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久武  许春旭 《中国保健》2006,14(6):100-101
目的为探讨呼玛县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预测和控制疫情.方法收集历年疫情资料,采集病人、健康人血,捕鼠并取新鲜鼠肺、脾进行检测.结果呼玛县EHF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周期逐年缩短.发病与从事野外作业有关,正常人隐性感染率为2.49%,鼠脾抗体阳性率27.47%.结论呼玛县多种鼠类已被感染EHF.隐性感染者在人群中不足形成免疫屏障.故在流行季节要注意人口集中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并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分布广泛,流行严重。除台湾和青海以外,我国各省均有病例报告。一、我国EHF的流行情况: 1.发病趋势:解放以前,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没有详细记载。从1950年到现在,历年发病率呈大幅度阶梯形上升。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级,第一阶段从1950~1957年发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自然贮存宿主为鼠类的论点,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学者提出后,由于病原问题没有解决,使本病病原宿主动物的监测,长期停滞在动物生态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水平。1978年朝鲜学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从疫区黑线姬鼠查出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后,我们从1980年12月至1985年7月,在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防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我省流行性出血热(EHF)人群血清IgG抗体的分布及变动规律,探讨预测EHF疫情的指标。1984~1990年应用间接(IFA)和直接(DFA)免疫荧光技术对39个县(市)开展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抗体调查: (一) 临床诊断病例可信程度: 1984~1990年9县(市)共报告EHF病人13022例,对其中的3052例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特异性抗体,阳性2369例,平均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7.62%,尚有22.38%的病例被误诊。各县(市)中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白山市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高发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为探讨我市EHF流行趋势,掌握其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地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白山市1996~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研究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1999年在8省(自治区)40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查明35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年发病率为16.75/10万,受灾的1998年为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人群血清IgG抗体的分布及变动的特点,提供诊断本病的血清方法,对特异性预防研究提供依据,探索预测疫情的指标。自1980年至1985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对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临床诊断的部分病人,疫区和非疫区的健康人(包括非EHF病人),进行了血清抗体的监测。1.我国EHF疫区核实情况:全国有疫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青海省是否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和新疆出血热(XHF)疫区,我们对这两种疾病进行了监测[1].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尤其是危重型病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降低EHF的病死率,除了早期诊断外,作好病情监测,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关键性的措施.近年来有关EHF病情监测研究的文献颇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广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动态,我站于1985年对该病进行了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监测方法一、人间疫情监测: (一)诊断及分型:患者按1981年西安会议的EHF诊断依据及分型标准,经血清学检查(恢复期EHF抗体1:80以上)确证后进行个案调查。血清EHF抗体阳性,检查抗体前两月内无可疑症状及体征,过去无可疑发病史,为隐性感染者。(二)人群血清学检查:分别取各种临床患者、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在我省已有27年流行史。1980年后发病率迅速上升,86年高达27.04/10万,成为我省重点防治疾病之一。为进一步给EHF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89年我省在原有调查的基础上开展EHF监测,现将结果报告于  相似文献   

13.
宁乡县是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年发病人数较多的县份之一。为了解该县EHF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及其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我们对该县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采集及检测:本次采血的病例均为县医院住院病人,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2~16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为病后9—16天采集。健康人血清  相似文献   

14.
1983-1991年对流行性出血热(EHF)进行监测。1983年EHF发病率55.01/10万(病死率4.26%),1991年EHF发病率82.87/10万(病死率5.43%),1989年EHF发病率最低(2.19/10万),1984年EHF发病率最高(99.03/10万)。9年平均发病率29.75/10万(病死率3.59%)。11-12月为流行高峰,10-1月病例数构成为60.09%。地区分布以县西北区为主(77.55%)。18-50岁组发病占总例数74.04%。农民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的密度构成与种群分布;方法:夹日法,村内、村外同时布夹,每次布夹不应少于2昼夜;结果:村内密度为20.16%,村外密度为10.21%,村内鼠种较村外丰富,黑线姬鼠为优秀种,褐冢鼠、小家鼠、大仓鼠为常见种;结论: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3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衢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 ,在鼠传疾病地理区划上属浙西丘陵区[1 ] ,196 5年即有病例报告 ,为浙江省的主要疫区之一。为查明我市目前的发病特征及疫源地情况 ,1999年我们开展了疫情监测、疫源地调查 ,及高发区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疫情资料 由全市疫情报告系统提供。2 人口资料 由市统计局提供。3 检测方法 出血热抗原 :取鼠肺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出血热抗体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 ,均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实验室进行。结  果1 人间疫情监测1 1 报告疫情与地区分布  1999年全市共报告EHF3…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在自然疫源地内的分布和扩散规律,找出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在东海县逐月对本病在小兽间的传播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以EHF高发区桃林、洪庄(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168.7/10万和75.53/10万)两乡为常年监测点,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率  相似文献   

18.
隋秀丽 《健康必读》2008,7(3):118-118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及肾脏损害为特征。近两年来我院应用超声对15例患者进行了追踪检查,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在广州黄埔港开展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调查情况。在黄埔港捕鼠检查,鼠肺 EHF 抗原检测,带毒率为7.92%,褐家鼠为9.2%;鼠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8.22%,褐家鼠为9.1%;黄埔港的鼠类 EHF 总感染率为12.87%,褐家鼠的总感染率为14.7%。港区人群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1.94%(4/206)。黄埔港在1984年和1987年均发现有散发病例,为此,可以认为黄埔港已存在 EHF 自然疫源地,褐家鼠是本港 EHF 的主要传染源。鉴于黄埔港鼠类密度高(1.26%),有必要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本病在黄埔港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年来我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状况,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1998年在我区的郓城县设立监测点1处,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1.1 宿主动物调查 采用夹捕法,每季度捕鼠1次,每次连捕3夜。将捕获的鼠类进行分类,灭菌操作剖取鼠肺置入冰箱速冻,在冷冻条件下速送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科作病毒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