮增尚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在治疗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甲基强的松龙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强地松龙(MP)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因颈、胸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术患者临床资料。230例于减压术前30min静脉滴注MP1000mg,15min内滴完,减压术后第1d起每日MP用量递减200mg,术后第5d停药;对照组258例术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连续5~7d后改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0.75mg,维持2周。结果:19例于减压后2~4h突然出现减压平面以下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至消失,同时双下肢各种生理反射以及术前存在的病理反射均消失,经影像学及相关检查诊断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实验组4例,对照组15例。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术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在预防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优于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8.
颈椎颈髓损伤后外科干预时间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髓损伤后决定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损伤当时外力的大小和脊髓受压的时间。前者不能改变,而对于后者却可以通过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比较颈椎颈髓损伤后72h内与10-14d内进行外科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及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8-04/2001—0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入院的颈椎脊髓外伤患者32例。严格按随机交替原则被分为早期手术组(损伤后72h内)16例,男10例,女6例;择期手术组(损伤后10-14d内)16例,男12例.女4例。方法: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72h内手术;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10-14d内手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个月的Frankel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标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感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情况。②两组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结果。结果:①早期手术组感觉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42.6&;#177;20.2,19.2&;#177;19.1,P〈0.01)。②早期手术组运动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39.7&;#177;17.8,17.3&;#177;18,6.P〈0.01)。③早期手术组Frankel分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择期手术组(P〈0.01)。结论:急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在72h内进行手术治疗,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果优于10~14d内行手术者。因此,颈椎颈髓损伤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应早期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9.
银杏苦内酯治疗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对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36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银杏苦内酯组,每组18例,观察2组颈髓损伤患者全血PAF、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TXB2/6ketoPGF1α(T/K)比值的变化,多器官衰竭(MOF)发生率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银杏苦内酯组血液中PAF和TXB2含量及T/K比值〔用药后3日分别为(552.45±118.12)μg/L,(672.74±134.36)ng/L,9.04±1.55〕均较地塞米松组〔用药后3日分别为(846.57±127.51)μg/L,(924.05±188.35)ng/L,11.84±1.71〕明显降低(P均<0.05);MOF发生率低于地塞米松组(5.6%和22.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亦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对颈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是早期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时机及疗效。 方法共选取急性颈髓损伤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A组于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B组仅于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于入院时、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各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各组患者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治疗满意度指数(PSI)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A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N20潜伏期均明显优于治疗B组及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B组PSI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PSI明显优于颈髓完全损伤性患者 (P<0.05)。 结论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可促进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Thesteroidhormonehadbeenusedwidelyinthetreatmentonspinalcordinjury(SCI)andcouldreduceaseriesofdamagefollowedSCIwhichshowedinexperimentalandclinicalandstudy.Someper-sonshaddifferentopinionthatthesteroidhormonehaduncleareffectandcouldaddtheriskofinflammation.Inordertoconfirmthether-aputiceffectofsteroidhormoneinSCI,westudiedretrospectively59patientswhowereselectedfrom98caseswithSCI.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FromJanuary1995toDecember1999,98patientswithSCIwer…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脊髓损伤后决定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损伤当时外力的大小和脊髓受压的时间。前者不能改变,而对于后者却可以通过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比较颈椎颈髓损伤后72h内与10~14d内进行外科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及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8-04/2001-0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入院的颈椎脊髓外伤患者32例。严格按随机交替原则被分为早期手术组(损伤后72h内)16例,男10例,女6例;择期手术组(损伤后10~14d内)16例,男12例,女4例。方法: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72h内手术;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10~14d内手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个月的Frankel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标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感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情况。②两组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结果。结果:①早期手术组感觉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42.6±20.2,19.2±19.1,P<0.01)。②早期手术组运动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39.7±17.8,17.3±18.6,P<0.01)。③早期手术组Frankel分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择期手术组(P<0.01)。结论:急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在72h内进行手术治疗,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果优于10~14d内行手术者。因此,颈椎颈髓损伤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应早期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过伸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46例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对其中28例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组),18例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总结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24个月,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手术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非手术组(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疗效满意.结论 对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和褪黑素(MT)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Allen的重物坠落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72只致伤大鼠分为4组,MP伤后立即给予30mg/kg的甲基强的松龙,MT予以10mg/kg的褪黑素,MP+MT组联合应用上述两药,无水乙醇组予以无水乙醇。分别在伤后4h、24h、10d处死动物,观察受损部位脊髓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病理形态,其中10d组记录10d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甲强龙、褪黑素及两药联合治疗组在抑制脂质过氧化、行为学评分及病理形态上与无水乙醇组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三个治疗组在上述方面上却处于同一水平。结论甲强龙、褪黑素及两药联合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建立稳定、标准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前提.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脊髓损伤组:打开T8胸椎对应脊髓,剪开硬膜,用特殊设计的眼科维纳斯剪横跨脊髓背侧中线剪断脊髓的后3/4,深度1.5 mm.1 h后行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对照组:只打开椎板,剪开硬膜,暴露脊髓进行假手术.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造模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脊髓损伤组造模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4周基本停止,最终运动功能评分未超过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组可以明显看到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3/4横断伤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研究脊髓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李宽新  李锋 《中国临床康复》2011,(23):4262-4266
背景:临床常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来分别评价脊髓损伤后运动传导路和感觉传导路的损伤或修复情况。目的:以脊髓诱导电位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急性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分成5组,即生理盐水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组、神经营养素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Allen’s脊髓完全性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均行相应治疗。治疗后4,8和12周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于造模后24h,3,7,14d行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与结论: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提示,各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生理盐水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后肢BBB评分也证实了各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提示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移植到脊髓损伤处,可改善大鼠的后肢运动,神经营养素3蛋白有可能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率,促进受损脊髓的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