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育龄妇女应用复合口服避孕药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北京地区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OC)与脑血管疾病(CVA)的关系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CVA148例和444例(1:3)年龄配对的对照病例;进行包括使用OC等15个有关变量的资料收集。两组妇女以使用18甲短效片(滴丸)为主;与从未使用OC的对照组比较,CVA病例组妇女现在使用OC的粗OR值为2.21(95%C.IO.94,5.18);与现在未使用OC(从未使用+过去使用)对照组相比,CVA组现在使用OC的OR值为1.90(0.87,4.12);校正后的OR值(既往高血压史)为1.78(1.4,4.9)。连续使用OC时间达24月以上显示出与CVA较明显的联系,OR值为2.01(1.12,3.60);现在使用OC与既往有高血压史(服OC前)共存时更增加CVA的危险。过去使用OC的粗OR值为1.50(0.99,2.70);过去服用OC在停用OC后3~12月与CVA的危险仍有联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高血压史、有CVA家族史、现患高血压和现在使用OC与CVA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告诫既往有高血压史的妇女避免使用OC和定期监测使用OC期间妇女的血压是防止高危妇女发生CVA危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妇女口服避孕药(OC)的使用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太仓和如东两地区选择665例高血压病例和665例非高血压对照,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的方式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随着OC累积使用时间的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也逐渐增加,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趋势性检验P=0.0001)。调整年龄和地区因素后,当前和既往使用OC≥15年的妇女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P=0.0196,P=0.00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和OC累积使用时间升高均显著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太仓和如东地区服用OC的妇女对高血压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结论:累积使用OC≥15年显著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影响血压变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调查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OC)后是否增加其发生乳腺癌危险。分别在5个地区,对35~64岁的4575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468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包括最初诊断日期(乳癌组)或访问日期(对照组)、OC或其他激素的使用,生产史、既往史、家族史等。OC分为复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报告了有妊娠糖尿病史(GDM)的妇女用低剂量三相片Trignilar(TP)前及用药6个月后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 TP给药方法为先服每片内含LNg50μg+炔雌醇30μg的口服避孕药(OC)6片,再服每片内含LNg75μg+炔雌醇40μg的OC5片,然后服每片内含LNg125μg+炔雌醇30μg的OC10片,随后7天不服药,下一周期开始重新按此方案给药。研究包括20例按O′Sullivan标准定为胰岛素依赖性妊娠糖尿病而在产后6周恢复正常葡萄糖耐量曲线的妇女,尿妊娠试检阴性,未用过OC,未作糖尿病饮食限制,均不吸烟。凡有明显糖尿病史、血管栓塞史、高血压或肝病者不作本研究对象。20例中15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与妇女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连续服用国产低剂量复方炔诺酮(1号片)和低剂量复方18-甲基炔诺酮(复方18甲)5~25年及同期使用宫内节育器(IUD)的健康妇女457例进行动脉压测定,对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期IUD对照比较,长期服用低剂量复方避孕片(COC)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且1号片大于复方18甲(P<0.01)。分层分析表明连续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15年以上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1号片组的相对危险度(RR)为3.36(95%CI1.62,6.97 P<0.01),复方18甲组的RR值为2.27(95%CI 1.05,4.88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心脑疾患家族史、体质指数、使用COC及长期摄入COC的总剂量为高血压有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该人群中确诊高血压者已知血压高的比例较低,仅15%~30%。建议在服OC妇女中定期监测血压,在血压达正常高限的妇女中开展高血压一级预防,降低高血压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突破性出血(BTB)是口服避孕药(OC)常见的副作用,也是停用的主要原因。观察一组首次使用三相片妇女中BTB 的发生率及类型,并研究用药三个周期后仍有BTB 的治疗方案。共1955名妇女参加试验,其中1259名为OC 首次应用者,696名既往OC 使用者(已用OC≥6个月)为对照,记录年龄、妊娠史、月经周期、持续时间、周期的规律、经间期出血情况、用药及吸烟情况。同时进行全身检查及盆腔检查,并做巴氏  相似文献   

7.
引言自1967年以来已有数篇报道表明某些易感妇女的高血压与口服避孕药(OC)有关。已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口服避孕药诱发高血压的机制,但没有一个理论被完全接受。据报道OC诱发高血压的发病率与OC中雌激素成分之间呈正相关。服用避孕药发生高血压妇女血中乙炔雌二醇(EE_2)水平升高,说明EE_2代谢的改变可能是OC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因仅有一部分服用OC的妇女发生高血压,所以需要研究在这些妇女中EE_2代谢发生何种变化。鉴于饮食因素可能影响E  相似文献   

8.
以前曾有一些口服避孕药(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OC可使服药妇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但这些研究中所用OC大多含雌激素50μg以上,近年来含低剂量雌激素的OC的使用增多,为此作者研究了含低剂量雌激素OC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12名妇女自愿参与本研究,她们的年龄为22.5±1.0岁(18~30岁),平均产次为0.2±0.1(0~2)。所有对象均系产后8周以上或停用甾体避孕药3个月以上。服OC前于周期第18~20天作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C)暴露、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及二者联合作用与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江苏省太仓和如东两地选择621例女性高血压病例和621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相关体格检查,采集静脉血后,用RFLP-PCR法检测AGT基因的5种基因型。结果: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随OC累积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且使用OC≥15年的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AG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OC使用时间分析,除C-532T基因型携带者外,携带其他4种基因型的妇女使用OC≥15年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结论:使用OC≥15年增加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使用OC≥15年与AGT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可能使妇女患高血压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0.
女性高血压与口服避孕药及ACE基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口服避孕药(OC)的使用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联合作用对妇女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665例女性高血压病例和665名女性高血压对照,按照年龄(±3岁)和地区进行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多聚酶链式反应(RFLP-PCR)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1)ACE基因I/D位点和A2350G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ID+DD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7/=1.11~2.48);与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且未服用OC的妇女比较,携带ACE基因AG+GG基因型的妇女服用OC≥15年也明显增高患高血压的风险0.66倍(OR=1.66,95%CI=1.09~2.54).结论 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或者G等位基因的妇女服用OC≥15年可以明显增加息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应用的口服避孕药(OC)雌激素含量较大,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目前随着OC中雌激素含量的逐渐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已大为降低。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高凝血状态及中风,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吸烟史的妇女危险更高。同时使用OC对健康也有益处,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妇女口服避孕药(OC)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调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史、避孕方法应用和副作用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相关健康检查。结果:江苏省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4.01%,当前使用OC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5.63%。与从未使用OC组相比,当前使用OC组发生子宫肌瘤的RR为1.60(95%CI 1.24~2.06),既往使用OC组的RR为1.35(95%CI 1.11~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年龄、体重指数(BMI)、当前使用OC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结论:40岁以上、BMI≥25kg/m2、当前使用OC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略有升高,影响子宫肌瘤的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些研究已确定口服避孕药(OC)应用与脂质及脂蛋白水平变化有关,但很少有足够病例数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目前所使用的OC制剂。本随机试验在年轻、健康的妇女使用OC前、后3及6个月时检查血脂、载脂蛋白B、A_1及脂蛋白。研究对象的条件为18~35岁,月经周期规律,无服OC禁忌症,无明显内分泌、血液、代谢病,6个月内无妊娠哺乳史及使用OC或性激素史,无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以前关于低剂量口服避孕药(OC)对心血管疾病代谢性危险指标影响的横断面调查材料,分析OC能否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代谢性指标和血压的影响。 选择18~45岁妇女,无肥胖症,不服其它药,以往无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OC组选择服用当前药物3个月以上者,包括左旋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初期口服避孕药(OC)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从60年代后期就开始报告OC可以产生高血压的问题,80年代对此又进行了全面估价。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该问题受到心血管和计划生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OC是否导致高血压?:据报告OC致高血压发生率17%,平均为4~5%。一个涉及8万妇女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认为:所有服用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COC)6个月以上都将引起血压升高。服OC 5年后, 在用药前血压正常的妇女中,收缩压平均升高12.3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8mmHg,这不是一种罕见的特异质反应,而是服含雌激素OC超过半年的妇女中所共有的用药反  相似文献   

16.
1958年Pincus首次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作为口服避孕药(OC)。1960年才有产品问世。70年代人们强调了OC的副作用,但80年代对类固醇避孕药又重新加以肯定。新的低剂量OC是有效且非常安全的。当前有四个大规模的口服避孕药流行病学的研究组织:二个在英国、即英国皇家医学院医生研究组和牛津家庭计划联合研究组;二个在美国,即Kaiser常设研究组(Walnut Creek)和妇女健康研究组。他们作了大量调查工  相似文献   

17.
<正> 据估计全世界有1.5亿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简称OC),由于使用广泛,任何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影响均是重大的。妇女及医务人员对使用OC的弊端都很关心,然而OC除有极好的避孕作用外,还有许多有利于健康的作用。现将服用OC对健康的利弊略述于下:对健康有利的作用服用OC的妇女可防止缺铁性贫血,因为它能减少月经量和出血期,这对那些营养不良的妇女是很重要的优点。OC还能减少妇女患盆腔炎的危险,有报告证明使用OC的妇女比不使用的危险性减少一半,服用OC一年以上的妇女可减少70%的危险率。在最近的研究工作中还发现,服用OC的妇女患衣原性盆腔炎的危险性比不服0 C或用隔膜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OC)可增加心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特别是动脉硬化的发展似与OC 中孕激素成分有关。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与降低动脉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其作用与剂量及孕激素的类型尤其与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有关。作者研究了两种低剂量 OC 与不含激素 IUD 比较血清脂类的水平。作者对39名健康行经妇女,无血栓栓塞及肝病史,体重在正常范围,分组进行研究,研究开始前3个月未用过激素治疗。这些妇女被随机分配至下列三组,12名妇女平均年龄25.9岁(18~34),服用固定剂量的联合  相似文献   

19.
作者检查了100名口服避孕药(OC)使用者的溢乳情况,其中25名为以前未曾妊娠者,75名为曾妊娠者,所有对象于研究时已服复合型OC6个月以上,其中17例使用的OC中雌激素含量>50μg,21例使用的OC中雌激素含量<50μg,其余妇女所服OC中雌激素含量均为50μg。所有对象服OC前无溢乳史,且未服用任何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孕次、哺乳史、所用OC及用OC时间,作常规肿瘤检查,并挤压乳房  相似文献   

20.
许多华裔妇女认为口服避孕药(OC)非常危险并有副作用,认为此避孕法适合于白种人,亚洲人并不适用。为了解华裔妇女在应用OC方面是否存在障碍,对40例准备行流产术的加拿大华裔妇女进行调查访问。 结果:接受调查者平均年龄26(16~45)岁;多数独身,9例已婚,6例与男友同居;其中4例出生于加拿大,其他人出生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或其他地力);在加拿大平均居住时间为8(2月~32)年;17例首次妊娠,9例有子女,20例有流产史。她们最常用的避孕方法是避孕套,其次是体外排精及安全期避孕,40例中仅16例曾用OC,其中9例出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